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她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國際研究學者,在29歲時成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曾在《細胞》《自然》《科學》三大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這一系列高大上頭銜的共同擁有者就是我國青年女科學家——劉穎。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無法企及的高度,但對於劉穎,一切盡在情理之中。她當年可是輕輕鬆鬆地考上了清華北大,然後又傲嬌地拒絕了這兩所學校,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任性」了吧。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放棄清北 選擇南大

「中學時我就對生物有興趣,考大學時鐵了心要讀生物專業。」劉穎回憶道。

所以在2002年,她報考南京大學,只填了生物這一個專業方向,而且「不服從調劑」。當時她的高考成績已超過北大、清華的錄取分數線,為了學生物,她放棄了這兩所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頂尖大學,毅然選擇了南大生物系。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赴美求學 克服難關

大學畢業後,劉穎考入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師從劉清華教授讀博士。留學第一年,不能一次性聽懂英文授課,她就利用晚上的時間,花兩三個小時來回聽錄音,直到聽懂為止;剛進實驗室時,她甚至不會做最基本的轉化實驗,周末實驗室沒有其他人,她就向隔壁實驗室的師兄求助。這與後面的困難相比,這些都不算什麼。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我讀博的前兩年挺拼挺辛苦的,當時前後做了有四五個課題都不順,怎麼做都不對,一直拿不到理想的實驗結果。」劉穎甚至開始動搖:「要不要換個專業?至少付出能有些回報。」

性格好強的她並沒有屈服。她開始換個角度思考失敗的意義:實驗沒成功不能說明沒有收穫。就像愛迪生嘗試各種材料做燈絲一樣,失敗是試錯的過程。那時候劉穎非常拚命,每天做實驗到晚上十一二點。她在心裡對自己說:如果能早一點發現這個實驗走不通,那我可能就早一點走到正確的路上了。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發表論文 峰迴路轉

拐點在兩年之後出現:別人嘗試多次都沒有結果的一個課題,劉穎做了不久就成功了。相關論文於2009年夏天順利在《科學》雜誌發表,劉穎的科研之路由此峰迴路轉。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在哈佛醫學院,跟隨加里·魯弗肯教授做博士後期間,她把線粒體作為以後的研究方向。線粒體是為細胞提供主要能量的細胞器,受損後極易引發神經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回國至今,劉穎在《自然》《細胞》等雜誌發表多篇論文,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首次證明了神經肽介導了神經細胞內線粒體抑制激活其他組織的細胞非自主性應激反應,發現了線粒體損傷的隔代遺傳現象……

「我當然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後能應用到臨床上,但現在還處於最初、最基本的研究階段,距離藥物研發還很遙遠。」劉穎說,「科研像一場馬拉松,認準了這條路,再辛苦也要堅持跑下去。」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迷上跑步 釋放壓力

哈佛大學醫學院所在城市波士頓有著濃厚的跑步氛圍。創辦於189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是全球首個城市馬拉松比賽。劉穎住在查爾斯河畔,每天從窗口眺望,都能看到沿河奔跑的人。那時科研任務很重,能聊得來的朋友又不多,跑步漸漸成了她減壓的方式。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在波士頓參加半程馬拉松後,劉穎明白了一件事:馬拉松和科研很像,都有同樣的心路歷程。「剛開始很興奮,覺得有意思。幾公里後很累,一面心想何必自討苦吃,一面告訴自己要堅持。最後衝過終點,心裡又升起了成就感,想著下次還要報名。」

回國之後,她依然保持著運動的習慣。現在她每周都會堅持去五六次健身房。在平時緊張的科研節奏下,運動是她放鬆的好方法。「我不只把運動當成愛好,它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劉穎說,每天走出健身房後,她能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寄情烘培 攻克節點

她也有「小女孩兒」的一面。在得克薩斯大學讀博期間,她迷上了蛋糕裱花。在她眼裡,烘焙和科研也很像。廚房裡有量杯和勺子,每道程序有固定配方,很像實驗。蛋糕裱花能發揮人的創造力,她因此專門抽出時間,上了四期蛋糕裝飾的課程。回國工作以後,她也常常拿蛋糕裱花來比喻科研,提醒學生們先集中精力攻克課題最關鍵的節點,然後再去做些邊邊角角的實驗。「就像蛋糕裝飾,你連蛋糕胚子都還沒做好,就急著開始裱花有什麼意義呢?」

清華北大雙雙錄取,她為啥全部拒絕?

儘管劉穎已取得這麼多的成就,可還是過著十分接地氣的生活,除了做美食,看劇、養青蛙一個不落,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叫保持對生命的好奇心。也許正是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投入到科研事業中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