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2019/05/09

最近,安在君看到了一條非常有意思的數據統計——從去年4月到12月底,至少有上百名逃犯,在張學友內地14個城市舉辦的演唱會上被抓獲。

其中,在去年11月3日和4日兩天的海口演唱會上,共有31名犯罪人員被抓獲,創下張學友2018巡迴演唱會抓逃數目之最;緊隨其後是在蘇州12月28—30日的演唱會期間,共抓獲在逃犯罪人員22名。

當我們單純地以為張學友是「歌神」的時候,沒想到他竟然撕下面具,露出了「罪犯剋星」的真身。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實,之所以能夠在張學友演唱會的現場抓獲如此之多的犯罪人員,除了「歌神」本人十足的魅力,讓罪犯寧願涉險也要一睹偶像真容以外,更離不開公安部「智慧警務」的戰略。

據了解,公安部提出「智慧警務」戰略一年多來,大數據、精準抓捕逃犯、智慧安防等技術已在實踐中廣泛應用。我們總是提信息安全、網路安全,但是隨著安全受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涵蓋範圍的擴大,傳統的安全概念也開始逐漸向「泛安全」和「大安全」升級,如何守護安防產業的安全,尤其是在物聯網時代到來以後,「智能攝像機」這類「安防」設備的技術與安全,更是與網路安全變得息息相關。

筆者近些年各方奔走採訪了諸多網安創業者,大家也普遍有所感慨,在傳統網路安全似乎還是一碗「溫吞水」的時候,之前不顯山露水的「泛安全」——安防產業倒是如火如荼高速發展。

屢屢安全相關大單都聚在安防這塊,不由令人側目,也不乏之前從事傳統網安者「跨界」進入次領域。而對安防產業稍有關注的,海康威視、大華等名號則屢屢躍入眼帘。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4月20日,海康威視發布了2018年年報全文,公司2018全年12個月實現營業收入498.37 億元,同比增長18.93%;凈利潤113.53億元,同比增長20.64%。對於國內安防排名第二的大華,浙江大華在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36.66億元,同比增長25.58%;凈利潤25.32億元,同比增長6.42%。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過去我們一直不太關注的安防領域,竟然有這麼巨大的市場。但在安在君暗自慚愧自己見識短淺的同時,也注意到年報當中一些特殊的地方。

「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中顯示,海康威視雖然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36億元,但這去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41%。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據了解,這是海康威視第一季度凈利潤歷史上首次出現負增長。而且,即便2018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93%,卻也創了10年來的新低,首次跌破了20%大關,就連凈利增長率也同比下滑了10.6個百分點。

這是怎麼一回事?

無法掌控的大環境

「2019年,公司費用率相較於2018年仍會有上升,由於收入增速快速下行,海康威視一季度凈利潤負增長,沒有別的特殊原因,就是收入增速不夠,同時人員費用以及其他費用都在開支。」在業績發布會上,海康威視負責人如是說道。

原來,海康威視第一季度負增長的原因,是收入增速比較低,費用有剛性。

而且,從行業大環境來看,實體經濟整體下行,投資信心不足,政府與企業的投資行為都有所放緩。

再加上受中美兩國貿易摩擦的影響,海康威視在美國市場的業務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也相應地調整了市場策略,放緩了開拓的節奏。

所以,分析認為,從3月份開始安防行業景氣度會有所回暖,政府訂單和大企業訂單先行復甦,預計海康威視在2019年第一季度是全年業績低點,第二季度有望回歸20%左右的營收增長。

當然,這些宏觀層面的不穩定因素影響範圍遠不止於海康,更是涉及到整個行業的。但是作為行業內體量最大,且久居霸主寶座的海康威視,在當前形勢下所受的影響和波及也一定是最深最廣的。

只不過,除了解釋利潤負增長的同時,海康威視負責人還回答了關於華為的相關問題,他說:「業績的下滑與華為的入局並無關係,華為海思也是海康威視的重要供應商,華為最終會退出安防戰場。」

等等,這和華為有什麼關係?

根據調查後筆者才知道,原來華為已經入局安防,不過發聲時間尚短,並且體量相對較小。

但為何海康不談和其他廠商的競爭,卻偏偏對華為這個「小老弟」格外關照?實在讓人摸不透這個中緣由。

華為安防何許人也

原來,華為早在2012年就入局安防領域,其並不是安防新兵。但2017年,華為加大投入力度,正式成立安平系統部,旨在做深做透公共安全行業,可以說在組織和戰略上全面發力。

而海康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強調過「華為會放棄安防行業的,華為是做大生意的公司,碎片化的市場不適合華為,撿豆子、撿芝麻的生意不適合華為。」兩者之間的「口水仗」也早已打得曠日持久。

所以,無論外界怎麼發問,海康始終沒有把華為當做真正的對手,也認為業務的下滑一定與華為無關,安防市場早晚看不見華為的身影。

只不過,隨著華為近一年多來在安防上的不斷發聲,並提出「智能安防」、「阻礙安防發展的三座大山」以及「智能安防的三點倡議」等概念後,人們難免認為華為是在手機戰場取得勝利以後,又把重心轉向了安防。

而事實上,華為也確實不斷研發出高算力晶元,優化演算法以及陸續推出多款依託高算力的智能攝像頭,頻頻觸及海康威視所在的前端硬體領域。

雖然海康表示,華為競爭更聚焦在系統架構層面,海康的業務重心更多在邊緣感知端,雙方衝突點並不大。但殊途同歸,最終一定會有正面的碰撞。

基於此,才有了越來越多關於海康和華為的比較,雙方每每接受媒體採訪,也開始更多地被問到對彼此的看法。海康認為「市面上有很多錯誤的聲音在誤導客戶」,華為認為「海康不懂雲」。

誰對誰錯?誰好誰壞?似乎一時難辨。

華為做安防只是嘴上說說?

華為的企業文化我們知道,華為的行事風格我們也有所了解,華為做安防真的只是嘴上說說?

至少從現階段來看,絕對不是。

要知道,華為的「小目標」可是在智慧視頻領域,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做到全球第三。既然如此,蛋糕就這麼大,市場如果沒有飛速增長,華為吃的就是排名第一的海康那塊。

華為在安防領域的「野心」其實是有目共睹的。先是從去年第十四屆安博會到今天,華為接連突破了4T和16T算力的瓶頸,攝像機保守抓拍數量從過去的20張達到了300張,提升了十倍有餘。

其次是基於底層的算力,華為連續推出智能攝像機,並且提出「智能一拖N」的概念,表示可以通過智能攝像機將普通攝像機平滑升級,在不廢棄城市現有攝像機規劃的前提下,將整座城市的攝像機通過少量的智能攝像機實現全面的升級,讓整座「智能城市」擁有「智能安防」。

而到了今年,華為更是高舉「將智能推向全境」大旗,在前不久的「2019中國智能安防行業峰會」現場,既列舉了阻礙「智能安防」發展的三座大山,又提出了「三點倡議」。

有些觀點直指當前傳統安防行業的現狀,也委婉質疑了海康的戰略思想,看這架勢,華為絕對是要在安防領域干到底了。

華為認為,過去安防行業之所以長久以來總是「一潭死水」,主要是因為沒有突破算力的桎梏,只能停留在一次抓拍幾十張人臉的可憐演算法狀態。

華為定義只有算力超過4T,一次性能夠抓拍上百張人臉且可以軟體定義的的攝像機才是「智能攝像機」;在幾分鐘之內完成演算法迭代,數據之間沒有孤島,才是「智能安防」。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而目前海康的庫存里還積壓著大量0.66T算力的晶元和使用0.66T算力的「非智能」的普通攝像機,已經不符合公安部提出的「新建攝像頭智能化普及率要大於80%。」的要求,更是難以出手,不利於海康資金的回籠和發展。

不僅如此,據悉,海康部分型號的安防攝像機採用的是從美國進口的AI晶元,當前貿易背景下,如果不能保證核心AI晶元的可持續供應以及供應鏈安全,海康威視可能或多或少又受到一定的制約。

對於這幾點質疑,海康威視負責人在業績報告會上表示:早在2017年,海康就已經以雲邊融合的AI Cloud計算架構大力推進人工智慧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同時明確提出:物聯網是不可能放在雲中心來解決的——其一,上雲的成本非常大;其二,很多信息並沒有必要上雲。

但是在這一點上,華為反駁,認為物聯網一定是要放在雲中心解決的,並提出了雲、邊、端融合的概念。認為在智能安防場景里,雲只是一個技術,只要能滿足數據的共享和整體的架構,保證互通,那就是「雲」,攝像機是雲,邊緣、平台、中心都是雲化的,這些雲、邊、端最終能構成了一套智能協同的雲架構,實現算力的共享和演算法、任務的協同。

一輪戰罷,對於華為此前強調的「公安一朵雲」,海康威視又認為,每一層每一級都有分工、授權的概念,應該在授權的範圍內做好該做的事情。如果管理許可權無限的集中,意味著現有的一、二、三、四層級機構都將閑置。「一朵雲」這種革命性的概念,解決不了分層、分級的問題。

但華為又立馬做出回應,稱所謂的「一朵雲」只是把雲理解成一個「集中式」架構,實際上是多個層級,邏輯統一但物理分散的「一片雲」。完成下方資源的接入,向上服務的提供,各有分工、各司其職。華為倡導的從來都不是「一朵雲」,而是「一片雲海」,業界也早已是「一片雲海」的局面。

過去,安防行業始終是「煙囪林立」的狀態,廠商與廠商之間數據不共享,地區與地區之間數據不互通,肇事司機從北京的高速公路逃逸到了天津,而北京交警無法調看天津的監控;逃犯從海康的眼皮子底下流竄到了大華的管轄範圍,彼此還得先互相打個招呼,效率確實有些低下。

海康和華為,誰能在「大安防」時代主沉浮?

在這件事情上,海康建議改良——「煙囪」可以繼續存在,但相互之間需要先形成數據交換。讓大家都能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先往前走,然後不斷的摸索業務的轉型,通過技術進步來改良我們現在的業務形態,也許到未來某一天,這些「煙囪」的功能逐漸被數據平台所取代,到那個時候再來說部門與部門的完全融合。

華為堅持要「革命」——「煙囪」不能存在,安防智能化及大數據趨勢下,打破信息孤島、打破壁壘、協同資源,給未來一個開放的環境,支撐安防應用的百花齊放。

從這點來看,海康似乎一時無法斬斷過去,而華為卻已經提前宣告智能安防新時代的到來。

在滾滾前進的歷史車輪下,如若社會真的對「智能安防」提出了「變革式」的要求,那海康這種「改良式」思維,就務必要謹記十年前某手機大廠的興衰史帶給這個世界的思考。

結尾

海康威視2018年年報稱:「和只做產業鏈中某一個節點的公司不一樣,海康威視不僅做演算法,做產品,包括硬體產品,如攝像機、通道閘、結構化伺服器等,也做應用系統,海康威視是從技術、到產品,再到系統全鏈條打通的公司。」

華為目前的安防產品則包括「人像卡口攝像機」、「車輛微卡口攝像機」等,「依託多年來在視頻編解碼演算法、網路傳輸、雲存儲及大數據智能分析方面的技術積累,推出全系列視頻監控產品,為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不過,做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華為所提出的概念都能實現,那麼在這樣一個龐大格局和框架體系下,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與安防緊密相關的大事業該有多大邁進?將來豈止是張學友變成「罪犯剋星」,任何正義之士也許都會「如虎添翼」,安防助力太平盛世自不待言。

就像傳統安全從過去的「小安全」進化到今天的「大安全」一樣,安防行業也許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從各司其職、偏安一隅的「小安全」,升級成「一片雲海」、沒有壁壘,造福全社會的「智能大安防」。

如果安防都做大了,以華為的體量、視野、格局和一貫的風格,定然不會甘願做「小」。

雖然眼下海康的主要競爭者還是大華和宇視,但大家都清楚,最終能和他也是要和他一較高下的,應該還是華為。

所以,如果「與華為無關」只是海康穩定軍心的說辭,那我們尚且不必擔心,並可以期待未來兩者碰撞的精彩;但若是海康真將這句話信以為真了,筆者恐怕不得不善意提醒一句:

狼真的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