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忠葬於何處,一千六百年後有了答案,如今卻面目全非

黃忠葬於何處,一千六百年後有了答案,如今卻面目全非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發生在漢中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黃忠、夏侯尚、張郃與諸葛亮。原文如下:

韓浩在陣前,大罵黃忠:「無義老賊!」拍馬挺槍,來取黃忠。夏侯尚便出夾攻。黃忠力戰二將,各斗十餘合,黃忠敗走。二將趕二十餘里,奪了黃忠寨。忠又草創一營。次日,夏侯尚、韓浩趕來,忠又出陣,戰數合,又敗走。二將又趕二十餘里,奪了黃忠營寨,喚張郃守後寨。……次日,二將又戰,黃忠又敗退二十里;二將迤邐趕上。次日,二將兵出,黃忠望風而走,連敗數陣,直退在關上。二將扣關下寨,黃忠堅守不出。孟達暗暗發書……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趙雲等不信。

玄德差劉封來關上接應黃忠……忠笑曰:「此老夫驕兵之計也。看今夜一陣,可盡復諸營,奪其糧食馬匹。此是借寨與彼屯輜重耳。今夜留霍峻守關,孟將軍可與我搬糧草奪馬匹,小將軍看我破敵!」是夜二更,忠引五千軍開關直下。原來夏侯尚、韓浩二將連日見關上不出,盡皆懈怠;被黃忠破寨直入,人不及甲,馬不及鞍,二將各自逃命而走,軍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比及天明,連奪三寨。寨中丟下軍器鞍馬無數,盡教孟達搬運入關。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老將黃忠與夏侯尚在天盪山一帶遭遇,在連續兩天的戰鬥中,黃忠兩次敗於夏侯尚和韓浩,連自己的營寨都被敵軍佔領。得知這一消息後,劉備非常著急,諸葛亮卻說這是黃忠的驕兵之計。但劉備仍不放心,派義子劉封率部前去增援黃忠。黃忠告訴劉封,之前兩次的失利都是自己有意為之,是為了誘使夏侯尚中計。果然,在當天夜裡,黃忠發動突襲,一舉擊敗了夏侯尚。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自相踐踏」, 意為自己人互相踩,形容軍隊潰敗時各自倉皇逃命的狼狽情形。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在《三國演義》當中,黃忠是為數不多的老將。由於他投靠劉備時間較晚,除了在長沙與關羽的龍爭虎鬥之外,表現的機會並不多。但到了漢中之戰期間,黃忠終於有了大放光彩之機。在小說描述的漢中之戰中,黃忠力戰夏侯淵、擊敗張郃、生擒夏侯尚。他的戲份要遠遠超過諸葛亮、張飛和趙雲,成為漢中之戰中最大的亮點。不過,與真實的歷史相對比,黃忠在漢中之戰中的表現就要遜色了很多。據《三國志·黃忠傳》載,除了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之外,再無其他戰績。至於小說中提到的擊敗張郃、生擒夏侯尚等情節,都是小說作者的虛構,並非歷史的真實。

說到黃忠在漢末三國歷史中的表現,可以用大器晚成來形容。按照《三國志·黃忠傳》的記載,黃忠原本是荊州牧劉表的部將,曾以中郎將之職與劉表的侄子劉磐一起駐紮攸縣,後來又被調往長沙郡。劉備奪取荊州四郡期間,黃忠投靠了劉備,在數年後隨劉備一起入蜀並參與了益州爭奪戰。在此後的漢中之戰中,黃忠與曹軍悍將夏侯淵在定軍山激戰,「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黃忠一舉成名。劉備自封漢中王期間,黃忠被授予後將軍一職。

說到黃忠的結局,並非如小說所言在夷陵之戰中被馬忠射殺,而是死於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黃忠葬於何處呢?《三國志》中並沒有明確說明。這個謎團縈繞後人一年多年,直到清代道光年間才有了答案。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曾經擔任過湖北天門縣令的劉沅在成都西郊購置田地里,發現了一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石碑、墓磚及一些人骨,從而揭開了黃忠葬地之謎。此後,劉沅與當地鄉紳一起修復了黃忠墓,具體地點是如今的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營門口鄉的黃忠村。不過,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該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遭到破壞,祠、墓均蕩然無存。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南宋有一支著名抗金武裝,令金軍威風喪膽,岳飛曾是其中一員
諸葛亮有兩個孫子,一個血染沙場,另一個命運卻截然不同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