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桑葚與養生:生津止渴通氣血

桑葚與養生:生津止渴通氣血

每至春夏之交,市面上就會有一種顏色紫黑,名為「桑葚」的水果,深得人們的喜愛。比起草莓、櫻桃的顏色艷麗,桑葚「紫黑」的外表顯得格外的「厚重」。

本文從「桑」的造字結構出發,略談中國千百年來的桑樹種植業,再談談桑葚酒)與養生,

最後談談中國文化中的「扶桑」以及中華二十四孝故事中「拾葚異器」的行孝故事。

1

桑,蠶所食

桑(資料圖)

桑的甲骨文,像一棵樹,枝繁葉茂。篆文更加形象,「木」的上面為「手」形結構,表示採摘樹葉。《說文解字》解釋為:「桑,蠶所食葉木。」

在古代,桑樹種植十分普遍,《詩·鄘風·定之方中》中描寫了在十月之交,人們開始建造宮室,寫有:「降觀於桑。卜雲其吉,終焉允臧。星言夙駕,說於桑田。」

這句話證明,中國人種植桑樹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周時期。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桑樹的種植,除了為養蠶業提供支持以外,桑樹的果實也可食用,亦可用於釀酒。

桑木也可以作為實用木,用於製作傢具,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皮也可用來造紙,可謂是全身是寶。

2

桑葚與養生

桑葚(資料圖)

桑葚,又作桑椹,是桑樹的果實。《本草拾遺》中寫有:「利五臟關節,通血氣。」桑椹,味甘帶酸,益血,可以生津止渴。生津,就是使口腔分泌唾液。

我們在站樁時,也有一個必要的法門是「舌頂下顎」,也是為了生津。

《養生秘旨》里介紹了一種生津方式:「行功時將舌抵上,舐久則生津,津生則漱之,漱之則咽下四分,留下六分,以俟火炎而潤下,如平常時,漱津滿口,分為三咽,淚然有聲而下,不必存留。」

桑葚味酸,益陰,而五臟都屬於陰,所以桑葚利五臟。

桑葚酒(資料圖)

關於桑葚的味道,古代人用了一個詞「嘉味殊滋」來形容,是一種很好、很特殊的味道。

傅玄在其《桑椹賦》中寫道:「繁實離離,含甘吐液。翠木三變,或玄或白。嘉味殊滋,食之無斁。」

漢語中的「滋味」的「滋」,《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益也」。

桑葚的果實「含甘」,有益於人的身體。桑葚被人們直接食用之外,也被做成酒。

《本草綱目》中寫道:「用桑椹搗汁煎過,同曲米如常釀酒。」桑葚的功效,主治「治水腫不下則滿,下之則虛。」

3

仙人食葚

扶桑(資料圖)

中文中,有「扶桑」一詞,現多指「朱槿」。這是一種葉形和果實都和桑樹類似的樹種,很早就出現在先秦典籍中。

《山海經·海外東經》中寫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郭璞註:「扶桑,木也。」

《海內十洲記·帶洲》寫道:「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日本也常被我們稱作「扶桑國」,是有典故出處的

《金樓子》中寫道:「秦王遣徐福求桑椹於碧海之中,海中止有扶桑樹,長數千丈,樹兩根同生,更相依倚,是名扶桑,仙人食其椹,而體作金光,飛騰元宮也。」

近代,梁啟超先生尤推崇日本與「扶桑」一詞的聯繫。

《拾葚異器》(資料圖)

中國傳統故事「二十四孝」中,有一篇《拾葚異器》與桑葚有關。

《東觀漢記》中有:「蔡順字君仲,汝南人,至孝。王莽亂,人相食,順取桑椹赤黑異器。

賊問所以,云:黑與母,赤自食。賊異之,遺鹽二斗,受而不食。」

蔡順是孝子,戰亂時將桑葚作為食物給母親食用,並將顏色為黑色的成熟果實給母親,自己卻吃顏色紅色的味酸的果實。

中國有悠久的桑樹種植歷史,中國人有種桑、採桑、食桑的傳統。

桑樹的種植與蠶業養殖,帶動了手工業及後來商業貿易的發展,從而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中西方貿易與文化的交流。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高里鬼軀體現形
投法繩晏公歸部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