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AI已控制猴腦,控制人腦首先得過倫理這關

AI已控制猴腦,控制人腦首先得過倫理這關

5月2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三位科學家在《科學》(Science)發表文章稱,他們首次用AI軟體大腦視覺神經網路模型,實現了控制動物(猴子)大腦的神經元活動。這是使用人工神經網路來理解真實神經網路的一大突破。

控制大腦的思維好像天方夜譚,但是不斷有研究人員嘗試突破。

對人腦進行控制,較早的研究是腦機介面,而現在,新的控制大腦的方式出爐了,是用深度學習的方式讓AI模擬人工神經網格(ANN)掌握對圖像的識別,然後通過操控人工神經網路,達到對大腦的控制。

具體而言,即研究人員建立一個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視覺系統模型,每個網路都以一個由模型神經元或節點(類似於真實神經系統中的突觸)組成的任意架構開始,這些神經元或節點可以以不同的強度(權重)相互連接。然後,用一個包含超過100萬張圖像的圖庫來訓練這些模型。當研究人員向模型展示每張圖像,以及圖像中最突出的物體(比如飛機或椅子)的標籤時,模型通過改變連接的強度來學習識別物體。

隨後把這些圖像呈現給猴子來測試AI模型控制猴子神經元的情況,結果表明,AI模型可以強烈激活所選定的大腦神經元,甚至可以精確控制單個神經元和位於網路中間的神經元群。因此,未來可能只要能操控視覺神經網路模型AI,就可以控制大腦。

由於人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解剖和生理都相似,這一研究結果似乎也可以推論到人,也就是未來如果採用某種AI模型,就可以控制人的大腦。

但這種控制顯然是初步的和局部的。實際上,準確地說,這種情況並非控制大腦,而是吸引猴子或人的大腦更多關注某一物體和事物。

現在已知人腦中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神經細胞),每個神經元又通過突觸(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接頭)與多個神經元聯繫,是通過神經元上的稱為軸突和樹突的分支來建立聯繫的。

但是,這些聯繫是如何形成並且有多少種聯繫方式,迄今人們知道的並不多。

但即便解決了所有的問題,也明確了用圖像控制大腦不同部位的神經元(激活並傳導到特定的神經網路),未必就能真的實現控制大腦,因為這涉及太多的倫理問題。

在治療疾病上,此舉倫理上的爭議或許相對較小——畢竟只是為了治療疾病,而且保證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也不會在治癒後還持續不斷地控制病人的大腦,大概是可以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但對於正常人而言,通過這樣的AI軟體來控制大腦就有比較大的倫理問題。

即便是應用於提高記憶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有可能造成不對等競爭的後果,也會產生不公正。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類AI軟體進一步發展到可以隨時控制正常人的大腦,就違背和超越了人工智慧的一個極大的倫理原則,即AI不應用來收集或使用信息,以監視人和控制人。

因此,AI大腦視覺神經網路模型最大的用處,應當是用來診治疾病及研究生命現象和機理,當然這應是在技術成熟並有了規範而具體的倫理原則之後。

新京報 張田勘(專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韓春雨就調查結果表態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