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地質史上的石炭紀為什麼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

地質史上的石炭紀為什麼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

對於現代人類的體型來說,石炭紀是一個童話中的世界,或者說是《蟻人》角度才能看到的世界!因為那個時代所有昆蟲的體型都極其龐大,比如翼展接近1M的蜻蜓,或者近3M長的蜈蚣和馬陸(千足蟲),當然如果我們真的穿越到那個時代的話,那絕對不是童話,因為幾乎所有的大型昆蟲都將對人類產生致命的威脅!

從今3.59億年前開始,延續到2.99億年前的石炭紀是地質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因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大部分煤炭都是這個時代所貢獻!石炭紀的其他特點也許大家並不在意,但這個時代極為茂密的植被和巨大的昆蟲實在是讓人記憶猶新!

地質學家認為,古生代末期大氣中的高含氧量是造成石炭紀生物體龐大的主要因素,根據地質學家的分析,石炭紀時代的最高含氧量相當於現代的1.5-2倍,整個石碳紀時代的平均氧含量達到了驚人的32.3%,為現代的162%!這個條件特別適合生物生長,因此各位印象中的小不點生物都長成了體型巨大的怪物!

當然這個時代的植物看起來似乎和現代有些不一樣,主要還是蕨類植物繁盛,裸子植物等,所以看起來有種異樣的風情哈!

上圖是從地球誕生以來氧含量變化曲線,石炭紀時代是一個峰值,當然氧含量並不能同時解釋茂密的植被!但同時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了800PPM,2014年4月,全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剛超過400PPM,800PPM約為工業革命前的3倍!高含氧量和二氧化碳促進了動植物的瘋長,這為後期的煤炭固定了大量的碳資源!

當然在高含氧量中的大氣中是風險比較大的,因為助燃的氧含量太高,火災的風險極大,因此石炭紀之後氧含量急劇下降就是這個因素,逐漸到侏羅紀時代才逐漸恢復,但後期同類因素造成氧含量逐漸下降,一直維持到現代約21%的氧含量範圍!擔任對於人體來說,高含氧量的環境並不是適合我們生活,短時期內可能會因氧含量增加提高工作效率,但長期則會醉氧或者氧中毒,因此即使我們回到石炭紀,也必須要帶面罩,將氧含量降低到我們可以長期適應的條件才能正常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 的精彩文章:

使出人類的洪荒之力,能將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推開嗎?

TAG: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