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第四代戰機最原始設計什麼樣?沒用隱身外形,更重視這一性能

美國第四代戰機最原始設計什麼樣?沒用隱身外形,更重視這一性能

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Tactical Air Command, TAC)於1969~1970年間進行的《美國空軍戰術武力1985(U.S. Air Force Tactical Forces 1985, TAC-85)》研究案,一般被認為是ATF概念的原點,不過「先進戰術戰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這個詞,則是在稍晚一點、於1971年間發布的《戰術空軍司令部作戰概念(TAC Concept of Operation, CONOPS)》中,才首次正式被使用。

TAC在《戰術空軍司令部作戰概念(CONOPS)》中指出,TAC所承擔的三種種攻勢空中作戰任務——空中阻絕(Air Interdiction)、近距離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 CAS),以及攻勢或防禦性的空對空任務,其中CAS與空對空任務,分別可由剛開始競標的實驗攻擊機(Attack Experimental, A-X)計劃,以及正在進行全尺寸發展(FSD)的F-15戰鬥機計劃來滿足。相較下,當時的阻絕打擊主力機型F-111、F-105與F-4,到了1980年代後期便會落伍,無法對抗新一代蘇聯防空系統,必需及早開始著手新一代阻絕打擊機的發展。

因此美國空軍接下來的新型戰機研究,便圍繞著阻絕打擊任務需求展開,包括1974年的《目標搜獲與武器投放(Target Acquisition and Weapon Delivery, TAWD)》,以及同樣在1974年啟動的空對地先進戰機(Air-to-Ground Advanced Fighter, ATGAF)》研究等。而除了「ATF」這個詞之外,美國空軍這時期用於描述這種構想中新型戰機的辭彙,還有增強型戰術飛機(Enhanced Tactical Fighter, ETF)、先進打擊飛機(Advanced Strike Aircraft)、FB-X、空對地先進戰機(ATGAF)等,從中也都突顯了空對地任務的需求。

美國空軍希望這種構想中的新一代對地打擊戰機,擁有強化的夜間或惡劣天候目標標定與武器投放能力,並藉由高速、機動性、電子反制(ECM),以及通過預警機(AWACS)與威脅警告系統取得的狀況認識(Situational Awareness, SA)能力,在戰場上獲得必需的生存性。

但外在威脅環境的變化,讓美國空軍進行中的新型戰機研究方向,有了微妙的轉變。1973年10月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顯示,未來執行阻絕打擊任務的戰機,將面臨更為致命的蘇聯防空導彈威脅,依靠低空高速地貌飛行戰術與ECM系統,已不足以確保生存,必須引進新的概念,來回應防空系統的挑戰。

於是在1975年的《先進戰術戰機技術評估與整合(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Integration)》研究案中,美國空軍開始嘗試引進異於以往的對地打擊機新概念,梢後這項計劃改以《空對面技術評估與整合(Air-to-Surface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Integration, ATS)》的名稱,在1975年中發給6家航宇廠商,諾斯洛普公司也是在這個時後,正式登上ATF計劃的舞台。

美國空軍在1970年代初期啟動先進戰術戰機(ATF)研究時,目標是發展一種接替F-111的新型超音速空對地打擊戰機,用於承擔1990年代以後的阻絕打擊任務

面對日趨升高的蘇聯防空導彈威脅,僅僅依靠低空高速地貌飛行戰術與ECM系統,已不足以確保對地攻擊飛機的生存,必須引進新的技術與戰術,由此促使美國空軍在ATF計劃中引進隱身與超音速巡航概念。照片為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造成以色列空軍重大損失、從而震撼西方國家的蘇聯2K12防空導彈(北約代號SA-6)

諾斯洛普的ATS設計研究

針對ATS計劃的需求,諾斯洛普從1975年9月開始著手概念設計,並提出了高階的N-332與低階的N-333兩種設計案。

諾斯洛普將N-332稱為低成本戰鬥機(Low Cost Fighter, LCF),是諾斯洛普擅長的輕型雙發動機設計,強調廉價、便於大量採購,其中一種構型採用截角三角翼(Clipped Delta Wing),搭配後掠式全可動水平尾翼與單垂直尾翼,動力來源為2具GE公司的GE25/J2A3發動機,或2具PDTJ-15/75發動機。

高階的N-333是一種大型的雙發動機戰鬥機設計,其中已知的一種N-333-44設計案,設定將擁有1.8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無須啟用發動機的後燃器就能維持超音速飛行,通過高速穿透來提高生存性。諾斯洛普預定為N-333配備當時正在研究中的新型發動機,無須耗油的後燃器,就能提供15,000磅~19,000磅的干推力,藉此獲得超音速巡航能力。

諾斯洛普針對ATS計劃所提出的N-333-44設計案,是一種強調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修長構型機型,全長62英尺6英寸(19米)、翼展約33英尺(10米),搭配大後掠角的主翼、後掠垂直尾翼與水平尾翼,發動機則以莢艙方式安置於主翼下方

諾斯洛普未能被選入ATS計劃的後續階段,美國空軍在1976年6月挑選了波音、格魯曼與麥道等3家廠商,分別授予價值70萬美元的ATS研究合約。但在落選廠商的爭取下,美國空軍也同意讓其餘3家競標失利的廠商——通用動力、諾斯洛普與洛克威爾,以自費方式繼續參與計劃。

3家參與ATS計劃的正選廠商,與3家自費參與的廠商,在1977年10月與11月向空軍提報了ATS研究結論,這份研究預測了1980年代後期與以後的作戰環境,探討了屆時必須通過哪些先進技術的整合應用,才能讓戰機具備足夠的生存性與飛行性能,研究結論列出的先進技術需求包括:縮減戰機自身的信號,用於穿透目標區的超音速能力,新型空對面武器,配合隱身與高速穿透飛行需求的內置或適型武器艙,具備合成孔徑雷達(SAR)、移動目標指示(MTI)等功能的先進航電系統,幫助減輕機體重量的複合材料,以及幫助實現單名乘員構型的座艙整合顯示系統等。

ATS研究結論列出的先進技術需求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信號縮減(signature reduction)」與超音速性能等兩項,這是隱身(Stealth)與超音速「超級巡航(supercruiser)」兩項概念,第一次進入到ATF相關研究的視野中,企圖藉由縮減阻絕打擊戰機自身的信號,以及以1.6~2.2馬赫超音速穿透目標區的能力,來因應日趨嚴苛的防空導彈威脅,幫助提高戰機的生存性。

在ATS計劃後續階段中,諾斯洛普也通過自有資金繼續推動原先的高、低階兩種ATS設計研究,其中的低階設計N-332稍後演變為N-340,高階設計N-333則繼續發展。

如同先前的N-332,N-340也是一種低成本戰鬥機,構型也相似,均為雙發動機設計,採用附有小型翼根前緣延伸面(LERX)的截角三角翼型式主翼,搭配全可動式水平尾翼與單垂直尾翼,較特別之處是在後機身配備了一對二維(2D)噴嘴,預期航速可達1.6馬赫,反映了廉價機型的定位(最大航速與同屬廉價機型的前輩F-5E相近,未特意追求2馬赫以上高速)。

諾斯洛普自費參與ATS計劃後推出的N-340-102低成本戰鬥機想像圖(上)與三視圖(下),這是一種輕型的雙發動機戰機設計,全長只有46英尺6英寸(14.18米),翼展28英尺(8.54米),機腹兩側設有含進氣錐的1/4圓形進氣口,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一對二維噴嘴,至於座艙下方機腹的突起構造,則是安裝機炮的位置。另外還可注意到這個設計擁有一個足可容納2名乘員的大型座艙罩,但ATS計劃原則上是採用單座構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薩德反導系統要開溜?因現有陣地不安全,美軍或將其轉移到這裡
美國海軍陸戰隊批量更換新裝備,從新槍到新車,都有哪些好玩意?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