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秀靠什麼以不足一萬軍馬擊潰王莽四十餘萬大軍?由此激發起後世廣泛討論

劉秀靠什麼以不足一萬軍馬擊潰王莽四十餘萬大軍?由此激發起後世廣泛討論

撰文|趙立波

題記:光武帝劉秀的橫空出世頗為生動,除了生前的文治武功外,在其身後獲得了罕見的美譽,認為他超越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一向挑剔的清代的王夫之頌揚他「允冠百王」,「三代以下稱盛治,莫有過焉」。清代詩人袁枚對光武帝的稱道頗為有趣,在詩作中寫道:「人道光武勝高祖,我道蕭王(光武)較英武。五槍銅馬萬千群,不比鴻溝當一楚。」認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役中,劉秀在昆陽之戰中的大智大勇行為,他單騎赴銅馬收服數十萬大軍的軍事膽略,在武功上甚至可與西漢「飛將軍」李廣和單騎復顏的關羽相比。此戰也讓劉秀被後世調侃為「位面之子」,意思是運氣出奇的好。

劉秀畫像

南宋的思想家葉適甚至認為劉秀在軍事上超過他部下的任何一員:「光武才過諸將」【1】而他的創業之初,由於家底薄弱,連個戰馬都沒有,為此他騎牛上陣衝鋒,堪稱不折不扣的猛人。當歷史的雲煙散盡,泛黃的古書依稀還能清楚講述關於光武帝的昔日風采,那麼且讓我們打開窗子,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

一、 騎牛上陣,橫掃千軍如卷席,昆陽之戰,當「位面之子」劉秀遭遇 「穿越者」王莽42萬大軍。

劉秀登基後,在去往巡封泰山的路上,有臣下感慨萬千,上書給光武帝劉秀說:「陛下無十家之資,奮振於匹夫,除殘去賊,興復祖宗,集就天下。」一語說出劉秀創業之初的窮困和卑微。劉秀9歲時由於家中兄弟姐妹眾多,被其父寄養在叔父家中,在求學時,由於沒錢,就與人湊錢買驢跑腳運輸,作為生活費用。如果不是天下大亂,劉秀或許成為一名出色學者甚至商人。當天下紛紛起兵反對王莽時,劉秀跟著哥哥劉縯起兵,因為沒錢,竟然「騎牛與俱」,衝鋒陷陣,堪稱猛人,如果不是看錯,還以為是封神榜里的黃飛虎呢。

相關畫面

直到殺了新野縣尉後,才搞到一匹馬,由此開始了逐鹿天下的奮鬥歷程。對此班固形容說:「光武長於民間,頗達情偽,見稼檣艱難,百姓病害。」因此得了天下後,「務用安靜,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2】限於篇幅,本文將跳過此前劉秀創業經歷,對影響歷史重大進程的「昆陽之戰」,簡單描述,看猛人劉秀遭遇王莽42萬大軍時的表現。

已經68歲的新朝老皇帝王莽聽說更始宣布建立後,非常驚恐。為了振作,他將斑白的頭髮染黑,又召集各地方士研究對策。同時命人重金懸賞捉拿以劉縯為代表的起義軍領導人物。並派出「七功干士」,隗囂等72人到各地宣傳。【3】

王莽畫像

此後不久,這位被後世冠以「穿越者」的王莽終於派出42萬大軍,要以人海戰術一舉攻滅起義軍,這次大戰,歷史上稱之為「昆陽之戰」,而起義軍的主角則是劉秀和他的不到一萬人馬。王莽還專門發動自己強大的創新智慧,選用了一名據說「長一丈,大十圍」的畸形巨人,號稱「巨無霸」,又將許多老虎、犀牛等猛獸混編隊伍進行驅趕,「以助威武」。巨人與猛獸組合入場,這一直是堅持創新王莽的獨到心機,由此給其「穿越者「更加塗上一層傳奇色彩。王莽親自給這支隊伍授旗,並稱其為「虎牙五威兵」,甚至在一些大隊人馬已經到達昆陽時,尚有「余在道不絕」。

赤眉軍

因此班固稱這次王莽出兵之多:「自古出師,未嘗有也。」【4】反觀劉秀指揮的一隊不足萬人的隊伍,倉促之間會合到此,面對大軍壓境,許多起義軍將領甚至想要投降王莽。關鍵時刻劉秀率領千餘騎兵,對大隊人馬進行突然襲擊,劉秀親手斬敵軍數十人,這一戰首挫王莽軍的銳氣,使得平時輕視劉秀的將領稱讚說:「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此後在劉秀的帶動下,手下士兵開始「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在決戰時刻,竟然還出現天降隕石:「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這下子王莽的軍隊徹底被嚇住。

昆陽之戰

而劉秀的勇猛全面表現出來,「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乘銳崩之,遂殺王尋。」此外當時的突發自然氣象幫了劉秀大忙,「莽並大潰,走者相騰踐,奔百餘裡間。會大風雷,屋瓦皆飛,雨下如注,蚩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這次突發的自然氣象讓王莽大軍徹底陷入混亂,那些編進隊伍的虎豹也被徹底嚇慫,而劉秀則「車甲珍寶不可勝算,舉之數月不盡。」【5】由此也劉秀也被調侃為「位面之子」,上天都在幫他,意思運氣實在太好了。

王莽發明的「青銅卡尺」

二、光武的個人魅力,是中國帝王中善於「柔道」者,由此讓他從勝利走向勝利。

劉秀自己曾說,「吾微賤之時,娶於陰氏」,雖然頭頂著漢室劉氏宗親的光環,劉秀的人生歷程頗為艱辛。

相關影視畫面

如果不是靠著賢內助的幫襯,和他出色的才能讓他以12年便刷新大漢江山,或許這樣的速度連劉秀都覺得意外。因為12年前,他窮的連一匹馬也找不到,而如今嶄新的帝國已經握在他的手心。為什麼在數十、數百的逐鹿天下者中,光武帝偏偏獲得最終的勝利?難道都是因為他的「聰明任用,自無光武儔也,加以寬博容納,計慮入神,故能以十餘年間,掃除群雄,清復海內」?【6】此外,還有人指出劉秀知人善任,能團結眾人,「光武指授諸將,各當其能,料敵決勝,明見萬里之外。」【7】也有舉出劉秀藝高膽大,如在降服銅馬時,「單騎按行示以赤心,而降者悉服。」這些感性的讚揚都有道理,但又都沒又說透,甚至是千篇一律的「正確的廢話」。那麼到底是什麼讓窮小子劉秀用了12年便逆風翻盤成為東漢帝國的主宰者?至少劉秀統一戰爭的最終勝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個人能力素質高於其他爭奪者,在硬碰硬的戰局中,劉秀擅長「柔術」式的戰略,讓他始終走在了對手的前列。他用人藝術極其高明,能夠得到各個山頭力量的合作支持,正如李綱所說:「必有寬大之量以保眾,然後規模宏遠而足以濟天下,必有誠一之德以與賢么然後始終無間而足以大有為。」【8】

雲台二十八將畫像

劉秀的雲台二十八將,來自各個地區的山頭,甚至曾經嚴重敵對的勢力也被劉秀以人格魅力征服。曾經參與殺害他親哥哥的朱鮪投靠劉秀後,擔心日後遭到劉秀報復,劉秀髮誓說:「有違信守,有如黃河水!」劉秀給朱鮪投靠的法理保證是「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 此後他為劉秀平定天下大賣力氣,最後被劉秀封為扶溝侯。類似的例子很多,而這正是劉秀收攬天下人心的重要「柔道」。其次劉秀在平定天下的戰爭中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將劉秀與劉邦戰勝項進行了對比,最終得出結論,認為劉秀最初的處境比劉邦還要艱難。「光武,已定都於洛陽,而天下之亂方興。帝所得資以有為者獨河北耳。」【9】

劉秀與臣下

王夫之在這段文字後面大量列舉了劉秀所面臨的數位強大對手,先打誰,後攻誰,而劉秀通過研判最終西和東攻,遠交近攻戰略,面對關東以西,暫取守勢,「有一定之略,然後有一定之功。」【10】劉秀儼然打出了柔道太極的最高境界。第三,劉秀在平定過程中採用了軍事進攻和政治攻心同時並舉。即向被攻打者曉以利害關係,迫其投降,再挑撥內部不和,使之為己所用,如前面所說,一言九鼎的約定決不食言,這些都在瓦解內部上受到了明顯效果。最後一點非常重要,即將「柔道」發揮到極致而樸素的境界,即對飽受戰火的人百姓給予寬舒政策,從而獲得民心。他非常注重軍紀,堅決防止任何有害百姓的事情發生。

光武帝連環畫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馮異西平關中,臨行前,劉秀特意把他送到河南,賜給轎子和寶劍,頗為深沉地說:「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塗炭,無所依訴。今之徵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主將非不健斗,然好擄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無為郡縣所苦耳。」按照劉秀的要求,馮異一路果然「皆布威信」,取得關中百姓擁護,「弘農群盜稱將軍者十餘輩,皆率眾降異。」【11】後世學者范文瀾總結劉秀能得天下的簡要概括頗為見道:「在政治上有優勢,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擄掠,爭取民心,者就決定了他的必然勝利。」【12】

光武中興

三、劉秀如何實現「光武中興」,只因出身低微,深刻了解民間疾苦,為此推行大有為的仁政。

除了能得天下,劉秀還能治天下,這是歷代帝王中較為難得的一面。如前文所述,劉秀在「柔術」中取得天下,在此後治理天下時依舊運用「柔術」。比如說,他不殺功臣,使跟著他打天下的臣子們安享晚年。此後「厭武事」,除非重大緊急軍情,能不出動軍隊就不動,以此給百姓休養生息。劉秀放眼歷史總結出兩句話:「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民」【13】一時之間,久遭苦難的百姓在劉秀溫暖的春風下,開始過上舒展的日子,而那些不拿奴婢當人的政策都被廢除,在劉秀親自參與下,連續十二年發布關於改善底層奴婢生活的指令,堪稱歷史上最有人性體溫的法令。

緹縈救父

此外,在劉秀的親自帶動下,帝國出現了一陣陣清廉之風。上自公卿王侯,下至郡縣書吏,凡是廉潔者,均可受到獎勵。「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祭遵,史稱「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家無餘財。」經常穿著破舊衣服,他的夫人也在他的帶動下連個花衣服都不穿。在劉秀的治理下,東漢出現繁榮和諧景象,這些都因儒者的涵養讓劉秀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

「柔道治國」

他善於學習,對難度較高的古老經典《尚書》均有深度研究。做了皇帝後,尤其推崇儒家學問,「每朝罷,數次引公卿朗將,講論經理。」東漢大臣樊准對此補充說:「雖然東征西戰,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14】在創業時,綠林軍進城嚇得老百姓四散奔逃,唯獨劉秀進城特別受到歡迎。有一位老者甚至垂涕說:「今日復見漢官威儀,特別合乎儒家禮節儀錶。」【15】多年後的一天,劉秀與「宗室諸母」談論「柔道治天下」時,諸母對他的評價是「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最後感嘆說「今乃如此」,就是說當了皇帝後還能這樣,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注釋:

【1】《習學記言》卷二十四。

【2】《後漢書》卷七十六。

【3】《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下。

【4】《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下。

【5】《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

【6】《後漢書光武帝贊》。

【7】李綱《李忠定公文集》。

【8】李綱《李忠定公文集》。

【9】《讀通鑒論》卷三《光武》。

【10】《陳亮集》卷之五《酌古論》。

【11】《後漢書》卷十三。

【12】《中國通史》1978年版第二冊143頁。

【13】《後漢書》卷十八。

【14】《東漢功臣多近儒》。

【15】《後漢書》卷十四《宗室五王三侯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馬皇后:朱元璋事業幫襯最大的一位,登基那天朱元璋親自表達感謝
乾隆如何管制眾多皇子?避免康熙九子奪嫡,卻埋下大清重大隱患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