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雲劍下又一個「亡魂」

馬雲劍下又一個「亡魂」

預判形式,快進快攻,這是風清揚獨孤九劍的要訣。

繼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半個月後,甲骨文也啟動了撤離倒計時。

5月7日,甲骨文中國區突然宣布大規模裁員,研發中心1600人裁掉900人,比例高達60%!

更為恐怖的是,這可能只是剛剛開始,第二批名單或將在6、7月份進行裁撤。

內部人士還透露,整個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都要關閉。這意味著這個一度稱霸全球的美國科技巨頭,大有敗走中國的勢頭。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甲骨文,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甲骨文是僅次於微軟的全球第二大軟體系統公司,市值將近2000億美元,約等於3.5個百度,5個京東。自1989年進入中國後,甲骨文曾一度佔據著中國企業一半以上的資料庫市場,其創始人埃里森更是在多個場合嗆聲中國企業,揚言不能讓中國培養太多工程師。

那麼,狂妄的埃里森是怎樣在中國一步步淪落到今天的?

答案是他碰到了一個強勁對手,這個對手像趕走eBay、亞馬遜一樣,用一種超強的戰略眼光與執行魄力,一手埋葬了又一個美國巨頭的中國夢。


最早看到雲計算的人

時間倒回到2008年。

隨著奧運會聲勢越來越大,淘寶網的用戶也與日俱增。體量變大,意味著財富,但同時也意味著危機。這場危機就像暗流般在阿里巴巴這艘大船下涌動,每天上午,伺服器的使用率就會飆升到 98%,離爆棚僅差兩個點。

此外,淘寶頁面上的各種問題也已危如累卵,如果再不解決,後果會不堪設想。

當時,全球企業普遍使用的是IOE架構的伺服器,阿里巴巴也不外如是,其中「O」是「Oracle」的縮寫,正是甲骨文公司。

隨著用戶量越來越大,這種資料庫架構開始暴露問題,無法滿足大企業的需要。最早看到這個陳弊的是亞馬遜、微軟,以及阿里巴巴。

早在2007年底,馬雲就召集了阿里高層開會,針對伺服器問題吵了兩天兩夜。最終,馬雲力排眾議決定要做一個數據的大一統,並由他拍板項目命名為阿里「登月計劃」。

戰略出來了,找什麼人落地?馬雲從微軟挖來了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王堅博士。2009年,王堅帶著一支30多人組成的「飛天團隊」正式掛出了阿里雲的項目牌。

圖:2009年阿里雲掛牌

這是阿里雲這個名字歷史上第一次對外公布,這支團隊將在十年後成為甲骨文中國的掘墓人。


孤獨的行者

雖然中國雲計算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但在十年前幾乎沒有任何人看好馬雲,即使是十八羅漢也部分持懷疑態度。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講,眼下,馬雲面對的將是互聯網大佬的嗤之以鼻。

阿里雲開干一年後,中國IT領袖峰會在深圳舉辦,BAT掌門人齊齊亮相,論劍雲計算。

首先亮劍的是李彥宏。他說道:

「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早期的時候,15年前大家講客戶端跟伺服器這個關係,再往後大家講基於互聯網web界面的服務,現在講雲計算。實際上,本質上都是一樣。」

過了幾分鐘,馬化騰接過話題:

「雲計算這個話題比較技術性,它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概念。我覺得這個事可能你過幾百年、一千年後,到『阿凡達』那時確實有可能。但現在還是過於早了。」

李彥宏和馬化騰都是技術出身,對雲計算肯定有過很多了解,代表了互聯網界對雲計算的普遍態度。

可偏偏不懂技術的馬雲卻在這時候和公眾「唱起了反調」,他拿起話筒說出了一段時代最強音:

「我的理解,雲計算最後是一種分享,數據的處理、存儲並分享的機制。我們自己公司對雲計算是充滿信心,也充滿了希望!」

話音落下,在場的人有的輕笑,有的詫異,議論紛紛。

馬化騰和李彥宏的話雖然只有短短几分鐘,卻埋下了後來阿里內部「逼宮」的炸彈,讓阿里雲這個新生兒差點夭折。


不做雲計算,阿里會死!

白駒過隙,3年時間一晃而過。

到了2012年,阿里雲還是起色不大,內部不成體系,面對5K瓶頸,王堅始終沒辦法突破。

又燒錢又消耗人力,3年時間沒搞出什麼名堂,阿里內部對阿里雲的質疑聲越來越大。還有的人把馬化騰和李彥宏的話搬出來,指責王堅就是來阿里騙錢的,更有甚者直接捏造了馬雲要解散阿里雲的謠言。

由於沒有成績沒有進展,連續幾年阿里雲都在阿里集團拿的是最低分。離職的人越來越多,來來去去走了80%,很多離去的人走前都說了一句:雲計算不可能完成。

圖:當年阿里雲5K攻堅隊,如今只剩十幾個人留下來了

此刻的馬雲猶豫嗎?肯定猶豫。深諳歷史的他不會沒看過袁崇煥立下五年復遼誓言的典故,最後遼東沒收成,大明被李自成抄了底。

他在2012年的年會上說:

「我沒有想過公司內部對阿里雲有那麼大的意見,我真沒想到。」

可雲計算這事要做嗎?一定要做!

為什麼?

因為馬雲看到雲計算的第一反應不是能不能完成,而是我需要它!

在分歧面前,馬雲幾乎是拍著桌子喊道:「不做雲計算,阿里會死!」「我每年投10億,投個10年,做不出來再說!」

馬雲的咆哮是有深刻依據的。自2009年推出雙11以來,人們洪水般的「買買買」已讓淘寶天貓伺服器的壓力達到臨界點,再不徹底解決問題,或許就會崩盤。

圖:馬雲和阿里雲部分團隊

此後,阿里人再次凝聚士氣,朝5K瓶頸發起了一次又一次攻堅戰。2013年6月,阿里雲終於在最後一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

至此,馬雲打造了中國第一家擁有完整雲計算能力的企業。

此後,中國網站登錄阿里雲的比例,從20%,上漲到30%,上漲到40%,上漲到50%。2015年,12306網站將車票查詢業務放到阿里雲平台上,驗證了阿里雲扛住春運壓力的超強運算能力。


中國雲計算走向繁榮

阿里雲一飛衝天後,所有人都意識到,雲時代真的來了。從這個角度理解,馬雲引爆了中國雲計算的一個時代,因為此後各路豪強紛紛乘勢而起。

第一個選擇跟進的是騰訊。2013年9月,阿里雲宣布突破5K測試的三個月後,騰訊雲宣布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而早在兩年前,騰訊內部就已緊鑼密鼓啟動騰訊雲項目。

緊接著資本逐利而來,一大批二梯隊、三梯隊的雲計算企業都獲得了大規模融資。2014年11月,雷軍決定All in 金山雲,許下未來3-5年投入10億美元的諾言。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百度雲、青雲、迅達雲等等雲計算公司在中國乃至世界萬箭齊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十年前那個孤獨的先行者。

他面對鏡頭喊出了對雲計算充滿信心和希望的神預言。

圖:2010年馬雲的同行者並不多


阿里雲怎麼樣了?

有了雲服務,以往依賴甲骨文資料庫的時代一去不返。

曾經,阿里、騰訊、百度都是甲骨文的老客戶,但是現在它們不但「去IOE」,而且用雲計算搶走了甲骨文的絕大部分市場。

甲骨文雖然在最後時刻趕上了末班車,但為時太晚,而且創始人埃里森性格剛愎自用,踢走了相伴他20多年的公司二把手庫里安。後來庫里安成為谷歌雲總裁,成功復仇前東家。

那麼阿里雲現在怎麼樣了?

2018年,阿里雲收入213.6億,相比2017年的111.7億幾乎增長100%,佔據了43%的中國市場。而同時期,甲骨文全球雲服務僅增長1%,排在10名之外,被列為了「Others」。

2018年5月,華爾街給阿里雲估值670億美元,如今仍在上漲,在它前面只有亞馬遜的AWS雲和微軟雲。

圖:華爾街給阿里雲估值

比較戲劇性的是2014年,甲骨文全球副總裁喻思成,以及產品戰略部高級總監劉松等一幫人也加入了阿里雲。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他們為阿里雲攻城略地,算是壓死甲骨文中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人說中國雲計算從無到有離不開阿里雲,阿里雲離不開初創團隊「那群瘋子」。而我始終認為中國雲時代最應該致謝的是那個在人群中擲地有聲,喊出時代強音的獨行者。

【參考資料】

淺黑科技公眾號:《阿里雲的這群瘋子》

企服行業頭條公眾號:《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

作者:風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報 的精彩文章:

劉強東終於發聲:他們不是我兄弟!
馬雲換將,張勇卸任!這個被收購的85後將接手阿里萬億帝國!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