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學過的東西轉眼就忘?試試50/50法則

學過的東西轉眼就忘?試試50/50法則

本文來源:Medium.com 作者:Thomas Oppong 譯者:aiko 原標題:《The 50/50 Rule (How to Retain And Remember 90% of Everything You Learn)》

學過的東西轉眼就忘?試試50/50法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編者按:學過的知識沒過多久就忘,讀過的書轉眼就記不清講的是什麼,你是否也有這樣的苦惱?本文作者 Thomas Oppong 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如果你想在學習之後能將大部分的內容保留在腦海之中,那嘗試 50/50 法則會讓你收穫不錯的效果。

學習其實最終可以歸結到兩件事:重複並將新獲得的信息與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繫。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可以在重要的時刻應用到你所學到的東西。那如何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調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呢?一般而言,當有多條可以通往該信息的強大途徑時,就意味著這一信息更容易被訪問和調取。而這也就意味著你需要經常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在你的大腦中建立起強大的聯繫脈絡,這樣才會使得信息檢索、記憶以及調取、應用可以更容易的進行。如果你經常思考某些內容和信息,那就能實現調取和應用的自動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所學到的所有知識都不會平白消失不見,只是有時候如果你記得不是很牢靠或者說沒有創建起通往這些信息的途徑,那在要用到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難找到它們的身影。如果想做到在大腦中對已掌握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合適的解碼和應用,那需要你在一段時間之內多次使用到這些信息。


50/50法則

「一個人如果說他心裡清楚,但就是表達不出來,那這通常表明其實他心裡也並不清楚。」—Mortimer Adler

學習、處理、保留和記憶信息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一半的時間用來學習,一半的時間用來分享。或者說也就是用 50% 的時間來學習,然後用 50% 時間來對所學到的內容進行解釋。例如,在讀書的時候,不要一口氣讀完一整本書,而是可以先讀 50% 的內容,然後在繼續讀剩下的內容之前先嘗試回憶之前這部分內容,寫下或者與他人直接分享你所學到的東西。甚至對於一章節的內容,你也可以嘗試 50/50法則。如果你想在學習之後能將大部分的內容保留在腦海之中,那這一 50/50 法則的效果非常好。

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的頭腦其實就像一塊肌肉,運用的越多,力量就越強大。用「用之或棄之」這句話來形容我們的大腦最合適不過。

遠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理解一個概念的最佳方式就是將這一概念解釋給他人聽。羅馬哲學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曾說過:「教書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如果你能夠將某一個概念或者想法向他人解釋清楚,讓他們掌握相應的信息和知識,那這是驗證你是否能夠將這些內容留在你自己腦海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根據研究發現,學習者在向他人解釋或者嘗試將這一概念教授給他人時,會保留大約 90% 的所學成果或者是能夠做到立即應用到這一學習成果。因為當你分享這些內容的時候,也是自己強化記憶的一個過程。分享的同時會促使你自己不斷地深化對這些內容的理解,並促使你不斷地去思考。因此,即便是為了強化自己所學知識的緣故,你也該樂於去與他人分享和討論所學所思。

不必質疑自己是否已經達到「專家」水準,也不必去在乎自己的受眾群體有多大,因為即便沒有觀眾,你也可以使用這一方法。在觀眾為零的情況下,你可以將自己產生的一些新想法通過博客的形式進行記錄,你也可以開始做播客、製作視頻並且在 YouTube 這樣的平台上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

在這過程中,無論你是否幫助到了他人,都不影響你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再進一步。專註於你現在正在學習的內容,並且思考該如何才能以一種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的方式來分享這些內容。

我每天都在使用這一方法,我會將自己學到的大部分內容通過 Medium 平台進行分享。這種方法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創造的一種心理模型—費曼技巧(The Feynman Technique)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通過淺顯易懂的解釋來教別人理解某一個主題或知識點,並在此過程中快速查找到自己知識體系中的漏洞。費曼被稱為「偉大的闡釋家」,他無論面向何種背景的受眾,幾乎都能做到清晰闡釋量子物理學等高信息量的主題。

註:如您對費曼技巧這一學習方法感興趣,可參考由 James Gleick 推出的費曼傳記作品《Genius: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Richard Feynman》,該書對費曼技巧進行了清楚地闡釋。


通過寫下自己的總結/要點的方式進行回憶

隨時寫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這也被證明是學習新知識的一種高效方法。無論你是在學習新知識,還是讀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本書、某一個章節,抑或是聽到了什麼讓你感覺非常觸動的話語,你都可以花一點時間記錄下來,寫下自己當下的所思所想。

比這更好的一個方法是強迫自己在接收這些內容的中途就停下來進行記錄或者是寫下隨筆內容,心理學家稱之為「測驗效應」。當你不斷嘗試去記住一條信息時,你會不停地打斷遺忘過程,並將這些信息記憶到自己的大腦之中。Daniel Coyle 在他的作品《The Little Book of Talent: 52 Tips for Improving Your Skills》一書中這樣解釋道:


研究表明,長期來看,採用 B 策略(一次閱讀十頁的內容,然後合上書本並撰寫一頁總結摘要)的人要比採用 A 策略(一次讀十頁,重複讀四次來嘗試記住這些內容)的人記住的內容多 50%。原因在於深度練習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重複接觸和思考的過程。 被動的讀一本書,可以說是相對不費力的過程,一字一句流淌在你的腦海里,就像泡熱水澡一樣。接觸的少,思考的少、深入探索的少,學習到的內容也少。而另一方面,如果你看了一部分之後嘗試合上書本,進行回憶,寫下摘要總結,這會促使你在其中找出關鍵點(一次接觸)、處理並且組織這些關鍵信息(更多的接觸),然後將它們寫下來(更多的接觸,並且重複之前的接觸)。接觸得多,思考的多、深入探索的多,學習到的內容也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你撰寫摘要總結的時候,如果你選擇筆和紙質筆記本作為記錄載體,那效果會更好。研究人員表示,相比打字來說,使用筆和紙會形成一種更為強大的認知聯繫,因為打字的速度太快,影響知識在你腦海中的留存效果。

研究人員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要求一組大學生邊觀看 TED 演講邊做筆記。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手寫記錄的學生來看,儘管使用筆記本電腦做記錄的學生記下的內容更多,但他們在概念性問題上的表現更差。

因此,如果你想要記住你所讀取到的內容,或者你的目標是要完全理解並記住你正在學習的內容,那最好還是選擇紙和筆來進行記錄。


結語

如果你不想邊學邊忘,如果你想將自己學到的內容,哪怕是最簡單的概念都儲存在自己的腦海之中,那向你的受眾解釋這些內容、與他人分享、寫下來或者是與他人討論都是不錯的嘗試。畢竟,能夠驗證你透徹掌握知識的方法就是看你能否將這些知識傳達、教授給他人。

50/50 法則可以應用到所有不同領域的學習過程之中。這不僅僅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是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某些想法和內容的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36氪編譯組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25家合作夥伴站台,英特爾的數據轉型利器見效了
發揮最大的創造力,避開這5種隱形的認知偏見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