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雲、浙報及神農溪上的縴夫

馬雲、浙報及神農溪上的縴夫

獵雲網註:2019年5月9日,《浙江日報》創刊70周年,馬雲登門慶賀,訴說他他跟浙江日報之間的故事。我第一次上浙報是1993年,當時還在電子工學院教英文。1999年創立阿里,在浙報旗下的錢報登英文廣告,讓人耳目一新。2000年,浙報第一次提出,阿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網路市場。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阿里也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企業,與浙報一起成長,浙報不少記者都是我的朋友。人是報社最大的財富。浙報系的記者編輯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懷的人。阿里也是有理想有情懷的企業。所以,阿里人和浙報人是『同一類人』。文章來源:猛哥(ID:wm221x),作者:王猛。


1

「浙江在線」曾發表了一篇文章《西湖六公園英語角不敵廣場舞,馬雲當年老巢被大媽侵佔》。

標題頗有金庸武俠風。

記者採訪中發現,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馬雲當年都是從這裡學出去的呢。」

老王說,馬雲上高中時就常來英語角找老外練口語,除了英語特別好,其他功課都很一般。有一年考大學數學考得很差,馬雲那些天來英語角時心情低落,自己還拍著肩膀安慰過他。

老曾說,90年代初那幾年,馬雲幾乎每周都來,他辭彙量很大,自己遇到不懂的單詞也向他請教。

老張說,有一回在文三路上碰到馬雲,大家常去英語角所以很熟,自己騎自行車,馬雲騎一輛助動車,停下聊了幾句。馬雲知道老張精通水電,還說自己過段時間要裝修房子到時候請老張幫忙。

英語角分別後,他們後來都沒見過馬雲。


2

英語是馬雲的魔棒。

1988年,他從杭州師範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他教書應該不賴,獲評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還是英語角的紅人。

1993年,《浙江日報》報道了西湖邊的英語角,那是馬雲第一次登上省報,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後來,浙江省交通廳要委託一個人去美國催討一筆債務時,馬雲被選中了。

在西雅圖,馬雲第一次見識到了互聯網,立即決定和朋友合作,做一個項目,並起名中國黃頁(china page)。

如此看來,《浙江日報》對馬雲有恩。

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那時報紙還真有分量,一篇「豆腐塊」文章都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件事的走向。

3

1995年12月,馬雲來到北京。

中國黃頁在杭州出名之後,馬雲想要進一步在全國拓展市場。通過朋友介紹,他認識了《北京青年報》一名司機。

《北京青年報》是共青團北京市委機關報。就算是司機,也自覺高人一等,神通廣大。

馬雲遞給司機一篇稿件,同時塞給他500元錢。「不管什麼媒體,發了就算你的。」

別說,這個司機還真有能耐,幫馬雲發了5家報紙,還上了《中國貿易報》頭版。

馬雲認為《中國貿易報》很有眼光,找到了該報副總編孫燕君,跟他談了兩天兩夜。「當時他和我一樣不懂互聯網,但是他覺得互聯網肯定有戲,他說馬雲,我支持你。」

一個月後,馬雲掏3萬元錢,在北京長安俱樂部搞了一個宣講會,孫燕君幫忙請來京城各大媒體30多位記者。

那天,馬雲講了兩個小時,講什麼是互聯網,互聯網有什麼前途。

馬雲沒等到文章見報。因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來,要求暫時不要宣傳互聯網。「他們說,馬雲,你如果能夠說服《人民日報》上網的話,我們就可以報道了。」

馬雲又通過一個朋友認識了《人民日報》辦公室里的一個行政人員。有天晚上,馬雲去找他聊天,偶遇《人民日報》發展局局長谷家旺。

聽馬雲聊完互聯網,谷家旺對他說:「你應該給《人民日報》處以上幹部講一次Internet。」

隨後,馬雲給《人民日報》講了兩次Internet,並參與了《人民日報》上網的框架構思。「《人民日報》對我還不錯,我把北京杭州來回的車票錢,還有日常開支都賺回了。」


4

馬雲信心百倍,把團隊拉到北京。

在這過程中,他又認識了一個女人。她叫樊馨蔓,浙江杭州人,比他小兩歲。

樊馨蔓1993年開始在央視新聞評論部工作,後來是《東方時空》製片、《感動中國》總導演、《中國魅力城市》總導演。

機緣巧合,馬雲認識了樊馨蔓,兩個老鄉在帝都相遇,眼淚汪汪。馬雲的熱情打動了樊馨蔓,她決定為他拍一部叫《書生馬雲》的專題篇。

樊馨蔓本是好意,想幫助馬雲打開知名度。結果,這部紀錄片真實記錄了馬雲的凄涼遭遇,上門推銷時,屢屢被當做騙子轟趕。離開北京時,他在計程車上暗暗發誓:「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了,你們就都知道我是幹什麼的了。」

馬雲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但他和樊馨蔓成了好朋友。

樊馨蔓在中央戲劇學院進修時候,認識了張紀中,並成為戀人。

後來,樊馨蔓介紹了張紀中與馬雲認識。馬雲十分喜歡金庸,張紀中則翻拍了大量的金庸劇,倆人很投緣。

張紀中拍《笑傲江湖》時,馬雲想客串他最愛的「風清揚」;張紀中拍《天龍八部》時,馬雲想客串「無名老僧」;張紀中籌拍《碧血劍》,馬雲又想客串「穆人清」。

是不是挺有意思?馬雲想客串的都是世外高人,不過最終都因沒有表演功底而作罷。

很多年後,馬雲自己掏錢,拍了一部《功守道》,才過足了演員的癮。

馬雲發達後,曾將華誼股票作為禮物送給樊馨蔓,但樊馨蔓當時對這些沒有興趣,讓馬雲將股票記在張紀中名下。再之後,張紀中就坐擁億萬身家。

2016年,樊馨蔓和張紀中離婚,跌宕起伏。

當然,這都是後話。


5

1996年3月,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搶奪市場,馬雲決定和杭州電信合併,他的中國黃頁作價60萬元,佔30%股份,杭州電信投現金140萬,佔70%股份。

電信本就強勢,又是大股東,可想而知馬雲有多失落。

儘管事業遇阻,但之前在北京媒體圈,馬雲的一番操作猛如虎,聲名在外。

1997年,外經貿部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邀請馬雲進京,外經貿部承諾給200萬做啟動資金,並給馬雲及團隊30%的股份。

馬雲決定放棄中國黃頁,把自己所持21%的股份以每股兩三毛錢賣給了公司,拿回了10多萬。

馬雲帶領5個人再次北上,租了一個小房間,苦幹了15個月,網站都搭建出來,還賺了錢,但雙方理念發生差異。外經貿部要做大企業的生意,馬雲想做小企業的生意。

馬雲跟外經貿部一拍兩散,但藉助外經貿部平台,他認識了楊志遠。

幾年後,阿里巴巴大戰eBay,需要子彈,是楊致遠給了馬雲一大筆錢,最終把eBay趕出中國。


6

二次「北伐」失敗後,馬雲帶人返回杭州。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與18羅漢湊夠50萬元,創建阿里巴巴。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上線,人手不夠。但阿里巴巴的辦公室藏在小區里,常常被應聘的人當做是騙子公司。

馬雲打算在報紙上登招聘廣告,他的廣告詞很囂張:阿里巴巴是一家高速成長的高科技跨國企業,致力於為全球商人提供基於Internet的商務服務。

廣告詞中還有英文:「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

更誇張的是,在薪資方面,阿里巴巴開出了3萬—10萬元/年的高薪。年薪10萬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典型就是一個騙子公司的嘛。

很多報紙都拒絕了馬雲的廣告,只有《浙江日報》旗下《錢江晚報》應允,

1997年後,中國每個主要城市都差不多辦起了一張都市類報紙,因為接地氣,發行量節節攀高,影響大,效益驚人。

1999年9月,《錢江晚報》刊登了的阿里巴巴的招聘廣告。

招聘的職位有:軟體開發工程師(4人)、系統管理工程師(2人)、網頁製作及平面設計(2人)、信息編輯(10人)、行政秘書(1人)。

招聘條件中包含:熟悉大型資料庫基本原理;web開發,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英語六級以上;英語專業要求8級有第二外語優先;有會計上崗證優先等

20年後,馬雲回憶說,「沒有媒體願意刊登這則英文廣告,錢江晚報登了,給了我們巨大的信任和創新,那時候也沒有人聽過阿里巴巴,是錢江晚報給了我們第一次亮相的機會。」

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蔡崇信兩次從軟銀等投資機構共融資2500萬美元。

阿里巴巴就此奔入金光大道。

2000年7月17日,《福布斯》的封面文章第一次對一個中國企業家進行了描寫:「深凹的面頰,扭曲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

這個「小個子」締造了全球最大B2B網站。

接下來的故事世人皆知。


7

2019年5月9日,《浙江日報》創刊70周年,馬雲登門慶賀,訴說他他跟浙江日報之間的故事。

我第一次上浙報是1993年,當時還在電子工學院教英文。1999年創立阿里,在浙報旗下的錢報登英文廣告,讓人耳目一新。2000年,浙報第一次提出,阿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網路市場。

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阿里也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企業,與浙報一起成長,浙報不少記者都是我的朋友。

人是報社最大的財富。浙報系的記者編輯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懷的人。阿里也是有理想有情懷的企業。所以,阿里人和浙報人是『同一類人』。

真是一類人嗎?

此前一天,統計部門公布了各行各業的收益率,傳媒倒數第一,且唯一為負。

此前兩天,媒體圈很多人都在轉發一篇文章《媒體為什麼越來越窮》。

20多年前,傳媒行業還是一騎絕塵,互聯網尚屬篳路藍縷。

20多年後,換了人間。


8

人生有代際,萬物有興衰。

相較於互聯網,傳媒行業已是「老古董」,頹敗乃無可挽回之勢,自怨自艾只會自取其辱。

可就互聯網行業本身而言,亦在重新洗牌和大分化。

這幾天,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裁員的風波鬧得沸沸揚揚。

10年前,根本沒有人能想到,甲骨文公司會江河日下,它與IBM、EMC等巨頭構築的IOE系統,是互聯網行業的地基。

可雲時代來臨後,地基坍塌,亞馬遜、微軟、阿里等另起爐灶,亞馬遜雲(AWS)、微軟雲(Azure)、阿里雲,成為新的技術基礎設施。

絮叨了這麼多,其實是講一個關於選擇的命題。

1990年代,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第一次來華,他們遊覽了許多景區。回國後,讓巴菲特念念不忘的是三峽大壩工程和神農溪上的那條竹筏,是那些把一生都用在拖曳長船的小夥子們的命運。

巴菲特想,在那些縴夫當中指不定會有另外一個比爾蓋茨,但是因為他們出生在這裡,他們命中注定要一輩子牽著船過日子。「他們沒有像我們一樣的機遇。我們能過上現在的生活真實太幸運了!」

過去三十年,中國如同一泓池水,機遇如同水中的魚,有些人抓到了魚,有人抓住後又溜了,還有人始終兩手空空。

當年一起活躍在西湖邊的英語角,馬雲現在是首富,女明星們追著他合影。老王、老曾和老張,還要跟廣場舞大媽們搶地盤。


參考資料:

1.《杭州六公園:當英語角遇上廣場舞》,都市快報,何欣

2.《解讀馬雲的4個故事》,站長之家

3.《滾雪球》,巴菲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聚划算聯手中國頂級蛋企,賣空4000000枚「中國放心蛋」
知悟科技完成千萬元 A輪融資,投資方為允貽天使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