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批評不能耍流氓,說說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為何怒懟三甲傳真!

批評不能耍流氓,說說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為何怒懟三甲傳真!

在昨天那篇《仁濟事件增進文明共識,為何有人藉機喊打喊殺?》文中,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怒懟三甲傳真。

三甲傳真老兄一定覺得很冤,按照我對這位創始人的認識,他哪裡來膽量得罪微博大V理想記?我和這個人打過交道,他是一個有安全潔癖的人,哪怕感覺有一絲絲的風險,都不會發文。

非常有意思,恰恰因為這種特點,他卻把理想記徹底激怒了。

回過頭復盤那篇得罪人的文章,大家收穫可能會很多。

閱讀完這些文字,大致產生如下疑問:

喪失了基本是非觀的無良醫療自媒體是誰?文中殺氣騰騰地怒批一通,但是居然沒有一個具體的醫療自媒體名字。

它產生的客觀效果是——作者這樣處理本來是為了規避得罪人的風險,但結果恰恰把所有發言為趙醫生撐腰的醫療自媒體全得罪了。

這種批評說白了,不過是耍流氓。又想得到批評的好處——樹立一個為行業為社會發言的正能量代表,又不想承擔批評的風險——不願意得罪任何一個具體的人和機構。最後造成的結果是——因為虛擬個體讓作者批評起來肆無忌憚,發力越來越猛,很容易激怒別人。

就像一個人說,某些醫生群體很黑很壞、結果他說不清楚,具體哪些醫生壞和黑?壞和黑的憑證是什麼,純粹是信口開河。但這樣的一個批評到處傳播,傳播多了,反覆傳播後,肯定會有一部分信以為真。這就是很隱匿的社會危害,沒有好眼力的人還看不出來。

作者對醫療自媒體無良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帶節奏的渲染、惡意斷章的傳播、碎片化的裁剪。這裡犯的依然是老毛病。缺少一個具體的對象具體的行為。人們會摸不著頭腦,您批評的究竟具體是什麼事情和人物啊?

再之,帶節奏,渲染、惡意、碎片化,這些辭彙帶有主觀色彩。用這些主觀色彩很濃的辭彙,去給一個人定罪,本來就是一件非常高風險的事情。這些辭彙用來批評任何一個醫療自媒體也是成立的——因為我感覺你在帶節奏,你就是在帶節奏,根本就不是在講理,而是有貼大字報的嫌疑。

理記對三甲傳真的定性是——一個完全靠洗稿抄襲別人謀生的公眾號。

而我對這個自媒體的定性是——一個靠煽情和傳播恐懼的公眾號。

兩個定義的本質是一樣的——因為嚴重缺乏原創內容的生產能力,無法提供高質量的判斷和附加信息,當然就只能靠這種不入流的內容運營方式。

批評,要指名道姓的批評到具體的人物,批評的範疇應該是界限清晰的,批評應該是有理有據的。

評論,如果不遵循這些底線要求,像李逵一樣掄起斧頭亂砍一氣,那就太糟糕了!

你真的以為傷害了別人的感情,會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與後果嗎?當然不是的。

我現在很奇怪兩件事情:

第一,為什麼這種提供劣質內容的醫療自媒體,卻得到大量的醫生群體厚愛和關注,成為醫療自媒體第一流量?這是不是說明,醫生們獨立思考的素養是不是需要提高一下?在世界各國,醫生都是一個高智商的職業群體形象。拜託,醫生們,不要別人一煽情,你們就拜倒。

第二,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樣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水準,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所謂的大V和重要人物,與該創始人稱兄道弟。既然你認為你們都是同路人。那意味著,我們在精神層面只能分道揚鑣了。這個判斷不複雜,你既然把一個初級水平的創作者視作為行業頭牌水平,那隻能意味著,你們是同樣的人。

對這個事件,基本有如上判斷,希望對你有幫助。

掃一掃,支持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帥醫事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吳帥醫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