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貝佐斯首次公開月球著陸器「藍月亮」,2024年送宇航員登月

貝佐斯首次公開月球著陸器「藍月亮」,2024年送宇航員登月

貝佐斯首次公開展示了他的太空公司研發的月球著陸器

亞馬遜(Amazon)董事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5月10日首次公開展示了他的太空公司研發的月球著陸器。

在當天僅限於向受到邀請的美國媒體和航天行業高管進行的一次演示中,貝佐斯說:「這個飛行器將登上月球。」

貝佐斯說:「我們收到的一份禮物,叫做藍月亮(Blue Moon)。」他表示,月球是一個很好的啟動太空製造的地方,因為它的重力比地球低。

貝佐斯認為,從月球獲取同樣的資源與在地球相比「少消耗24倍的能量」。因此,月球就是一個「巨大的槓桿」。

據貝佐斯的說法,藍月亮著陸器可以為月球表面帶去3.6公噸的重量。

貝佐斯還在發布會上公布了該公司的BE-7火箭發動機。貝佐斯說,這台發動機將在今年夏天首次試燃。他還說,這一發動機的主要部件是由「3D列印」部件製成的。

貝佐斯說:「我們需要一台新的發動機,就是它。」他指著BE-7說。

貝佐斯說:「現在是時候回到月球上了,這一次我們要留下來,留在那裡。」

美國計劃2024年登陸月球

作為貝佐斯旗下的太空業務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al)公司成立於將近20年前,但它正在開發的火箭、發動機和太空艙保持著相對的沉默。貝佐斯通過出售他在亞馬遜的股份,每年向該公司投資超過10億美元(約合68億元人民幣)。

憑藉其拉丁語口號「越來越猛」(step by step, ferociously),藍色起源一直致力於多個空間系統的同時開發。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今年早些時候指示NASA(美國宇航局),在未來五年內將美國宇航員送回月球表面。NASA局長布里登斯丁(Jim Bridenstine)回答說,該機構將遵守白宮的指示。這代表著美國宇航局現有的月球探測時間表的加速。

NASA2020財政年度的預算要求包括大幅增加登陸月球(ACSC)計劃的資金。在ACSC下,該機構將首先將無人探測器送到月球的地面,然後宇航員再跟進。

報道稱,儘管NASA內部猶豫不決,但仍在考慮將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的商業替代方案,如藍色起源公司的方案。

「我支持彭斯副總統2024年登月的目標,」貝佐斯說,藍色起源可以滿足這一時間表,「因為我們三年前就開始了這項工作。」

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研發的「藍月亮」月球著陸器。

當天的活動開始前,藍色起源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著名探險家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在南極探險時的船隻和日期(5月9日)的神秘照片。作為本周四活動的預熱,這張照片似乎暗示了貝佐斯將宣布向月球的南極發送探測器,甚至是宇航員。這是因為沙克爾頓的名字,此前被用於為月球表面的一個隕石坑命名。

NASA在2006年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了這個隕石坑,因為這裡有可能也最適合成為登陸月球的前哨基地。這個位於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隕石坑,被許多科學家認為可能有冰凍的水沉積。

兩年前,貝佐斯對外提供了幾個關於藍色起源公司正在研發中的登月雄心的細節。在一項名為「藍月亮」的計劃中,該公司將向月球表面運送幾噸貨物,然後在月球上建造一處基礎設施作為基地。

貝佐斯提出的第一次任務是在2020年,與波音公司製造的NASA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等政府項目合作。但在2018年5月,貝佐斯宣布,藍色起源可能會發展自己的「藍月亮」探測器。

美國NASA和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同時也在研發新型火箭

藍色起源公司最引人注目的項目是它的新Shepard火箭系統,該系統可以讓遊客在太空駐足遊覽10分鐘。迄今Shepard已經進行了11次試飛,其太空艙可搭載6名乘客,飛行高度超過35萬米(即進入太空350公里的高度)。該太空艙的特點是有一個巨大的窗戶,提供了廣闊的視野,一旦進入太空就能看到剛剛離開的地球。

該公司計劃在明年的某個時候將第一批遊客送上一枚新的Shepard火箭。但是它還沒有開始賣票。藍色起源公司去年宣布,它只會在「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載人飛行」之後,才會為遊客提供太空之旅。

此外,Shepard已經成為該公司開發自己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系統的測試平台。就像馬斯克旗下的SpaceX的獵鷹9號重型火箭一樣,Shepard火箭的最大部分——即第一級「助推器」,在完成發射任務之後就會自動返回並降落在一個混凝土平台上。

貝佐斯與同事公開展示新Shepard火箭模型

(本文由東亞生意經據國際媒體實時報道綜述,郭少英獨家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生意經 的精彩文章:

不懼全球數字貨幣平台失竊影響,比特幣時隔半年重回六千美元
今年底國際金價可能漲到1400美元,專家稱三大理由撐黃金

TAG:東亞生意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