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9年,開國大典選址難以確定,周總理仔細考慮後,提筆批下9字

49年,開國大典選址難以確定,周總理仔細考慮後,提筆批下9字

文/不明嚼梨,獨家發佈於騰訊平台

我能都知道任何一個國家在建立之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中國自然也不例外。1949年。這個設想早在7月就已經確立下來,可是,開國大典在什麼地方舉行最好呢?這個問題卻讓開國領袖們頗費腦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這個選址依然沒有被確定下來。舉行開國大典,面對全國、以至於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件事情一定要圓滿,也正是由於這樣,選址的重要性也就凸顯出來了。

開國大典籌備工作是由以周恩來為首,彭真、聶榮臻、林伯渠等人參與的籌備委員會所負責的。典禮的方案很快就被制定下來,主要內容分為三點,首先是舉行國家成立典禮,二是進行人民解放軍閱兵,最後還要進行人民群眾的遊行活動,在這三點中,第二點閱兵式最為重要,他不僅是整個典禮最複雜的部分,同時也決定著典禮在什麼地方舉行。

同年8月的一天,華北軍區的幾位將領相約來到周恩來的辦公室,將他們反覆論證過得兩套閱兵方案交給周恩來,在第一套方案中,閱兵的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而第二套方案則是在市郊的西苑機場,被一起呈上來的還有部隊位置圖和行進路線圖。

在總理看來,這兩套方案都有著它的優點,同樣的也存在缺點。天安門廣場的優點在於他處在城市的中心,街道四通八達,方便檢閱部隊的入場與離場。而且還有現成的天安門城樓作為檢閱台,可以讓容納所有政協代表進行登台檢閱,也不需要再為檢閱台投入花銷。但此處也存在不足之處,因為天安門前街道雖然通達,但都較窄,而參加典禮的人員又非常多,一旦有意外情況發生,很容易引起難以控制的混亂。

西苑機場則不存在街道擁擠,不易疏散的問題,這裡有著寬闊的機場跑道,四周也非常開闊,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周邊的包圍部隊可以快速介入,參加閱兵的部隊的也能展開,群眾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撤離。可問題是這裡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機場,很難達到天安門城樓作為檢閱台的那種恢宏的氣勢,如果非要在此地建造出一個與天安門同等規模的檢閱台,那樣的花費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這筆錢對於當時的政府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正是因為這樣,這兩套方案的報告於是就在周總理的桌子上放了17天,這17天中,總理白天忙於處理各種事物,直到深夜他才有時間翻開兩份報告來仔細權衡、反覆比較。最終總理的思維重心還是落在了天安門上。天安門,這座承天啟運、受命於天的封建王朝北京的最高建築物,即將消失它作為封建皇權的所有痕迹,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將賦予它全新的意義,它從此擁有了嶄新的時空。

17天後,周總理終於做出了決定,他提起筆在意見上寫下九個字: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總理在做出批示後,他的意見立刻被送往毛主席與朱老總處,毛澤東和朱德並沒有在這份意見上批示什麼,只聽過口頭上的簡單介紹後,便一致同意了他的想法。

自1949年10月31日起,天安門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曾多次虎口脫險,火化之後骨灰中竟多出三物,殯儀員:真是命大
《權力的遊戲》迎來劇終,囧雪諾或將成為最終贏家,龍母下場太慘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