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劉伯溫《燒餅歌》,預言的有多准?這幾個預言,你信嗎?

劉伯溫《燒餅歌》,預言的有多准?這幾個預言,你信嗎?

眾所周知,歷史上大師級的預言家,除了唐朝有名的袁天罡和李淳風,就是明朝的劉伯溫了。

據說,劉伯溫有一部知名的著作,叫《燒餅歌》。它準確的預測了明朝和清朝的歷史變故,據現代學者解讀,準確的令人匪夷所思。劉伯溫的智慧,一直以來高深莫測,曾有「諸葛亮轉世」的傳說。可是對這樣一部預言書,起這樣的名字,到底是什麼寓意呢?

《燒餅歌》的來歷

話說公元1368年的一天早上,明太祖在內殿里吃燒餅,只咬了一口,便聽到內監彙報劉伯溫覲見。太祖一時著急,便把咬了一口的燒餅蓋在碗下。

等劉基入殿後,朱元璋想考驗一下劉伯溫,就問到:「先生心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誰知劉伯溫掐指一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見大家驚愕,繼續說道:「依臣所見碗中為一燒餅是也。」這時候,明太祖不得不又讚歎、又震驚。

於是,朱元璋就向劉伯溫請教明朝以後的國運。後邊朱元璋一邊吃著燒餅一邊聽劉伯溫娓娓道來,君臣一問一答,便形成了《燒餅歌》的內容,於是也起名為《燒餅歌》。

《燒餅歌》都預言了哪些事件?

1、明朝氣數

中國自古亂治交替,王朝更迭,一個王朝建立的時候,滅亡的時間已經定下了。屆時自有昏君出世,奸臣亂朝,生靈圖炭,成就天意。明朝自太祖起,到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為止,共歷十八帝,兩百七十餘年。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於景山自縊而死,明朝滅亡。這個明思宗朱由檢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羽鈞)的孫子。因此燒餅歌里,劉伯溫的「萬子萬孫」這句看似恭維的話,卻蘊涵著對明朝氣數的預言。

2、燕王篡位

話說,建文帝即位時,全國上下有二十多個由朱元璋封的藩王。他們擁兵自重,對朝廷造成威脅。建文帝採納大臣建議實行「消藩」,諸王中有的被廢黜,有的被處死。

當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個兒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倖免,以「靖難」為名起兵,殺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樂,這就是明成祖。

《燒餅歌》里「除非燕子飛入京」,「一院江山永樂平」,便由這個歷史事實來應驗了。燕王朱棣當時有一得力輔佐叫姚廣孝,十四歲剃度為僧,法名道衍。此人也精通「陰陽術數」,朱棣稱帝後賜他美女、房子,姚廣孝都沒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後來姚廣孝參與編篡了著名的《永樂大典》。這麼一來,劉伯溫說的「禿頂人來文墨苑」就完全應在他身上了。

3、明朝滅亡

說道祟禎皇帝朱由檢,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也是一位賢能的君主,他殺魏忠賢,罷黜閹黨,非常英明,卻難違歷史命運。

歷史記載,祟禎即位那年,陝西一年無雨,大旱。全國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祟禎十七午(公元1644年),張獻忠入四川,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同年,李自成建政西安,國號大順。同年二月,李自成統兵從西安出發,目標直指北京。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祟禎皇帝自殺,明朝結束了。這些過往歷史,在《燒餅歌》里都有精準預言。

《燒餅歌》里說,「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是字謎,「木下一了」是李,「目上一刀」為自,「一戊丁」是成。這句話點明了李自成的名字。

「萬子萬孫」指祟禎皇帝,「祖宗山上貝衣行」說的還是他。「宗」上加個「山」,就是「祟」字;「上」、「貝」、「衣」三字合起來,又得了一個「禎」字。而「行」就是指祟禎的死,因為古時皇帝死了叫做「大行」。

4、預言清軍入關

李自成在北京還沒有站穩腳跟,吳三桂便引清軍入關,將李自成趕出北京。「桂花結得好英雄,拆缺長城盡效忠」中的「桂」指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拆缺長城)迎接滿清軍隊。「摘盡李花枉勞功」暗指李自成的勢力也不會長久。

吳三桂被清庭利用消滅明朝殘餘勢力,被封為平西王,派駐雲南。後來吳三桂在地方上擴大勢力,威脅到了清庭統治。於是康熙帝下令「撤藩」,吳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雙方交戰六年,最後吳三桂病死衡州,余部瓦解。這段歷史劉伯溫概括為「胡人依舊胡人毒,反覆從來折桂枝」。

讀者們,關於「燒餅歌的預言」,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天地莊周馬,江湖范蠡船」,這幅對聯,十人九不懂,你能解開嗎
宋朝一古畫,放大10倍,意外發現8個大字,專家:原來是「他」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