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帶你實地參觀體驗俄羅斯海軍兩艘主力戰艦

帶你實地參觀體驗俄羅斯海軍兩艘主力戰艦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4月29日至5月4日, 中俄雙方以「海上聯合防衛行動」為課題,組織進行了「海上聯合-2019」軍事演習。

演習前期,兩國海軍參演官兵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訓練和交流活動。

在此期間,本報兩名記者分別登上俄羅斯海軍的「瓦良格」號近衛導彈巡洋艦和「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反潛艦,實地參觀體驗這兩艘主力戰艦。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零距離感受「瓦良格」號近衛導彈巡洋艦——

這個「航母殺手」靠什麼多次軍演陣陣到

解放軍報記者 楊 悅

4月29日上午9時許,青島大港的三號碼頭肅穆沉寂,靜待著俄方軍艦的到來。

暮春時節的青島港海風尚帶寒意。一艘軍艦從遙遠的海面向港口緩緩駛來,威嚴的鐵灰色艦身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艦身上醒目的純白色舷號「011」宣告著它的身份——俄羅斯「瓦良格」號近衛導彈巡洋艦。

它的出場宛如一場大片的開頭——龐大的身軀以排山倒海之勢將擋在身前的空間碾成碎片,填滿了觀眾的視野。「瓦良格」號就像金屬堆砌而成的機械堡壘,從重工業時代遠航穿越而來。

「瓦良格」號已經不是第一次與它的中國「老朋友」們打交道了。

從2012年起,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事演習開始常態化舉行。2013年,2014年,2015年……作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指揮旗艦,「瓦良格」號幾乎沒有缺席過。這位已經服役約30年的「航母殺手」,親歷了兩國海軍的數次並肩「作戰」,用沉靜的目光見證著中俄的友誼互信一路走來,不斷向前邁進。

下午3時,記者和我方海軍官兵一起登上「瓦良格」號進行參觀。

天空一掃早晨的陰沉,陽光明亮刺眼。艦上高懸的彩色旗幟隨風飄揚,「瓦良格」號沉重堅硬的鐵軀似乎也柔和了許多。

沿著高陡的舷梯登上艦艇,抬眼看去,各種設備森羅密布,天線高聳林立,周身縈繞著金屬特有的生澀氣味,令人感覺彷彿進入了機械之城。

面向艦艏一側,記者抬頭仰視,有些艱難地望到了「瓦良格」號前段的最高點。

這一部位的上層建築高五層,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相連。主桅的頂端距水面的高度足有30多米。建築主體的上下左右擠滿了或半球狀、或網狀、或支架狀的各種裝備,不浪費一點兒空間。

「瓦良格」號延續了俄羅斯武器的最大特點——焊接、漆工洋洋洒洒,裝備主體笨拙厚重,雖與精美細緻搭不上邊,但火力猛、威力強、結實耐用。各種器械與艦體表面雖然看上去有些斑駁不平,卻依然扛住了歲月的侵蝕。服役約30年仍能在無邊深藍里劈波斬浪,這已足見其所用鋼材的結實可靠,武器裝備的皮實耐用。

視線回到眼前。艦艇的中部平台上,幾條黑色纜繩溢散著略微刺鼻的油料氣味,將形如轉盤的紅褐色低台全部圈在了一起。每個「轉盤」中央都有一個不大的鐵灰色裝置,猶如用鐵盒子壘成的模型。這是8座8聯裝的里夫垂直發射艦空導彈系統。

艦艉的直升機起降平台既不開闊也不平坦,不僅有坡度起伏,平台上還建有運輸彈藥的黑色軌道,與我國艦艇無障礙水平式的起降平台大為不同。

當記者經由漫長狹窄的過道,來到戰力集聚、武備嚴整的前甲板後——彷彿巨型鐵罐一般,8座雙聯SS-N-12「沙箱」遠程超聲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赫然在目,該裝置裝載有多枚用於打擊水面目標的反艦導彈。

前甲板中央,基座宛如半球堡壘形狀的雙管艦炮令人眼前一亮。它是「瓦良格」號的主炮,主要用於打擊空中和水面目標,進行自我防衛。

主炮系統後方,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器十分惹眼。發射時深彈將會被火箭推進到水底指定深度引爆,用於打擊水下的潛艇目標。

反艦,防空,反潛;多層次,多領域,多方位……

作為一艘光榮級近衛導彈巡洋艦,「瓦良格」號在其滿載排水量超過11000噸的艦體中,均衡地配置了各種武器,貌似並沒什麼特殊的設計,在遠洋作戰時的戰鬥力卻不容小覷。

據介紹,在上世紀70年代,由於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的建造維護成本過於高昂,更為經濟小型化的光榮級應運而生。70年代末開始建造的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繼承了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的特性,可防空,可反潛,還可獨立對海、對空、對岸作戰,作戰能力多元。

本次中俄「海上聯合-2019」軍事演習中,「瓦良格」號作為俄方指揮旗艦,指揮編隊參與聯合防空、聯合反潛、聯合救援等多個課目的演練,進一步增強兩國海軍默契,增進兩國海軍友誼。

在這種良性互動中,兩國海軍官兵必將更好地攜手並進,共同擔負起維護海上和平的崇高責任。

兵器小貼士

「瓦良格」號是蘇聯建造的第三艘光榮級巡洋艦。1983年下水,1989年10月入役。長約186米,寬約20米,最大吃水深度約為7米,滿載排水量可達11500噸。最快航速32節,最大續航距離可達到7500海里。

「瓦良格」號屬1164型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從設計建造之初起,它的首要作戰任務就是打擊敵航母編隊,作戰能力十分全面多元,不但能獨立對海、對空、對岸作戰,也可為己方航母編隊護航。

登訪「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反潛艦——

這位「海軍上將」憑什麼縱橫大洋三十載

解放軍報記者 程 雪

29日下午,記者和我方海軍官兵一起,登上被俄海軍官兵清洗一新的「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反潛艦,零距離感受眼前這個鐵灰色的龐然大物。

進入碼頭,軍艦修長的艦身、高聳上翹的艦艏首先呈現在記者眼前。陽光照耀下,泛著炫目的金屬光澤。迎著艦艏向上仰視,林立的雷達天線,防空反潛導彈發射裝置、主炮系統依次設置……

在通往甲板的舷梯底端,記者注意到,下方有一個小孔。挨著小孔的舷梯兩側,各放置了一盤卷得整整齊齊的白色纜繩。

「這是對海軍歷史的傳承。」俄軍解說員介紹說,在帆船時代,船靠岸時,需要用纜繩穿過舷梯底端的小孔,將船固定在碼頭上。這個傳統一直保留至今。

俄海軍對良好傳統的傳承還體現在對軍艦的命名上。無畏級大型反潛艦大都用海軍著名將領的名字來命名,比如,這艘「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它的命名就來源於海軍上將維諾格拉多夫——他曾任蘇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負責遠東作戰的後勤協調指揮。

「沒有強大的海軍,就沒有強大的俄羅斯。」對於俄海軍來說,這句話已深入骨髓。作為縱橫大洋30餘年的「老將」,「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依然保持著這種優良傳統和強大作戰能力。

由舷梯登上甲板,記者立即被眼前眾多的武器裝備吸引住了:從艦艇中部到艦艉,甲板上鋪設著軌道。鐵軌的旁邊,是直升機起降平台。正對起降平台前方的是直升機機庫,機庫兩端各有個稍小的平台,那是直升機起降指揮員的戰位。

從艦艉向艦艏眺望,船的左右舷有若干個橢圓形白色浮筒。離左舷浮筒不遠處,魚雷發射管、反潛火箭深彈等發射裝置靜靜佇立,散發著威嚴的氣息。

通往前甲板的艙室通道較狹窄,兩側青灰色的牆壁上是一些俄文標記,顏色鮮艷無比。與後甲板相比,前甲板就要「豐富」得多。

艦頂上,可以看到雷達天線林立,右舷一側,布設了許多發射裝置。

走過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和反潛導彈發射裝置時,記者留意到,所有設備都被擦拭得泛著亮光,看得出對裝備保養非常重視。

「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的武器裝備主要圍繞反潛功能進行設置。據介紹,這種對反潛功能的側重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蘇聯提出了「1 1>2」的構想,即由無畏級負責反潛和防空,現代級負責反艦。自此,無畏級大型反潛艦橫空出世。

如今,「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由拖曳變深聲吶與艦殼聲吶組成的探測體系,能夠先期發現水下目標,提高反潛作戰能力。

此次中俄「海上聯合-2019」軍事演習中,「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與另外一艘參演的「特裡布茨海軍上將」號反潛艦一起,與我方進行聯合反潛和救援演練。

在碼頭上回望 「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一面面旗幟在空中隨風飄舞,宛若在向參觀的人們揮手致意。

每到盛大節日,軍艦都會掛 「滿旗」。一位我方海軍官兵向記者解釋道,「掛出全部帶有通信能力的旗幟,這表明了和平的意願和目的」。

事實上,這已不是「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第一次來中國了。早在2012年,它就曾在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的帶領下,參加了中俄「海上聯合-2012」軍事演習。

老友再相聚,已不只是「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4月23號,黃海海域,艦陣如山、白浪如練……數十艘受閱艦之中,同樣有俄方軍艦 「漂洋過海」而來,續寫雙方的情誼。

此次「海上聯合-2019」軍事演習中,中俄雙方在聯合援潛救生、聯合反潛、聯合防空方面展開全程嵌入式混編訓練,使得雙方互信繼續加深。

除了黃海,兩國海軍的情誼也譜寫在另一片水域。

2008年12月,「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離開俄羅斯。在亞丁灣水域,它共為來自17個國家的54艘船隻護航,成功阻止多起針對商船的攻擊行動。

今年4月,中國海軍第32批護航編隊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解纜起航,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助力這片海域重新成為黃金航道。

礪劍深藍,守護和平,兩國海軍將繼續揚帆遠航。

兵器小貼士

「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屬於1155型無畏級反潛艦。1987年6月下水,1988年12月服役。全長約163米,寬約19米,標準排水量6930噸,滿載排水量7490噸。最高航速可達29節,動力裝置為4台燃氣輪機。

該級艦以遠洋和遠海地區作戰為主要職責,重在進行反潛,通過反潛導彈等武器為艦隊提供反潛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