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紡織、輕工「重出江湖」,中國品牌日的「老品類」過時了,還是正當時?

紡織、輕工「重出江湖」,中國品牌日的「老品類」過時了,還是正當時?

2019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今天在上海拉開帷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的自主品牌消費品體驗展區里,全國各地180餘家知名自主品牌企業濟濟一堂。

紡織、輕工、汽車、電子消費,四大分類成為今年中國品牌日展示的一次新嘗試。「紡織、輕工,感覺很久沒有在展會上聽到這樣的分類了,對我們上海人來說,既熟悉,又有些遙遠。」一位上海會展行業的「老法師」感嘆。

紡織、輕工的名優產品,曾是上海展覽中心場館裡常年的「當家花旦」。今天這些記憶隨著中國品牌日活動「重出江湖」,卻有了不一樣的精彩。

紡織、輕工到底過不過時?

「不管什麼時候,老百姓總要穿衣服,在我看,紡織工業永遠不會過時。」

今年86歲的陸吉安曾主持桑坦納轎車國產化項目,是上海汽車工業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一名「紡織老兵」。陸老無時不刻關注著上海的產業發展,他看好一次次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勢,卻認為像紡織這樣事關千家萬戶的行業,還有潛力可挖。

今年代表中國品牌日亮相上海的紡織企業中,有新銳品牌,有馳名商標,其中「波司登」的名字分外亮眼。這家來自江蘇常熟的長三角企業,今年一季度在上海中心的「上海之巔」發布了它去年全年營收增長40%、股價上漲超過130%的傲人業績。

波司登從深陷困境到重新走紅大江南北,背後有上海本土諮詢團隊的作用,更有上海這個消費大市場、信息大平台的關鍵助力。「老百姓要穿衣服,所以紡織工業總有需求;現在人們要穿更適合自己、時尚且高品質的衣服,所以紡織工業一定會不斷產生升級的新需求。」行業分析專家表示。

畢馬威中國零售消費行業諮詢業務主管合伙人林偉進一步分析,以前消費者在上海掏錢包買東西,錢交到百貨公司,就可以創造就業;現在消費者來上海是一個體驗,文化、歷史、旅遊觀光的體驗,體驗中可能會產生消費意識和消費需求,但這個消費不一定要在上海實現,很可能在線上實現。

「上海的2400多萬居民,代表中國最頂尖的消費者。我們現在看所有的零售場景,都是消費體驗,只要體驗好了,就可以源源不斷產生新需求,會長期地把消費給釋放出來。」林偉表示。

上海有品牌生長的「一池春水」

為什麼上海擁有國內最好的消費者?經濟學家看來,好的消費群體、旺盛的消費需求,根本的動力源是經濟基礎——老百姓的錢袋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實際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並且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這其中,上海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704元,居全國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了,消費支出自然會水漲船高。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對應的,上海居民一季度消費支出也位列全國第一。

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海財經大學分中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上漲,環比同比分別上升4.8點和6.3點。「向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和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不僅使企業獲得了相對寬鬆的資金,也增強了消費者對收入的預期和購買預期,從而提振了消費者的信心。」該中心主任徐國祥分析。

人們的錢袋子飽滿了,消費活力在上海的線上線下各個領域湧現,為五湖四海的品牌提供「一池春水」。今年一季度,上海電子商務交易額、平台經濟交易額分別增長17.6%和15.0%;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14.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2.8%,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在上海,「首店經濟」效應充分顯現。今年一季度上海新開首店252家,佔全國一半以上;消費新地標集聚效應凸顯,今年以來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虹橋商務區、五角場和南京西路商圈零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

一個充滿增長潛力的市場

中國品牌日的紡織、輕工展區,會喚起老上海人記憶中的情結,可是,當90後、00後進入其中,竟也能找到當下最流行的「心頭好」。

「Oh」「 My」「God」。把這三個簡單的英文單詞放在一起,乍一看不過是一句普通的感嘆語,但若在當下最趕潮的女孩兒們的耳朵里,它們卻充滿了神奇的力量——這是李佳琦又推薦了哪款口紅?

這位活躍在直播界的美妝帶貨王,就是在上海開始他的直播。在這些網紅主播的推介下,一眾國產美妝品牌絲毫不輸歐美日韓品牌,成為年輕人眼中的名牌,比如瑪麗黛佳、自然堂、花西子、完美日記、橘朵……其中不少國產新銳品牌來自上海。這次中國品牌日展會現場,自然堂品牌背後的上海伽藍,展現出強大的品牌實力。

「外國大牌我們也用,但我和朋友們彩妝都用國產品牌,既是為了追潮,也覺得質量還不錯。」一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女孩向記者談起國貨新品來如數家珍,並覺得使用它們是一件體現自己走在時尚最前沿的「稀罕事」,「你知道嗎,飛躍鞋在韓國賣得可貴了,很流行。」

風風雨雨一路走到今天,一些老字號在失落過後不斷為自己充電,又重新在互聯網時代找到了出場機會——大白兔和美加凈開始推出合作款潤唇膏;英雄鋼筆不僅外觀設計推陳出新,還與網路IP合作推出定製款;回力、飛越牌球鞋以不變應萬變,用質量打開了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在適應年輕人新需求的過程中,上海品牌已經走在國內市場的最前沿。

「不過,不管是老字號的復甦還是國產新品牌的打造,都離不開企業家對現代消費者行為變化的洞察。」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周穎表示,研究表明,中國的「70後」忠於產品,「80後」忠於成熟品牌,「90後」忠於明星,「00後」忠於網紅,「既然產品是面向消費者的,那就要看消費者在看什麼。」

公開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0年間出生的中國年輕消費者人口規模達到3.78億,「對任何消費品牌來說,這就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巨大市場,並且是一個充滿增長潛力的市場。」周穎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紀念「五四」百年,最重要的是深入領會歷史唯物主義的真諦
對「買短乘長」乘客加收50%票款並非臨時辦法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