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蔡徐坤經濟學,畢加索表示我才有發言權

蔡徐坤經濟學,畢加索表示我才有發言權

最近逛B站的時候,我發現了鬼畜圈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這個人就是蔡徐坤。他在鬼畜圈畫風是這樣的:

滅霸模仿蔡徐坤打籃球:

截圖來自B站up主LCPD拉燈

蔡徐坤電音籃球舞蹈:

截圖來自B站UP主槍彈軌跡

還有讓李雲龍看蔡徐坤打籃球的:

截圖來自B站UP主三國李雲龍

在B站上使用最多點擊排名,前五頁大都是百萬以上的點擊量,排名第一的視頻至今為止已有近千萬的點擊量。

這一切都是因為蔡徐坤和NBA合作,擔任中國首個新春形象大使開始,引起了虎撲直男和B站的注意。於是他在偶像練習生參賽期間表演的籃球舞蹈視頻和歌曲「只因你太美」的空耳「雞你太美」開始在鬼畜圈霸榜。

是營銷的鍋嗎

其實從營銷角度來看,蔡徐坤還真的有點冤枉。

本質上其實這是一場各取所需的商業營銷行為。NBA是世界頂級體育職業聯盟,而他們與當紅的流量明星合作,也是想藉由此打開中國比較薄弱的女性市場。

但令NBA和蔡徐坤都沒想到的是,這場營銷的方向卻和預期的完全偏離了。

蔡徐坤的粉絲和NBA虎撲的鋼鐵直男粉們開始了口水戰,B站上層出不窮的鬼畜視頻,滿足了一臉滿足的吃瓜群眾。

但是這樣的營銷算成功嗎?無疑是否定的回答。

論高級的營銷,畢加索絕對擁有發言權。

營銷之神畢加索

畢加索你一定是熟悉的,一生活了92歲,總計作品近37000件,留下的遺產總值達到了395億人民幣。全世界最貴的十幅畫曾有四幅是他的,成為第一個活著把畫放進盧浮宮的畫家。

畢加索《阿爾及爾女人(o版)》

他從25歲開始揚名,打破了前輩畫家們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迅速升值的「傳統」。在畫家裡面,可以說畢加索就是「營銷之神」。

王健林 1.72億人民幣購買畢加索《兩個孩子》

從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畫家時,他就深諳「飢餓營銷」之道。

他僱傭了一群大學生在巴黎的畫商中詢問畢加索的畫作:請問有畢加索的畫嗎?畢加索到巴黎了嗎?吊足了畫商們的胃口。此後,他再帶著畫來到巴黎,一夜成名。

當然這只是不可考證的小道消息,但畢加索的商業天賦卻是貨真價實的。

渠道開發與維護

畫商是當時讓藝術家在藝術市場活下去的重要力量,畢加索此時發揮了他作為藝術家和類似商人的雙重身份,他將畫商成為自己的事業助推器,但是又不會讓自己的畫作失去表達成為賺錢的機器。

他為合作的畫商和他的家人繪製肖像畫,展示出他的能力和天賦,也用作品維護他們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正如現代營銷里吸引消費者,培養對公司和公司產品的忠誠度的理念。

畢加索為畫商傑拉德畫的肖像畫

當然畢加索也有自己的堅持,選取不同的畫商競爭,以此換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價格,簽訂合同保障自己的所得利益,不屈從於畫商的商業銷售壓力和審美趣味,這些都顯示了畢加索的商業智慧。

開創一個大IP

在畢加索25歲的那一年,他幹了一件改變西方藝術史的大事。這幅就是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

當這幅畫出來的時候,給畫壇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畫家們普遍認為畢加索瘋了。未來野獸派大師馬蒂斯也表示這幅畫是對藝術的一種「煽動」,人們紛質疑和嘲諷畢加索。

要想知道當時的畫家們為什麼這麼激動,我們先來看看之前的裸女形象:

波提切利《春》局部 美慧三女神形象

在此之前,畫作中的裸女形象大多是甜美、柔和、高貴和典雅的,造型優雅,極具美感。數百年來,這些藝術的古典意念由豐美的女性身體展現。

但你看畢加索這副畫上的五個女人,她們的肢體扭曲像是被拼接起來,面色詭異,明明背對著,卻可以看見她的正臉。側面的鼻子出現在正面的臉上,身體的各部分關聯也是錯誤的。

畢加索 《亞威農少女》

這是畢加索對古典美學的一次反叛。從文藝復興以來所使用的透視法則失效了,女性裸體之美也被捨棄了。

他的作品不再採用單一的視角和焦點,而是將描繪對象打碎、重組,你看亞威農少女里的形象,都是不可能在一個視角里看到的場景。

畫家在畫布上重新構建了了一種秩序,他不需要像傳統方法那樣,注重對自然事物的還原,在這個畫家主導的秩序里,一個平面的空間里可以組合各種各樣的元素,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畢加索《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原畫和數字3D版

巴基斯坦數字藝術家奧馬拉奇用3D的方式將他的畫重現出來,這幅畫是他的《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我們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在這個平面二維的畫紙上,他構建了一個怎樣奇妙的空間。

這是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後來他創造了影響力巨大的「立體主義」,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充滿生命力的造型方式與觀念,也影響了後續我們看到的未來主義、結構主義、表現主義等流派。

品牌代言人

畢加索是第一個把自身作為品牌的藝術家,他本人就是最好的品牌代言人。

著裝上,他成為了一個時尚博主。他穿的條紋衫,成為他個人的標誌,也成為時尚的風向標。還收穫了不少迷弟。

另一位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他也穿著條紋衫,他說:「我希望自己看起來像個藝術偶像,知道我看起來像誰嗎?我像畢加索。」

作為品牌的代言人,畢加索的會接受攝影師的拍攝。他的個人魅力在照片中也讓人無法忽視,他的著裝、拿著煙斗的姿勢,以及他銳利的眼神,強烈到讓人以為他正直視著你。

當然,這位代言人的人格魅力還體現在流傳的故事裡: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個人在拜訪畢加索時,問到「藝術是什麼?」

畢加索想了一會兒,就指著一個由自行車坐墊和一對車把手拼裝起來的牛頭雕塑,反問道:「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

第二個故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佔領了巴黎,一個納粹軍官拿起了《格爾尼卡》做成的明信片,問道:這是你的傑作嗎?

這幅畫是畢加索描繪一個西班牙小鎮遭受德國空襲後的慘痛畫面。

畢加索回答這位軍官,「不,這是你們的傑作,拿一張做紀念吧。」

畢加索作品 《格爾尼卡》

對藝術的探討,對戰爭的譴責,當然還有他令人難以輕易看懂的作品、無數的情人和緋聞、藝術與資本的結合,使得畢加索成為一個符號,他的名字造成的聯想創造了他人格的傳奇。

渠道、品牌、個人形象都是畢加索的營銷,但這並不是他最終營銷成功的原因。

流量時代的迷思

我們再回到蔡徐坤的例子上來說,是營銷的不夠好嗎?

是,因為品牌忽略了消費者的需求層次差異,想依靠流量明星開拓市場的同時,也註定會受到原本受眾群體的抵制。

但是營銷上的失誤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人們真正抵制的也並非蔡徐坤。而是貼著偶像標籤的「流量們」。

大量的選秀節目興起,幾乎像是一座座造星工廠,不斷輸送出著少年少女們,又使他們飛快地進入市場之中,成為粉絲經濟的一部分。

偶像為粉絲們提供完美的形象,粉絲們則為偶像打榜、刷數據,滿腔真誠的為偶像奉獻一切。

品牌方看重流量明星的商業價值,而粉絲們也依靠品牌讓偶像在事業上「更進一步」,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但這樣「短期速成」的偶像,往往在經歷了一夜成名之後,綜合素質的缺乏暴露出來。

短暫訓練不足以改變薄弱的自身實力,沒有了粉絲的數重濾鏡加持,普通人從他們身上看到的只有業務能力不達標。

似乎只要擁有夠多的粉絲,咖位足夠大,就可以擁有豁免權,就可以忽視實力不足的事實。

畢加索「16歲時畫的畫,和80歲時畫」上了熱搜,他說「我花了四年的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花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原圖來自微博用戶@萌萌孫

說自己畫了四年就可以和文藝復興繪畫三傑的拉斐爾一樣,畢加索看起來有些自負過頭了。

但他的自傲不是吹噓,從小畢加索就開始學習筆墨、碳條、蠟筆和粉筆的技巧,接下來又學習油畫和水彩,同時還要進行大量精確的素描訓練。

這是畢加索9歲畫的鬥牛士;

這是他12歲時的素描,

13歲時,身為繪畫老師的父親何塞發現,畢加索的水平已經超過了他。

14歲時,畢加索輕鬆的通過了嚴格的考試,連跳六級,成了美術學院年級最小的高級班學生。

畢加索《初領聖體》

在15-16歲時,畢加索完成了最初的兩幅作品《初領聖體》和《科學與慈悲》,這些畫被送到了馬德里參加全國展覽,得到了審查委員會的榮譽獎章,又送到全國地方參展,獲得金質獎章。並藉此輕易通過了當時西班牙最高藝術學府—聖費南多皇家美術學院的入學考試。

畢加索 《科學與慈悲》

18歲時,他已經獲得兩枚金質獎章,此時的他已經擁有了種種驚人的技巧,鉛筆、膠彩、水彩、厚塗、油料,還有蝕刻、木雕和雕塑。

而後畢加索的創作生涯則如同一條長河,不同的流段不同的風格。他經歷了「藍色時期」、「粉色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他始終不斷的進行著練習和創造。

假設畢加索從8歲開始系統的學畫作畫,畫到92歲,也就是84X365天,可以得出他的創作生涯有30660天,而他的一生有37000多件作品,這就意味著他每天都得畫1.2幅以上。

畢加索曾說:「每一幅畫,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他的成名並非巧合,在偉大畫家的榮光籠罩在他身上之前,他已經經過了千萬次的練習。

作品,是最高級的自我營銷。

作者|θ

簡介|偽數學愛好者0分記錄保持者

- 好物推薦 -

當然,歷史上那些偉大的藝術家或者說有營銷才華的藝術家,遠不止畢加索老爺子一人,如果你對藝術圈那群達人名家頗感興趣,不妨了解下《向大師致敬系列》圖像小說,帶你近距離走進藝術家的精彩人生。

另外,意外商城【母親節專題】活動現已上線,進店即可領取10元無門檻優惠券,還有最高500元贈禮活動等你來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意公子:從今以後,我是陪你長大的女超人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