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故宮來上海辦雍正文物展,為啥選在遠郊這座「小」博物館裡?

故宮來上海辦雍正文物展,為啥選在遠郊這座「小」博物館裡?

5月16日,上海奉賢博物館新館將正式投入營運,為期3個月的「雍正故宮文物大展」也將同步登陸,並免費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大展是故宮歷史上,第二次將雍正文物帶到國內其他地方博物館進行展覽展示,上一回還要追溯到十年前,台北故宮和北京故宮合辦的清世宗(雍正)文物聯展。

在那次聯展上,台北故宮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北京故宮也帶去39件雍正展品。而一周後的上海奉賢博物館新館裡,人們將看到的,是足足120餘件國寶,涵蓋雍正皇帝勵精圖治13年里,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了不起的是,其中諸多展品在故宮博物院里也僅僅是「館藏」,從未對外展示過。

於是,一個擺在全國「故宮迷」「清史迷」面前的「終極」問題出現:奉賢是誰?為何偏偏是它被故宮選中,成了全國數不勝數的地方博物館裡,那個「幸運的孩子」。

十年前火爆台灣的清世宗(雍正)文物聯展。

(一)「幸運兒」奉賢

一個月前,故宮第六代院長單霽翔退休了。退休後的第六天,他現身上海奉賢做了一場題為「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忠實守望者」的專題報告。兩個小時里,他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古建築群、館藏文物一一做了詳細介紹。現場許多觀眾說,這恐怕是奉賢離故宮最近的一次。

可人們並不知道,早在單霽翔退休前,就已經把奉賢和故宮的故事,安排地「明明白白」。

2018年春,一次偶然機會,奉賢區主要領導和當時的故宮博物院「網紅」院長單霽翔碰面了。奉賢方面試探地伸出橄欖枝,介紹了博物館新館即將落成的情況,表達了對接故宮資源的迫切願望。當時,奉賢區博物館館長張雪松亦在場,時至今天,他依然不大明白——為啥當時的單霽翔答應得那麼爽快。

緊接著,奉賢和故宮方面的人開始了頻繁的交流和互動。他們反覆來往上海、北京兩地,磋商資源對接的形式,討論內容從「能不能展」,到「展什麼」,再到「怎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合作板上釘釘。

故宮為什麼要把這麼重量級的臨時展覽放在奉賢?如果從傳統思路出發,恐怕找不到答案。張雪松坦言,佔地2萬平米、功能先進的奉賢博物館新館固然有辦展實力,可全國那麼多設施完備、底蘊深厚的博物院,故宮怎會瞧上一個地廳級城市的「小」博物館?「我的主觀感覺是,單霽翔本人思維開闊,不拘泥傳統,可能認為文化傳承工作不一定非要放在那些規模龐大、地位高遠的場館裡。」

張雪松的感覺八成是準確的。近期有網友扒出單霽翔退休後一個月內的行動軌跡:離開故宮後的第三天,他在安徽滁州做了專題報告;第四天,他被2019中國(寧波)特色文博會聘為創意顧問;第六天,他來到了奉賢;第七天,他去山東煙台倡導文物保護事業;第九天,他去了北京林業大學……這些城市和地點,大約都會成為故宮的「朋友」,成為未來國寶走進全國百姓身邊重要的載體。文化傳承,本就不關乎時間與地點。

故宮來了,奉賢博物館新館的春天,也早早來了。

日前,單霽翔在北京一所高校的講座現場。

(二)「奉賢x故宮」,合作不簡單

2017年,奉賢博物館新館正式啟動建設。項目位於上海之魚——金海湖畔,由日本新生代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歷時兩年修造,這座由三個獨立的「橢圓」造型巧妙連接而成的建築群新鮮出爐,美輪美奐,硬體條件在當前上海各區級博物館裡,排在前列。

但故宮要的,不完全是這個。

奉賢博物館新館 方國政 攝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與故宮合作的展覽展示單位,也必須要達到同級別的展覽水平,換言之,不管在安防方面,還是配套方面,都要有承接國寶的能力。在上海,按照國家文物局出台《博物館評估暫行標準》所評選出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截至目前有5家,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科技館、陳雲紀念館在內。尚且沒有一家區級博物館能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達到「一級」水平。

可這並不影響新落成的奉賢區博物館裡,藏著一個「一級標準」的展廳。張雪松告訴記者,在博物館建設期間,奉賢已經考慮到未來的功能設計,對標最高水準,預留了一個數百平米的展廳。其中,不論技防、消防能力,還是人防策略,哪怕是展覽櫃內的溫濕度等細化指標,也符合國家乃至國際要求,「這是奉賢和故宮合作的基礎,要是沒有今天『硬核』的新館,一切都是空談。」

離正式開館已不足一周,可奉賢區博物館新館的臨時展廳依舊空蕩蕩,只有那頗具象徵意義的紅黃二色背景板預告著即將到來的故宮盛景。記者從多方打聽到,故宮國寶亮相前的蹤跡往往是秘而不宣的,目前這批國寶是否到達上海,也未可知。但許許多多博物館人為此付出的心血卻可見。據悉,為了挑選這120餘件展品,故宮器物部、宮廷部、書畫部等不同的部門專家反覆甄選良久;為確保安全,國寶到達地方後所有的布置、上櫃全由故宮方面專家現場負責,奉賢方面則著重於展廳和展櫃的設計。

目前,現場尚在布置階段,只能看到一個模擬的宮門形狀。杜晨薇 攝

場館最終和觀眾見面,大概會是這個樣子。(效果圖)

「但我們依然從中收穫頗多。」張雪松說,故宮人對待文物和史料近乎苛求的態度和敬畏心,值得每個博物館人尊敬。而面對這樣大批量的國寶到來,奉賢區博物館新館實質上也頂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們在短時間內,被推著向極致水平的硬體、軟體靠攏。」張雪松順勢開了句玩笑:「假使成功辦完這次臨時展覽,我們的心就更大了,以後也敢去跟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合作一下。」

(三)四爺,你終於來了

臨展的主題經過多番探討,最終,雙方將目光聚焦在了「四爺」雍正身上。

雍正與奉賢有著深厚的淵源。史料記載,1724年(雍正2年),為加強對江南地區賦稅管理,雍正下旨在松江府範圍內新設奉賢縣、金山縣、南匯縣和福泉縣。這是奉賢建縣的開端。為了進一步明確這段歷史,奉賢博物館人先後跑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希望尋到當年中央與地方探討建縣問題的來往奏章。功夫不負有心人,張雪松等人最終在台北故宮看到了那批史料。此次奉賢區博物館新館開館,這些奏章的複製品也將在常設館內展出。

清末奉賢縣城圖

當然,雍正與奉賢的緣分不止於此。1725年(雍正3年),雍正下令花大力氣在奉賢沿海一帶修建石塘,不計成本地解決水患問題。「其實當時國庫並不充裕,修建石塘每100丈就需花費白銀19萬兩。」張雪松說。整條10公里的沿海石塘建成,花了足足10年時間,在今天的奉賢區柘林鎮境內,仍有4.5公里的石塘留存。奉賢區博物館新館地下一層,1320平方米的海塘廳也將完整展示這段歷史。

海塘廳

雍正執政期間,沒有一刻離開過北京城,自然也就沒有踏上奉賢土地的機會。如今,四爺終於來了,還帶來了他的一生——

120餘件故宮展品,包含了他生命中許多重要的東西。做帝王期間,他用過的印璽、弓、望遠鏡、眼鏡,他貼身的夏季朝服,他心愛的一桿火槍,都將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此次即將展出的雍正印。

此外,還有一大批雍正年間的器物,包含瓷器、琺琅器、漆器、琺琅器、書畫等。其中有幾方硯台、銅爐,是他心愛的日常把玩之物,從那些精緻的器型、典雅的花紋圖案中,基本可以窺見這個威嚴帝王的審美意趣。張雪松說,雍正對器物的細節要求極高,因此在位期間留下的明確可考、有落款的各類物件,相較他的父與子,實在少得可憐。「這為故宮專家的展品遴選工作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卻也讓整個雍正展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網友調侃乾隆和雍正器物審美。(左為乾隆時期,右為雍正時期)圖片來自微博

在本次展覽中,故宮和奉賢方面還共同首度復原了當年的「軍機處」,這是雍正歷史上值得書寫的一筆。1729年,雍正借用兵西北之機,在乾清門外西偏小平房內設立軍機處,一些軍國大事由軍機處秘密決策,君權至上從此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展廳內將重現當年雍正和大臣們用過的炕桌、燭台等設施。

(四)定義「一個好的博物館」

單霽翔說:「什麼是一個好的博物館?只有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有時間就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博物館,才是好的博物館。」

雍正故宮文物大展即將為奉賢博物館新館打響第一炮,可作為一個地方博物館,如何把握好這樣來之不易的「流量」,真正成長為一個讓人必去的「打卡」地標?這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記者獲悉,新館目前已籌備陸續推出中國工藝藝術品展、國際紙藝雙年展、中國古代銅鏡學術研究會及展覽,希望通過嚴控展覽的品質水準、引入多元藝術文化形式,讓博物館「活」起來、「火」起來。

當然,除了一個個重磅的臨時展覽外,常設的奉賢歷史展也依然有必要不斷提升觀覽體驗,這一方面仰賴於聲光電等各種新型技術手段的使用,增強人與史料、實物的互動性;另一方面離不開博物館人及考古學家們孜孜不倦的史學探求,持續發現鮮活的地上、地下新史料。

此次現身新館的館藏文物達到3000餘件,「其主要來源是奉賢當地的考古發現。」張雪松透露,上世紀70年代,奉賢四團鎮出土了1000餘件有稻草捆紮痕迹、保存完好的宋瓷,專家從器形和紋樣中基本判斷,這是一批產自龍泉窯、有外銷傾向的出口瓷器。而今,它們中品相姣好的一部分,將集體與觀眾見面。此外,上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兩次發現的奉賢境內良渚文化遺址中,也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等,它們是史前人類活動的明證,也是展覽展示的重點。

「接下來,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強研究工作,特別針對奉賢歷史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空白進行深入挖掘。畢竟科研能力是定義一個博物館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張雪松說。

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個當下看來自身條件夠硬,又逢天降「錦鯉」的奉賢博物館,會成為「一個好的博物館」吧。

最後,附上一個小小的觀展建議:「雍正故宮文物大展」展出時間將從5月16日持續到8月16日,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點至下午16時30分,周一全天閉館,為期3個月,展出免費開放。為了避免大客流影響觀展體驗,有意前往參觀的市民請提前在奉賢博物館官網和官微上預約,並盡量錯峰觀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10秒視頻!一摩托車撞擊高架護欄,騎車男子從高架墜亡
要不要對「買短乘長」加收票款,決定權放給了乘務員,他們還會被「氣哭」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