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分享作家媽媽饒雪莉寫的一本書——《快樂就是和孩子享受生活里的小幸福》。

書中詮釋了一個非常好的觀點: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當然,陪伴也是講方法的,不同年齡段的陪伴方式是不一樣的。


0~3歲的蒙初階段,陪伴是寵愛,是給孩子最親密的愛。

孩子從出生到3歲之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尤其需要父母最親密的愛,比如溫柔的擁抱、溫暖的凝視、耳邊的輕聲細語、哭泣時的輕拍愛撫,和他聊天,陪他玩他最喜歡的彩色卡片或玩具……

這種陪伴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需要耐心,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在熟悉的環境里,有熟悉的人在身邊,玩熟悉的遊戲,這種牢固的安全感會深深根植在他心裡,成為他一輩子的記憶。

曾在抖音上看到年輕的爸爸溫柔地彈吉他給孩子聽,把孩子裝在盆里假裝坐過山車的遊戲,不正是最溫暖的例子。

0-3歲里寵愛式的陪伴,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舒適和滿足,更是長大後健全的人格發展。

因此,重視0~3歲的陪伴,給孩子最親密的愛,是他一生幸福的開端。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4~6歲的童稚階段,陪伴是探尋,帶孩子探尋各種未知。

這一階段是孩子在「自我意識」發展上最重要的階段,孩子智力發育最快,對世界的好奇心也最強。

因此,激發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是父母陪伴的關鍵點。

四五歲孩子身上表現尤為突出是喜歡問「是什麼」,「為什麼」,他們不僅希望得到父母的解答,同時還想通過自己的嘗試去發現問題的真相。

因此,我們更要抓住孩子頭腦最靈活的這一時期,在加強孩子安全教育的前提下,充分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心。

陳美玲在這一方面很值得我們借鑒:

她說:「孩子們問我問題的時候,就算是炒菜我也絕不會讓他們等一下。」

有次她正在炒菜,兒子跑過來問她「媽媽,媽媽,天為什麼是藍的?」當時她根本答不上來。她馬上關上火,翹著大拇指對兒子說:「你問的真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陳美玲與三個兒子

饒雪莉的書中也說到,不要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提問,不要對孩子拆卸玩具、撕破書籍等行為進行粗暴的訓斥。

而應該正面引導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做?」了解他行為背後的動機,支持他的探索行為,採取寬容的態度,並給他正確的建議。

這些,正是這個階段父母陪伴的關鍵點。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7~9歲的探尋階段,陪伴是欣賞,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與欣賞。

這個時期,孩子與家長最容易出現對立情緒,而這種對立的產生90%都與孩子的學習有關,這是個孩子和父母需要同時「跨越」的階段。

這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他們非常希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希望「我能行」,希望在班級里、家庭中被接納和肯定。

父母需要完全放下內心的焦慮,給足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欣賞無條件的支持和接納他,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表現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

書中還給了家長几個陪伴的小方法:


1、父母平時多用放大鏡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該讚美時一定要讚美,讓他因被肯定而樹立自信心。2、這一時期對孩子的陪伴要注意細節,這也充分考驗父母的智慧,切記和孩子硬碰硬。3、不斷創新激勵孩子的方式。低層次鼓勵方式是語言,高層次激勵則是實質性的特殊行為。例如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張激勵的卡片,一次當眾的肯定,一面用心布置的榮譽牆……都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

最後,饒老師的一句話我想應該是陪伴7-9歲孩子最好的總結:

教育孩子就像三明治,缺點夾在優點裡講,批評夾在希望里講,建議夾在共情中講。每一次教育中都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如何,父母對我的愛都不會變。」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10~12歲是孩子的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的陪伴是理解,讓孩子願意與你交流。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邁入青春期的前奏,荷爾蒙激增,獨立意識增強,開始有了自己一定的判斷能力,但因為閱歷和經驗不足,容易出現誤判,甚至走上歪路。

因此,這一關鍵時期,父母的陪伴需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而理解孩子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懂得如何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讓孩子願意告訴你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書中,女兒在該階段變宅了,不喜歡出去玩,對很多事情失去了興趣,喜歡的偶像、女團、音樂等也與媽媽出現了代溝,甚至斷層。

媽媽的應對方法是把自己當作學生,保持對孩子世界的好奇,向孩子了解她的愛好,聽她喜歡的組合的歌曲,跟她一起看他們新發布的MV,第一時間分享她的喜悅……

直到後來,組合有新歌了,女兒都第一時間會叫上媽媽一起欣賞,兩個人的世界逐漸交融。顯然,媽媽找到了女兒的興趣點,掌握了打開孩子心靈的這把鑰匙。

同時,父母完全無須在孩子面前塑造完美形象,相反,孩子更喜歡真實的父母。

當他卸下偽裝告訴你他身邊發生的事情時,你也可以告訴他你處在相同年齡時的狀況,那些傻事兒、糊塗事兒,或是你的想法,讓孩子了解你的過去。

你的成長曆程,不但能用事實引導孩子,還能得到孩子更多的愛和信任。

良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各自的生活軌道,但當軌道遇到重合時,就需要雙方的妥協或忍耐,有時你遷就他,有時他融入你。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過: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養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而高質量的陪伴都應該落實到吃飯、穿衣、睡覺、聊天……每一個平常的瞬間、每一件溫馨的小事中去。

並記住,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而已。

愛到最美是陪伴,愛到極致是守護。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願我們都能蹲下來,和孩子頭挨著頭,傾聽他的世界,感受他的內心,珍惜這些美好的時光。

畢竟有些事你現在不陪孩子做,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