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教導戚繼光,指點俞大猷,這位大才子發明鴛鴦陣,反被後人遺忘

教導戚繼光,指點俞大猷,這位大才子發明鴛鴦陣,反被後人遺忘

公眾號:buyirushishuo 【No.446】

明代的戚家軍,被認為是「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的軍隊」,其精良的裝備,嚴苛的軍紀,靈活多變的戰法,都是這支軍隊保持「常勝不敗」的秘訣。

戚家軍

這支由名將戚繼光編練,由義烏礦工為主體組成的新軍,南平倭寇,北御蒙古,幾經發展壯大,終成浙兵一系。即便是之後的萬曆援朝戰爭和大凌河之戰,由戚家軍發展的浙兵,赤心殺賊,以死報國。戚繼光掃平肆虐東南沿海的倭患時,所部每戰往往「殲敵一千,自損幾人」。

戚家軍

雖然現代有質疑者,懷疑戚繼光的戰績嚴重注水。但這群人並不了解,戚家軍掃蕩倭寇時,並非影視劇中表現的蠻沖亂打,而是依賴長短結合,冷熱兵器並用的「鴛鴦陣」,充分利用戰場的地理環境,剋制倭寇的迅猛的攻勢。往日憑藉個人勇武,大殺四方的倭寇,遇到戚老虎,往往被團體協作的戚家軍打得全軍覆沒。

電視劇戚繼光

戚繼光並非「鴛鴦陣」的首創者,但該陣法經過戚繼光的改良,在平倭的戰場上發揮了巨大作用。而這個陣法真正的創始人,是一位生活在明代的文武全才,這個人便是荊川先生唐順之。

鴛鴦陣

唐順之,字應德,另一字義修,1507年出生於南直隸常州府青果巷一個名門望族。其祖父、其父都是高中進士,在朝為官。唐順之受到祖父兩代人的熏陶,不負眾望,23歲的唐順之高中會元,先是在兵部任職,後來被調入翰林院擔任編修。因為唐順之對大學士張璁並無好感,又因私自朝覲太子,被削去官職後返回常州,這一年,唐順之32歲。

圖片源於網路唐順之像

回到家中,唐順之閉門謝客,潛心治學,終成一代宗師。他破解了已經失傳的郭守敬演算法,成為古代著名的數學家;文學成就上,他跟王慎中、歸有光並稱「嘉靖三大家」,是唐宋派代表人之一。

軍事上,唐順之搜集古代戰例資料,編寫了兵書《武編》,內容包括士兵訓練,將領選拔,攻守戰法,拳術器械,軍規陣圖。唐順之見解獨到,連俞大猷都慕名而來向其請教兵法;武學上,三十六七歲的唐順之,向當時槍術名家河南籍的楊松學習六合槍。唐順之潛心修習楊家槍法。年過五旬,還能輕鬆舞出了「一尺槍花」,讓當時年輕氣盛,上門討教的戚繼光心存敬佩。

電視劇中的俞大猷

在編寫軍事著作《武編》的同時,唐順之不忘理論聯繫實際,將刀牌、狼筅、長槍等長短武器結合,編練成對付倭寇,剋制倭刀的「鴛鴦伍」。用以彌補當時擅長大軍團作戰的明軍,在江南水鄉因地形受限,無法及時展開陣型,以至於對倭作戰頻頻失利。

倭寇

向唐順之請教槍法的戚繼光,將鴛鴦伍改良發展,發揚光大。將原有隻有五人的戰鬥小隊,縮短訓練時間,加強隊伍的戰鬥力量,擴編成12人組成的鴛鴦陣,並裝備火藥武器,在遠距離打擊敵人。還可以根據戰場情況,變陣為「兩才陣」和「三才陣」,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以團體之力剿滅空有匹夫之勇的倭寇。

鴛鴦陣

因為倭寇禍亂東南,嘉靖帝派趙文華總督江南浙東軍務,雖然此人在歷史上風評不好,被視為嚴嵩的鷹犬。但趙文華保舉了賦閑在家的唐順之,唐順之復職後,整頓軍務,成為直浙總督胡宗憲的得力幫手。年過五旬的唐順之,提出在海上截擊倭寇,而且不畏艱險,親自率水軍出海,討伐倭寇船隊,在崇明三沙之戰中斬獲頗豐,唐順之所部軍容整齊,眾倭寇望而卻步。

胡宗憲

唐順之在海船上終年奔波,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1560年,唐順之率水軍出海作戰時,病逝於通州(南通州,現江蘇省南通市)附近海域的戰船中,時年54歲。崇禎年間,追謚號為襄文。但可惜的是,在很多講述俞龍戚虎平定東南沿海倭寇的影視劇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文武全才唐順之的身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讓人感慨不已。

資料來源:《明史·卷二百零五·列傳第九十三》

讀史明智,知往鑒來,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衣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劉備提拔的人才,受諸葛亮青睞,成為趙雲的副將,官拜車騎大將軍
此人是曹操的兒子,勇武剛烈,用愛妾換寶馬,傳聞被曹丕下毒害死

TAG:錦衣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