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運用思想史線索研究西方中世紀哲學

運用思想史線索研究西方中世紀哲學

5月6—7日,第二屆全國中世紀哲學論壇——中世紀哲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

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是哲學和宗教學共同研究的問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敦華表示,圍繞中世紀哲學性質和地位問題的討論,體現了宗教哲學研究的不同視角和觀點。比如,中世紀哲學只是西方哲學史中的一個斷代史,還是宗教哲學的典範?如果強調前者,則中世紀哲學的主要問題是邏輯與語言、唯名論與唯實論、存在與本質、意志與理智等西方哲學史一直討論的共同問題。如果強調後者,則中世紀哲學的主要問題是信仰與理性、神學與哲學的關係問題。對諸如此類問題進行討論,對西方哲學研究具有全局性意義。西方哲學思想史上長期以來的實在論與唯名論之爭即肇始於中世紀哲學時期。

托馬斯·阿奎那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以他為代表的經院哲學在自然法思想上對西方哲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龍飛認為,經院哲學家在其哲學與神學的系統中探討了自然法的存在、屬性以及特質。自然法學說通過羅馬法以及之後教會法典而逐漸進入經院哲學。13世紀經院哲學的學者在自然法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研究與結論,然而他們的自然法學說卻有著共同的羅馬法、教會法典學以及古希臘哲學的理性基礎。他們的努力共同建構了經院哲學的學術大廈,為阿奎那的自然法學說與國家政治理論奠定了研究基礎。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謝文郁探討了阿奎那在實在論方面的認知。他表示,實在論要處理的問題,就其原始意圖而言,是關於類詞所指對象的實在性問題,然而因為實在論沉湎於抽象世界,所以陷入無法處理抽象世界無限擴張的困境。這種沉湎忽略了人生存於其中的經驗世界,把人的認識歸為一種與人的生存無關的活動。阿奎那感受到了這種忽略給人的思想帶來的危害性,因而企圖限制抽象世界的無限擴張。阿奎那的這個想法刺激了人們關於認識對象的討論,徹底破壞了抽象世界作為認識對象的合理性,確立了經驗世界作為唯一認識對象這個觀念。

此外,對希臘時期哲學的形而上學,阿奎那也在基督教神學基礎上做出了發展。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車桂認為,「作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學的首要原理。歐洲形而上學中對於存在概念的四種本體論詮釋,就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維森那和阿奎那這四個哲學流派對於存在概念的形而上學詮釋。在阿奎那的存在學說中,作為純粹存在的存在行動,高於作為神聖本質的形式。

會議由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中世紀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學中世紀哲學與文化研究院共同承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學林軼事 食羊吉祥
張弛:青年思政課教師要過好「三關」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