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發現Λ超子橫向極化並精確測量其衰變參數

科學家發現Λ超子橫向極化並精確測量其衰變參數

5月6日,英國《自然-物理》雜誌發表了北京譜儀Ⅲ合作組(BESⅢ合作組)發現正負電子對撞中蘭布達超子(Λ超子)存在橫向極化,以及利用這個發現對Λ超子衰變非對稱參數和對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來源的高靈敏度的探測結果。

超子,或稱奇異重子,是含奇異夸克的重子。Λ超子是質量最小的超子,最早於20世紀40年代末在宇宙線實驗中被發現,因質量比核子重而得名。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建議通過研究超子的衰變檢驗他們的想法。

1957年,吳健雄領導的實驗團隊在鈷-60原子核衰變中,觀測到出射電子分布的不對稱性。在隨後的幾個月,有多個實驗團隊在Λpπ-中也觀測到質子角分布的不對稱性,證實了弱衰變中宇稱不守恆。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隨著宇稱破壞的觀念被證實,人們開始懷疑物質世界其他分立對稱性的不變性。直到現在,尋找電荷共軛(C)和宇稱(P)聯合變換的破壞機制(CP破壞),仍然是理解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正反物質不對稱謎題的重大課題。

Λ超子和反Λ超子的衰變,是尋找CP破壞的一個重要場所。如果CP變換是守恆的,那麼Λ超子和它的反超子的衰變參數,絕對值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它們的衰變參數之和為零。實驗上非零的測量結果意味著CP破壞。

BESⅢ合作組利用13億J/ψ事例,挑選出43萬J/ψΛΛ-bar(pπ-)(p-barπ )衰變事例(如圖1所示)。實驗利用Λ超子和它的反超子形成的自旋糾纏系統,通過角分布分析,首次觀測到顯著的超子橫向極化,最大極化度達到25%(見圖2)。BESⅢ對Λ超子的衰變參數測量結果為0.750±0.010,反超子的衰變參數為-0.758±0.012,在3%的靈敏度下確認超子衰變中不存在CP破壞。

BESⅢ測量把Λ超子和反超子的衰變參數精度提高到1.3%,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Λ超子目前的世界平均值比BESⅢ的測量小超過5倍標準偏差,表明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裡,Λ超子的衰變參數在使用中一直被低估了17%。這個測量結果,作為其他實驗測量的輸入,將刷新大批其他超子和粲重子衰變參數的世界平均值。

目前,BESⅢ採集了共100億J/ψ事例,是上述測量所用數據的8倍。合作組正在對其他超子的極化作系統研究,尋找超子衰變中可能存在的CP破壞效應。

圖1. 正負電子對撞機上,J/ψ的產生以及衰變J/ψΛΛ-bar(pπ-)(p-barπ )示意圖

圖2. Λ超子的橫向極化隨極角θ

Λ的分布

來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新型非π共軛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
植食性昆蟲對植物誘導防禦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