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問:如何而可名善知識?

答:善者善巧,知者知人之病根所在,而以葯為之對治,以方便力度生者,曰善知識。但其人不必盡有學問,一言微中,足以啟發人者,亦善知識也。然有人本有學問,而無善巧方便之力,亦非善知識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也。是惡人亦可為我善知識也,在我之自擇耳,惟盲於目者,有色不見,終無用也,能見則自己亦善知識矣。

問: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答:緣之一字,難言之矣,無緣之人,絲毫不可相強,勉強而行,必多煩惱。人妄想名利而不可得,因貪而嗔,亦無緣而強求者也。如其人之不可度,菩薩以慈心過切,往往強而行之,亦未達因緣者也。終不免微細煩惱,是法見未凈,故菩薩亦稱眾生。又緣者,前因也,假使無前因,今亦無緣。如人有奴僕,夙世亦為人服務者,不必定有此事,要有此平等心量,其福德亦已不可思議。佛為菩薩時,無一事無一時不與人結緣,遂成此佛土莊嚴。故知為人者,即以為己,愚人不肯為人結緣,以為利己,而不知其自害也,是可憐憫者。又人事往來,無非相對,借人一金,只還一金耳,若為人結緣,救濟於患難之中,則還報者,必十百倍也,設有不還則亦了結前緣,或放賬於未來,因因果果,無有不報者矣。

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問:世法出世法應分別否?

答:論事固有可分,論性體則不能分也,亦不可分也,當知動心即已入世,若與世事和同,而心不系染,即名出世。

問:出家之理如何?

答:為煩惱故遂欲出家,大乘人不以兒女家庭為家也,必以回家為出家。回家者,回複本來清凈無染之德性,明心後,一切無礙,名回家,亦名真出家。若執取清凈,厭惡塵勞,即永無出家之日,其表威儀者,是尊重佛制,方便利眾之法。然必自己先明根本,堪以度眾,再顯此威儀不遲。倘父母在堂,人子之義未盡,佛本不許,以佛門中無不孝之佛子也,縱身出家,亦負養親之義而背佛矣。又真明心者,必不以喧靜動其心,心既平等,會入不二,便無此分別矣。

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問:佛有分別否?

答:分別有善不善,善分別者為佛,於第一義則不動,以動定一如也。

問:佛出門乞食時,聞亦有人戲以魚肉布施者是否?

答:小乘經上或有說者,然佛亦必受也,佛已無心於腥素之別,但見為食料而已,菩薩則稍異,先為魚肉加持咒力而後食,對施者亦無憎惡之念,外此者,必憎怨而起口舌矣,是口素而心未必素耳。

問:修道人何以必要根器?

答:凡人根器,論本體原無利鈍,惟因緣不同,習性亦異,故有高下之別,如農夫之於農事,文人之於翰墨,軍人之於戰略,工師之於機械,各有所長,易地而處,皆為鈍根矣,修道人惟以心量廣大,意境活潑,於世事不易動心驚怖,聰明而又肯老實者,為上上根。故擇修道人如擇璧玉以為印璽,第一擇大料而質地精良,第二良工之雕琢,第三打磨光潤,第四入土以去火氣,然後可成全材而供諸廟堂之上。是善根者,質料之精良也,因緣者,得良工以至入土出土也,供廟堂者,福德也,三者不可缺一,且必多具也。

佛何以不能度無緣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無所取捨,無所倚重,謂之歸無所得
元知訥禪師所說的十種息妄功夫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