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紫石英」號事件:長江上的炮聲終結了炮艦外交

「紫石英」號事件:長江上的炮聲終結了炮艦外交

文 | 周明

1949年4月下旬,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列強的眼光都聚焦到了中國長江,這不僅是國共和談破裂,解放軍渡江在即,更重要的是解放軍炮兵和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在長江發生了炮戰,這就是史稱「紫石英」號事件。不過這一事件時至今日,仍然疑團重重,是誰先開的炮?進行過幾次炮戰?「紫石英」號又如何逃出長江的?

1949年4月20日8時30分,英國海軍護衛艦「紫石英」號(HMS Amethyst)出現在了揚州東南20公里的三江營江面,三江營是解放軍東集團第8兵團的主要登陸場之一。解放軍部署在這裡的是炮兵第3團1營1連(裝備日制105毫米榴彈炮3門)和3營7連(裝備日制75毫米野炮3門),這2個炮連正是炮3團指定擔負封江任務的炮連。

由於這裡是渡江的主登陸場,所以解放軍炮兵立即開炮警告,但是「紫石英」號不僅沒有停航或返航,而且還增大航速繼續向上游駛去。根據此前李安邦團長的指示,炮3團7連隨即開炮!英艦隨即開炮還擊,炮戰就此開打。

解放軍是3門105毫米榴彈炮和3門75毫米野炮,英艦是3座雙聯102毫米主炮和8門20毫米炮,口徑和射速方面英艦佔優,不過解放軍3門75毫米野炮雖然口徑小,但卻是身管長、初速快、彈道低伸,更適合攻擊軍艦,加之解放軍炮兵射擊相當準確,英艦艦橋被直接命中2發75毫米炮彈,「紫石英」號艦長斯金納(Skinner,舊譯斯金勒)少校、副艦長威士頓(Weston)上尉都負了重傷,艦身多處被洞穿,駕駛台上的領航員、操舵兵都被炸死,更要命的是操舵兵在倒下時把舵卡死,使軍艦方向失去控制猛然沖向南岸,這樣一來,英艦受航行角度限制,只有後主炮能夠發揚火力,優勢迅速轉到解放軍一方。僅僅3分鐘內,「紫石英」號就中彈30餘發,前主炮被炸毀,甲板、輪機艙中彈,左舷前部吃水線以下被炸出一個大洞……英艦眼看再打下去恐難逃被擊沉的厄運,趕緊掛起白襯衫充當白旗,解放軍見英艦掛起白旗,遂停止了炮擊。

1950 年,停泊在英德文郡普利茅斯附近的「紫石英」號護衛艦

見解放軍停止炮擊,「紫石英」號轉向南岸航行,企圖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但是由於左舷水線中彈而艦首偏斜,因此一頭衝上了淺灘,在距離解放軍炮兵陣地約7000米處擱淺。解放軍見英艦企圖逃跑,又恢復了炮擊,軍艦周圍頓時水柱四起,而此時「紫石英」號不要說還擊了,連逃跑都不可能,趕緊再次高掛白旗,解放軍這才再次停止了炮擊。

第一回合炮戰,「紫石英」號亡17人,重傷20人,還有60人棄艦撤到南岸附近的小島(其中10多人後又折回軍艦,另50餘人則在南岸國民黨軍接應下前往上海),而解放軍方面,無一傷亡。不過「紫石英」號雖多處中彈,但因為解放軍極少穿甲彈,而且全都是觸發引信,命中就爆炸,所以英艦中彈不少,卻都是在軍艦表面爆炸,艦體表面被打得相當難看,但都不是致命損傷。

「紫石英」號進入解放軍防區,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英國,或者說是西方列強的炮艦外交。但在1949年的中國,因為對於中國的內戰採取的是觀望中立政策,英國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擔憂和恐懼,無疑希望國民黨繼續執政,但絕不會也甘願捲入中國的內戰;何況此時的英國也已沒有了推行炮艦外交的力量,二戰後的英國已由一個世界大國淪落為地區大國,再也沒有在遙遠的東方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實力。

那麼「紫石英」號為什麼偏偏要在即將爆發戰事的時候進入戰區?原因在於,1948年11月,英方已獲得國民黨政府的同意,可在南京停泊1艘軍艦,以便在局勢混亂時為英國使館和僑民提供緊急救援。軍艦大致一個月左右輪換一次,「紫石英」號就是去輪換停泊南京的「伴侶」號驅逐艦。

顯然,事件的責任在於遠東艦隊。在這樣極為敏感的時刻,進入兩軍對壘的戰區,就算主觀上並無與解放軍為敵的故意,但在客觀上造成誤會並由此引發軍事衝突的風險還是存在的。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納粹中的「神秘人物」,在紐倫堡法庭上裝瘋,終於等到釋放卻自殺
《帝後禮佛圖》去了哪兒?陳列在美國的是贗品?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