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聽說過結繩記事,沒想到還有結繩家譜……

聽說過結繩記事,沒想到還有結繩家譜……

家譜對於家族乃至民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是當代全球華人極為看重的文獻信息資源。

原文 :《中國少數民族家譜研究的新台階》

作者 |華東師範大學 范並思

圖片 |網路

中華民族對家族文化和家庭血緣的傳承十分看重,使得家譜特別發達。家譜對於家族乃至民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是當代全球華人極為看重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國家譜的內容除了各世代人物姓名、事迹外,有時也會包括家族的大事、居地產業的變遷以及祖傳的家訓等。歷代形成的家譜文獻與史書、方誌相互補充,構成歷史、文化、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資源。家譜在歷史地理學和人類學研究中也具有其他文獻很難取代的價值。因此,現代圖書館十分注重家譜文獻的收集、整理服務。著名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建有地方史和家譜閱覽室,收藏的家譜達50000冊,並有6000多冊關於地方史和家譜的指南及其他參考工具書。位於猶他州鹽湖城的家庭歷史圖書館則擁有超過200萬張系譜相關資料的縮微膠片。

上海圖書館是我國家譜文獻的重鎮。據調查,我國省級以上圖書館共收藏約50萬冊家譜,其中上海圖書館就占30萬冊。上海圖書館對於家譜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始於著名的古籍版本目錄學家顧廷龍先生。1995年上海圖書館新館建成後,文獻收藏的人才隊伍、資金和收藏空間條件得到大大改善。在上海圖書館新館首任黨委書記、歷史文獻學家王鶴鳴先生的主持和推動下,上海圖書館繼承與光大了顧廷龍先生的事業,進一步加大了家譜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力度。在家譜的收藏方面,上海圖書館撥出專項資金,深入各地鄉村訪尋民間家譜文獻,盡量採集收藏;在家譜的整理方面,上海圖書館對原有館藏家譜進行文獻編目,撰寫家譜提要,進入數字時代後,還將家譜的數字化作為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家譜的社會服務方面,上海圖書館依託豐富的家譜收藏提供社會服務,近年開展了在國內具有領先意義的家譜數字人文研發,進一步發掘了家譜在揭示家庭演化與徙遷等歷史學、人類學研究方面的價值,提升了家譜文獻的社會服務功能。經過多年努力,上海圖書館已成為我國家譜收藏、服務和研究的高地。

上海圖書館家譜知識服務平台

王鶴鳴先生離開上海圖書館領導崗位後,在家譜研究和整理領域不懈耕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王先生家譜研究的領域很廣,從館藏家譜到全國家譜,從漢族家譜到少數民族家譜,從歷史文獻家譜到近現代家譜,從家譜目錄編撰到家譜學研究,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2011年以來,王鶴鳴先生在家譜整理和研究領域先後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2018年,更是一舉拿下了社會科學領域難度最高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站到了家譜研究與整理的高地。中國少數民族家譜研究是王鶴鳴先生在家譜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拓展。厚重的中國少數民族家譜成果之一的《中國少數民族家譜通論》,已獲資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鶴鳴先生的中國少數民族家譜研究與整理成果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家譜研究與家譜整理相結合。圖書館人擅長文獻整理,但是良好的文獻整理卻需要良好的研究背景作為支撐,如果缺乏對於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的深入研究,再精細的編目,也只能是徒有形式、缺乏內涵的。在這方面,王鶴鳴團隊真正做到了以家譜整理促進家譜研究,以家譜研究提升家譜整理。如中南地區存在少數民族混雜與融合的狀況,只有深入地研究了這一特有的民族文化現象,對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家譜的著錄特別是提要的撰寫才能做到準確無誤。

滿族原始結繩家譜「子孫繩」

第二,通過田野研究方法,揭示了少數民族家譜的豐富類型與特有形態。除了圖、文家譜及其數字化形式,王鶴鳴先生的家譜研究觸及到了更為豐富的家譜形式,如對雲南彝族、怒族、哈尼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的口傳家譜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觀察並記錄了這些少數民族口傳家譜的特色。王鶴鳴團隊對實物家譜的研究也十分細緻,觀察與分析了滿族、錫伯族的結繩家譜,苗族的無字精製布家譜,藏族的豬下頜骨家譜和彝族的綉片家譜。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對於家譜學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而且對於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歷史和人類學研究也具有極高的價值。

彝族綉片家譜

第三,尋訪閱讀原譜,精心著錄家譜書目信息。家譜的學術價值很高,但單一家譜中的信息含量也許並不高。因此,近年人們試圖通過數字人文研發,使家譜中的重要信息能夠得到智能的聚合與展現。上海圖書館的家譜學者深知目錄質量的重要,他們以圖書館人特有的嚴謹與細緻,對所收錄的1萬多種少數民族家譜進行了精心的書目信息著錄和提要撰寫,包括逐一閱讀原譜、對未曾編目的家譜進行編目和提要撰寫,對已經編目的家譜進行嚴格的書目提要校對與修訂,對少數無法讀到原譜的家譜則註明本條目據某書或某報刊著錄等。相信這樣一份成果的問世,將對我國少數民族家譜文獻的利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6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文明必然是衝突的?抑或融合的?
國際教育:黃金時代終結?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