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敢於和善於鬥爭的狄仁傑

敢於和善於鬥爭的狄仁傑

「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應該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們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們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狄仁傑,可堪稱既敢於鬥爭,又善於鬥爭千古名相。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他在武則天時期,奮勇斗奸佞,一心保江山,為復興大唐做出了傑出貢獻。

敢於和善於鬥爭的狄仁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狄仁傑47歲時,任大理丞(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院長)。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公元676年,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最後,唐高宗改變了主意,接受了狄仁傑的意見,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敢於和善於鬥爭的狄仁傑

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掌握大權。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由於狄仁傑的勤政愛民,施政有方,當地各族人民和睦相處,深得百姓的擁戴,郡人為他勒碑頌德。狄仁傑的表現被御史郭翰巡察隴右時發現,返朝後向武則天上表舉薦,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和關注。狄仁傑升為冬官侍郎,後又出任江南巡撫使。公元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到了豫州後,在處置所謂的「逆人」(一起參與宗室叛亂的六、七百人及其家屬)問題上,狄仁傑與當時率兵平定叛亂的宰相張光輔發生了衝突。張主張殺掉那六、七百人,並籍沒他們的家屬,狄仁傑認為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並非都是叛逆之人,並給武則天上了一封密表說:他如果不把情況如實地向她反映,那就沒有體現出她對百姓的憐恤之情,但如果採取正式進表的方式,又怕給人留下為逆人申理的把柄,因此他的心情極為矛盾。這種巧妙的上書密表,既闡明了自己的主張,又使武則天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保護了那些面臨腰斬「逆子」,可謂用心良苦,機智果敢。武則天部分地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

這之後,可以說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印像越來越好。但更讓武則天讚賞和欽佩的是狄仁傑的坦蕩豁達的胸懷。武則天作了皇帝後不久,狄仁傑就被任命為宰相,他曾對狄仁傑說過這樣的話:「你在豫州的時候,作了很多好事,可是有人讒毀你,你知道是誰在背後讒毀你嗎?」「臣不願知道。」狄仁傑說:「如果陛下認為臣在豫州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請陛下指出來,臣願加以改正。如果陛下認為臣沒有錯誤,那就是臣的幸福了,臣又何必知道誰是讒毀者呢?」如此回答,即博得了武則天的好感,又不至於得罪小人,避免樹敵過多,可謂高明。

敢於和善於鬥爭的狄仁傑

最能體現狄仁傑善於鬥爭策略的,是被武承嗣和來俊臣誣告下獄一事。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公元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凡罪犯在初審時便迅速承認有罪的,一律不處死刑)。」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狄仁傑把它在來俊臣手中所受到的種種待遇,寫成材料,將棉衣拆開,將材料藏於棉衣的夾縫中,以換單衣的名義,棉衣被送回了狄仁傑的家中,他的兒子狄光遠發現書信和材料,遂上呈武則天訴冤。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來俊臣為了確實證明狄仁傑犯了謀反大罪,叫人以狄仁傑的名義,寫了一個「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今。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積極工作,勤政惠民。當地百姓歌誦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並恢復了宰相職務。復相以後,狄仁傑積極展開了興復唐皇室的活動。請武則天養的兩個男色張易之與張昌宗,敦勸武則天獎李顯迎回洛陽;利用和武則天接觸的機會,借武則天讓他釋夢(據說當時武則天作了個夢,夢見一隻折斷了兩隻翅膀的美麗的大鸚鵡),狄仁傑說,這隻鸚鵡就是陛下,兩翅,就是陛下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沒有翅膀的鸚鵡不能飛翔,陛下起用二子,就能飛翔了。由於多方努力,公元698年三月,李顯被迎回洛陽。半年之後,在反擊突厥入侵事件中,又被立為太子,並任命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則被任命為副元帥。為了鞏固李顯的儲位,使他將來能夠順利當上皇帝,狄仁傑把許多忠誠於唐皇室的人物推薦給武則天,讓他們能夠站在握有實權的位置上。尤其是向武則天推薦荊州長史張柬之為宰相。狄仁傑去世的第四年冬天,張柬之作了宰相,此後不久,張柬之發動政變將李顯推上皇位,這應該稱得上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狄仁傑的最後勝利。

公元700年9月,狄仁傑因病去世,終年70歲。他死後,武則天流著淚說:「朝堂空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范仲淹的「憂樂」精神:為官者應先憂國君後國民
慈禧為何一生最愛《紅樓夢》?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