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新書友,請點擊上方紅色按鈕「關注」 ↑↑↑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正文共:2487 字 8 圖

預計閱讀時間:7 分鐘

譚延闓學書既具備恆心與毅力也善於思考和觀察,他時常將自己的學書心得和體會與友人共享,或載入日記。通過搜集他的書法言論,我們總結出他對技法的幾點見解:

1.遲與速

書法中的遲速又稱徐疾、澀疾,傳漢代蔡邕《石室神授筆勢》曰:「書有二法,一曰疾,一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顯然,運用好遲速對於書技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譚延闓臨《麻姑》局部

遲者,緩也,相當於徐、澀之意,是指在運筆過程中要點畫務實,飽滿到位,胸有成竹。速者,迅捷也,等同於疾,意謂行如流水,暢快淋漓,筆尖如有飛動之意。通俗來講,遲速二法即是書法作品中的節奏感。一幅充滿節奏變化的書作,必然需要書家用筆有遲有速,遲時緩緩而行注重點畫形態,速時果斷敏捷強調氣勢連貫。遲與速應相互得宜,過與不及都難得書法疾澀之妙。過遲,則易滯筆,行筆不暢,缺乏連貫,徒有其形。過速,則易於流滑,墨不入紙,輕飄浮躁,所謂欲速則不達。

譚延闓學書就曾犯過遲速不當之病,他在1916年3月16日的日記中說:「臨《麻姑》五紙,平日作字太快,今力求慢,然不佳如故。」此時他研習《麻姑》已近兩年,對其中的用筆、結字早已熟記於心,所以難免作字迅疾,然不知此為一病也。他隨後又力求其慢,但同樣不佳,則是「過遲」之故。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譚延闓 七言聯

他反覆實踐過後悟得其中奧妙,並告誡友人道:「點畫、使轉亦須不使光滑。蓋太快固易令筆暢,太慢易令筆滯,需使有積點成畫之意乃佳。」譚延闓此語簡明扼要,非常形象又有見地的說明了作字快慢的特徵,也一語道破他所悟出的行筆遲速之準則,即「需使有積點成畫之意乃佳」。

2.肥與瘦

書法中的肥瘦是相互對立的美學範疇,它們常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即豐腴與清瘦。肥則厚重質實,飽滿豐腴。瘦則靈動飄逸,清妙瘦硬。同時肥瘦又是相互統一的,從豐腴與清瘦兩種風格來看,書法的肥瘦並無孰優孰劣之分。首先,真正好的書作通常是肥中有瘦,雖瘦實腴,所謂「真顏不肥,真歐不瘦。」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譚延闓 行書八言聯

所以,學書需掌握肥瘦之真諦。譚延闓初學翁、劉,書法審美也受其二家影響,後又師法魯公,延續了魯公壯美的書風,所以他的字屬豐腴肥美一類。但他也曾在初學魯公時,敘述其臨魯公《離堆》因用墨太豐而難於見好也,此後他深知作書肥瘦應有度。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錢灃書法

譚延闓曾作書論錢灃書法(上圖),讚揚錢灃書法見於骨力,並批判世人作書「戢戢同墨豬」。1926年他在給友人的信中總結道:「近始悟書貴瘦硬之旨,不可太肥。東坡號稱肥,然亦至豐滿而止,肉餘於骨必不佳。顏書尤如拳師,筋肉盤紆也。」從此語看雖然譚延闓幼時作書便以骨力見稱,此後更是「筆力殆可扛鼎」,但他早年對於豐腴與瘦硬並無較深的體會,只因天賦秉然而未犯「墨豬」之病。譚延闓有了「肥瘦觀」的領悟後對於其書技來說無疑是質的轉變。

3.其他

中鋒行筆。古人作書尤為崇尚中鋒行筆,中鋒線條厚重遒勁,是書家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歷來關於中鋒的描述也是眾說紛紜,有形容中鋒的線條如「錐畫沙」、「屋漏痕」等。前人論述中鋒不盡相同,但以「鋒在正中」較為統一。譚延闓也注重中鋒行筆,他的論述非常直觀:「鋒尤當使中,不可令一面如刀,一面如鋸齒。」中鋒行筆的線條藝術在譚延闓的楷書中表現的十分明顯,筆筆藏鋒,筆筆中鋒,筆畫兩邊的邊緣線細膩光滑,從未見「鋸齒」狀出現。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眼界。眼界一詞原指眼力所能看到的範圍,後引申為見識的廣度。書法眼界通常是指個人鑒別和欣賞書法藝術的能力。眼界對於個人書法水平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譚延闓曾論述過在學書過程中「手與眼」的關係,他認為「凡學書愈覺拙劣,即愈有進境。蓋眼之進每先於手,知不佳,則佳者在後矣。」意謂眼界的提高通常要在實踐之前,所以越是覺得自己的書作不佳,越是有助於書技的提升。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穿插避讓。穿插是指書法結字或章法的一種技巧,而避讓有時是為了更好的穿插。若不懂得穿插,結字易散,筆畫之間或章法分布上難免衝突。唐歐陽詢作字中宮緊密,遂以險絕著稱,其中便有巧用此法的因素。譚延闓從古人作書的結字特點中總結出一則規律:「古人作書,上不讓下,左不讓右,蓋作書時聞於無見好之心未嘗預為之地也。其拙在此,其高出後人亦在此。顏書明顯,小歐亦然,寧上佔下地步、左占右地步也。」譚延闓此語表面看似與避讓相背,如果譚延闓真不懂得避讓之法,恐怕作不出結構精美的楷書作品《節錄枯樹賦》,所以他此論實則是在提倡一種險絕的穿插法,「上不讓下,左不讓右」與「上佔下地步,左占右地步」實際是指上可以穿插到下,左可以穿插到右,作字應大膽開張,不宜太過拘謹。

綜上所述,譚延闓綜合古人與自身實踐與理論經驗,在學書過程中悟得了不少的技法準則,也揭示了書家個人書法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多方面素質相互配合的。

走進書法|譚延闓:寫到自己沒進步時,你就進步了!你進步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