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權:靠兩次投降達到人生巔峰,劉璋和劉備卻不怪罪

黃權:靠兩次投降達到人生巔峰,劉璋和劉備卻不怪罪

現實生活中,如果想要職務升遷,往往有兩種辦法,一是提高業績得到上司認可,二是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其實這個道理在古代一樣通用,三國時期,跳槽往往是提升仕途的一大手段。當然,這裡的跳槽指的是主動投降,這種事情並不少見,曹操手下人才大多是以這種方式獲得的。

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投降是被動的,是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比如關羽投降曹操,王朗投降孫策,文聘投降曹操,姜維投降諸葛亮等,這些人大多獲得了重用。其實,三國時期還有一個牛人,靠兩次投降而高升,最後達到人生巔峰,並且兩位主子還不怪罪於他,這個人就是黃權。

黃權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年輕時任巴西郡郡吏,後來被劉璋召為主薄。公元211年,曹操打算進攻漢中,張松建議迎接劉備入蜀,黃權強烈反對,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入川,可是劉璋不但不聽,還很反感黃權,把他貶到廣漢當縣長。《三國志》有記載,「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

結果如黃權所料,劉備進入益州後就開始動手,各個郡縣都望風而降,只有黃權閉門堅守,直到劉璋開城投降,黃權才不得不歸順劉備。對於黃權的投降,劉備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偏將軍。公元215年,曹操攻破張魯,黃權建議劉備直取漢中,隨後便有了漢中之戰。大多數以為漢中之謀源於法正,其實最先出自黃權。

劉備稱漢中王后,依然為益州牧,而黃權升為漢中從事,成為劉備身邊重要的佐官。關羽丟失荊州後,劉備興師準備討伐東吳,實質上是為了收復荊州。黃權堅決反對劉備親自出征,建議由自己為先鋒探查吳軍虛實,而劉備坐鎮後方,可是被劉備否決了。《三國志》有記載,「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

劉備出征東吳時,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防禦曹丕趁虛而入。等到劉備大敗返回時,黃權的後路已被東吳截斷,已經不能回到蜀國。孫權是劉備的仇敵,自然不能投降,最後不得已投降了曹魏。蜀漢有些官員聽說後,建議逮捕黃權的妻子和兒女,劉備卻說,「是我辜負了他,不是他辜負了我」。《三國志》有記載,「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黃權投降曹魏後,曹丕問他「你是打算效仿陳平和韓信嗎?」黃權答道「我受劉備特殊優待,自然不能降吳,可是又無法歸蜀,最後才不得已降魏,況且敗軍之將,能免死就很幸運了。」曹丕很欣賞黃權,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後來又得到司馬懿的賞識,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待遇如同三公,黃權因此達到人生巔峰。

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馬超堂兄弟,率眾逃到中亞避難,200年後子孫成為統治者
劉備東征孫權,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原因可歸納為三條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