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鴻禕的獨角戲

周鴻禕的獨角戲

來源 | 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作者 | 江岳

01

坐在鄭州九中重點班的教室里,少年周鴻禕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身邊同學一天到晚忙功課的日子在他看來瘋狂又無趣。這位群架少年有文藝一面,他讀宋詞,最喜歡南唐後主李煜,多年後還能向傳記作者范海濤念出:「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他也參加過學校文學社,但終究沒能融入其中。因為喜歡粗暴處理不滿意的投稿——用紅筆畫上醒目打叉,然後扔到地上,他很快被趕了出來。

孤獨,這個在大眾認知里屬於文藝青年的辭彙,以極其弔詭又和諧的方式,成為周鴻禕最重要的標籤之一。

他在其中怡然自得。

到西安交大之後,他繼續遊離於主流之外。他給宿舍取名「不系之舟」,寄託自己對無拘無束的期待。他瞧不上學校的社團活動,認為那是浪費生命的無意義之舉。當然,也沒什麼人瞧得上他,尤其是姑娘,他只能在宿舍卧談會上談談對女生的嚮往。

聽著《寂寞難耐》的曲子,埋頭扎進圖書館的計算機書堆里,這是周鴻禕在大學時期的常態。

當然,他註定不會成為書獃子。頑劣才是他的本色,小學時他是被老師扔粉筆頭的搗亂分子,初中因為被趕出學校在菜市場混跡過一周,14歲時,他被警察傳訊,險些成為「嚴打」分子,後來在河南省體育館參觀公審大會,見證死刑犯的最後慘狀,他頗受震懾。

但他的確從書中找到了關於人生方向的靈感。大三去上海實習的火車上,他讀了《矽谷熱》,第一次知道喬布斯,矽谷年輕人壯志躊躇改變世界的浪漫舉動也擊中了他。

於是,第二年,當這位被保送西安交大研究生院的年輕人又開始用逃課對抗無聊。多年閱讀《計算機世界》的習慣,加上《矽谷熱》埋下的種子,更早之前,他還在《中國青年》讀過一篇關於青年創業的文章,一個想法在無聊中萌生了——創業。

02

周鴻禕沒有選擇單打獨鬥。

他想做反病毒卡,外接在電腦上清除病毒。1992年——後來怒懟水滴直播向周鴻禕開戰的女生在這年剛剛出生——他從學校搭起三人草台班子,自己當總策劃,范剛負責技術,石曉虹負責統籌。

大學第一次創業的周鴻禕

這場創業充滿波折。他們幾乎一無所有,連電腦也只能四處蹭,包括學校機房、研究生導師教研室等等。很多時候他們都晝伏夜出,晚上請同學把他們鎖在教研室,通宵後再翻窗而出。

沒等到產品面世,麻煩倒是先來了。

沒多久,周鴻禕人生第二次被警察提走——他被當成學校電腦配件丟失案的嫌疑犯。這次他體驗了警方的疲勞戰術:一天一宿不讓睡覺,晚上聊天,白天在太陽下站著曬。昏昏欲睡之間,他看到了牆角站著的同樣表情木然的石曉虹。

這是石曉虹陪伴他的第一次渡劫。嫌疑洗清後,兩人都留下陰影:石曉虹很長時間不敢在宿舍睡覺,周鴻禕則看了幾天幾夜的《王朔全集》。

第一次創業的成果終於在1993年秋天擺在了周鴻禕面前。

一張3.5英寸軟盤,電路板來自深圳,校辦工廠焊接而成,外包裝紙盒來自街道企業,一個成本幾毛錢。紙盒上印著名字Master 939 ,Master 有主宰、碩士的雙重意義,939則表示1993年9月。

當然,指望學生出品的反病毒卡一舉獲勝顯然是不現實的。這款定價298元的產品在渠道商眼裡只值99元,周鴻禕也只能接受,在此之前,他曾經跑到北京,興沖沖找到瑞星、聯想去推銷,都被無情地趕了出來。

更糟糕的是,這款產品後來被市場證明太幼稚——病毒一直在變,存儲在硬體里的反病毒卡卻無法及時更新。

此外,團隊分歧第一次擺在了年輕的周鴻禕面前:第一批賣貨掙回來的錢應該如何處理?范剛認為應該作為工資分掉,周鴻禕認為應該作為投入,去購置電腦、書和軟體。

紛爭之中,石曉虹站在了周鴻禕一方。

後來,范剛離開團隊,石曉虹成為陪伴周鴻禕時間最久的事業夥伴。他參與了後者所有的創業項目:1994年一起做漢化軟體「信心」,1999年搬到北五環外馬連窪的三居室同住,半年後做出3721。

對於周鴻禕而言,這顯然是比賺錢更意義深遠的收穫。

03

石曉虹見證過周鴻禕的狼狽時刻。

1995年,周鴻禕的漢化軟體「信心」徹底失敗了。他與免費提供辦公室的「天使投資人」鬧翻,產品模式被員工複製後自立門戶,第一次創業做反病毒卡的積蓄全部賠光,還欠了債。他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憔悴、消瘦、沒有精神。

石曉虹的日子也沒好到哪裡去。他收到家裡發來的最後通牒:回校上課。

於是,這年年初,兩人都灰溜溜地回到西安。石曉虹專心繼續學業,直至幾年後取得博士學位,不安分的周鴻禕則在這年夏天畢業進京——在師兄引薦之下,他得到了北大方正的工作機會。1998年冬天,石曉虹也來到這裡,兩人再次重逢,開啟此後長達20年的共事時代。

???????360前核心高管石曉虹

與周鴻禕的高調乖張不同,石曉虹為人低調。他見諸媒體的公開報道極少,微博只有寥寥300條,全部與安全技術相關,幾乎沒有涉及個人的內容。

一位360前員工告訴首席人物觀,石曉虹在公司內部口碑很好,他為人敦厚,沒有架子,作為高級副總裁,卻沒要秘書和獨立辦公室,每天帶著十年老員工才有的金卡坐在普通工位上。

他曾經代表360去貴州參加中國數博會,自己提著行李箱從機場打車到酒店,演講稿也是自行準備。他還告訴現場對接準備打下手的公關部同事:你們該忙什麼就忙什麼,不用招待我。

「他可能是周鴻禕最信任的人」,上述員工感慨。

去年360曾經提出「安全大腦」概念,一兩周後就安排媒體採訪,時間很緊,石曉虹還是迅速把內容消化總結好,最後在空調壞掉的採訪室里侃侃而談兩個多小時,算是把周鴻禕的想法闡釋清楚了。

擁有石曉虹這樣的老戰友,周鴻禕無疑是幸運的。

周鴻禕曾經不僅僅只有石曉虹。

在360高管團隊里,前技術總裁、首席安全官譚曉生也是最熟悉他的人之一。兩人是老鄉兼大學同學,又有諸多相似之處:都自詡為戰士,都有文藝一面——譚曉生的騰訊微博簽名是「浪跡天涯的土人」,他在微博里分享了諸多生活感觸,最後一條發表於2003年的最後一天:2013年,最讓我傷感的一句話是一個朋友的郵件簽名:"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

與石曉虹類似,譚曉生也曾經追隨周鴻禕四處征戰。從北大方正、3721、雅虎中國再到奇虎360,由於經常在周鴻禕急需之時出現,他得了「救火隊長」的稱號。

另一個傳奇角色是齊向東。

兩人最初相識於3721,周鴻禕進入雅虎中國後,齊向東也追隨而去。後者後來創立奇虎,拿到周鴻禕等人的天使投資。等周鴻禕與楊致遠決裂出走後,這裡成為他的下一站,齊向東很快讓出了董事長職位。

周鴻禕在自傳里回憶了自己加入後奇虎的變化:

「在奇虎網組建之初,跟隨齊向東的不過十幾人,他們在京廣中心西北側一個叫『雨霖大廈』的樓內辦公,辦公室有40個座位。然而,半個月後,這個辦公室外的走廊都塞滿了人。」

新華社出身的齊向東依然是這家公司的重要角色,他與周鴻禕分別被稱為「老齊」、「老周」,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成為360的黃金搭檔。

3Q 大戰中的驚險一幕如今已經為人熟知:深圳警方入京後,齊向東立即給周鴻禕通報,告訴他能飛哪兒就趕緊先飛過去。上班路上的周鴻禕緊急翻出護照,最終選擇了有房產所在的香港,就此躲過與警方的又一場正面交鋒。

坊間有說法形容齊向東在京根底深厚:「只要周和齊兩口子沒有鬧翻,在北京你是抓不到周鴻禕的。」

04

如果說齊向東、石曉虹、譚曉生、姚鈺等人共同組成了「大炮」周鴻禕的底座,那麼,馬化騰、李彥宏、馬雲、雷軍等人則是他的開炮目標,且後者名單長度遠遠勝於前者。

敵人意味著鬥志,開炮時的周鴻禕無暇孤獨。

世人在9年前的3Q大戰中見識了這座大炮的威力,儘管後來周鴻禕稱那是無奈之舉,他「既不想主動發起一場戰爭,也不願意被動地經歷一場浩劫」。

互聯網圈沒有永遠的敵人。2015年兩人在烏鎮同台

「浩劫」這個詞,對於當時的周鴻禕和360而言並不誇張。大戰後半程,360已經準備啟動上市,但投資人很擔憂。

2010年11月3日那晚,沈南鵬憂心忡忡地問360 CFO 姚鈺:這場戰爭會是什麼走向?後者答:最壞的結果,不排除騰訊會二選一。

幾分鐘後,全國QQ用戶都在電腦右下角的彈窗里見到了那個「艱難的決定」。

360 立即進入備戰狀態。

譚曉生換掉了一些員工的通信工具,通話要撥VPN 到美國後用Skype進行,以防被偷聽。當時負責PR的劉峻和李亮則被安排到郊區賓館,連夜寫完才回公司。

而資本市場反應很快——主承銷商決定退場,360的上市之路充滿未知。

這場戰爭最終在政府介入之下和平解決。11月10日,兩款軟體恢復兼容,當天,360宣布啟動上市。

周鴻禕後來形容,那場商業危機已經超過他人生中經歷過的任何一次,3721與CNNIC、3721與百度、360與雅虎、360殺毒與其他病毒廠商……以往那些戰爭,都未曾把周鴻禕推向過生死邊緣。

生死與共,同仇敵愾,與敵人作戰的過程也是周鴻禕團結隊伍的過程。在紐交所敲響鐘聲時,他感慨萬分。他後來專門致謝為了守衛公司安全留守在北京的齊向東,敲鐘儀式後的晚宴上,姚鈺則貼心地把老齊照片PS 進合影中,通過PPT展示。

但3Q之後,再無大戰。

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快到來,周鴻禕曾經挑戰的那些對手紛紛手握船票,BAT的城池越發堅固,周鴻禕的炮火,難傷其半分。

360掉隊了。周鴻禕在2013年年底就意識到了危險的存在——即使當年360戰績還算不錯,PC端搜索市場份額突破20%,公司市值首次突破100億美元,但他對此「半點滿意的感覺都沒有」,360沒有能拿出手的移動互聯網產品。

他閉關三個月,出關即進入戰鬥狀態。他把「重啟」定為公司當年的主題,號召全員找回創業感覺。

他四面開花,也四處樹敵。

智能手機成為他的重要戰場。他希望以此為武器,進軍移動互聯網,獲取新時代里最值錢的流量和用戶。

事實上,周鴻禕在2年前就進軍過手機市場,先是與華為曖昧,隨後牽手海爾和阿爾卡特推出特供機。然而,相比聲勢浩大的營銷,比如周鴻禕在微博怒罵雷軍,甚至發出「朝陽公園見」的邀約,特供機在市場上反響平平,最終,他鎩羽而歸。

兩年過去了,周鴻禕期待自己能講出新故事。畢竟,不管是智能手機供應鏈還是用戶市場,都遠比2012年時成熟。

比失敗更令人憂傷的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反覆失敗,周鴻禕在手機項目上嘗到了這種滋味。與酷派合作也好,推出自主品牌也罷,周鴻禕都沒能擠進手機主場,即使在小米業績下滑出貨量最差的2016年,他也只能望其項背——當年360手機出貨量僅為小米的十分之一。

落後不僅僅意味著挨打,還有被忽視。

戰場上,周鴻禕環顧四周,敵人早已遠去。

05

周鴻禕也轉移了戰場。

2014年他在《人民日報》版面里的活躍成為新方向的徵兆。這一年,他被《人民日報》報道17次,在企業家排行榜里僅次於馬雲、李彥宏、馬化騰。此外,他單獨發表11篇文章,位列企業家榜首。

一年後,360從美股退市,開啟私有化進程。周鴻禕稱此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以純正國內公司的身份,參與中國國家網路安全和社會網路安全建設中。

換而言之,360要做國家安全的生意。此後,周鴻禕從公眾視野消失。

同年,一家名為「奇安信」的公司在這年成立,它是360全資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下屬控股子公司,也就是360企業安全業務。

齊向東實際負責了這攤業務,政企關係原本就是他擅長的領域。隨後,他慢慢淡出了360管理層,2016年360完成私有化時,他的股權從8.1%下降到2.2% ,這個數字在360A股借殼上市時進一步縮水,僅為1.8%。

2018年2月,當周鴻禕第二次為360上市敲鐘時,齊向東又缺席了,只是這次的意味已經全然不同。今年4月,兩人正式分家,周鴻禕面對媒體採訪時,身邊只有一張空椅子——那原本是留給齊向東的。

周鴻禕身邊的空椅子已經越來越多。

奇虎360前CFO 姚珏

去年4月,陪伴周鴻禕12年的姚鈺離職,她曾經在360赴美上市中發揮關鍵作用,離職讓周鴻禕覺得「很突然」。這似乎只是序曲,今年春天儼然成為周鴻禕的告別季:3月,譚曉生宣布離職,4月,石曉虹坐了十幾年的老工位也搬空了。

他們離開的聲明都寫著「個人原因」,但各種真相恐怕只有當事人知曉。至此,周鴻禕回歸A股時的高管名單,已經全部走空。

06

周鴻禕對自己的短板很清楚。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是商業人才,才會導致第二次創業時「弄得這兒叛亂那兒辭職的」。

他在《顛覆者》中反覆提過自己因為不專註導致的種種失敗,投資人王功權也曾經質問他:

「我也不懂你們的業務,但是我們給你投資,是希望你做點與眾不同的東西。結果,你好像做了一個新浪,又做了一個百度,又做了一個阿里巴巴。你準備和大家競爭嗎?你們能同時做這麼多東西嗎?」

王功權的擔憂終成事實。

360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走上了無邊界之路,做手機、路由器、手錶、直播、答題,每次都做出了動靜,但始終沒有一款能成為持久的爆品。在安全業務萎縮的大背景之下,360成為一家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周鴻禕的性格決定的。

作為產品經理,周鴻禕對趨勢有精準直覺和極致追求,但他同時又急躁且缺乏耐性。據360內部人士透露,周鴻禕對產品管得極細,又急於求成,很多項目還沒做完就被他叫停,美名其曰「及時止損」,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除去那些追隨多年的老人,取得他的信任也並非易事。他曾經一邊重用高管一邊尋找替代者,一年之內,這個崗位換了3任高管。

他追求刺激,順遂總讓他覺得無聊。2016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當時中國乃至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安全大會——召開的前一晚,他突然撇開公司人員,只拉了一位媒體人去吃涮羊肉。

內心文藝的周鴻禕很容易捕捉到孤獨。但他最害怕的事情也是孤獨。

曾經有人問他最大的恐懼是什麼,他答:「有一天要是老了,一個人住在養老院里會孤獨,這想想就會讓人難受。」

然而,當兄弟四散離開,當敵人絕塵遠去,坐在辦公室豪華音響的包裹之中,孤獨的周鴻禕,是否提前遇見了恐懼?

部分參考資料:

1.《顛覆者:周鴻禕自傳 》,范海濤

2.《「土人」不土,「救火」生猛,譚校長的方法論》,葉健,安在信息安全新媒體

3.《「梟雄」周鴻禕》,羅維秋、楊磊、周霞,《IT時代周刊》

4.《2014人民日報上的企業家:馬雲被報道62次 周鴻禕撰文11篇》,尹深、唐述權,人民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Uber公布IPO相關條款:將尋求出售103.5億美元的股票
50億美元罰款後續:谷歌允許Android用戶選擇瀏覽器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