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勇武堪比張遼,以三千破七萬,大雪紛飛出奇兵!

此人勇武堪比張遼,以三千破七萬,大雪紛飛出奇兵!

孫權在網路上有個外號叫「合肥戰神孫十萬」。他當初率十萬大軍屢攻合肥不下,還遭到了張遼八百將士的迎頭痛擊,被打得披靡潰敗、望風而退、聞風喪膽。

這是張遼的榮耀之戰,也是孫權的恥辱之戰。

難道東吳的將士都是菜鳥嗎?

其實不然,逍遙津成敗是由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們暫且不提。

吳國作為三國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其麾下也是有諸多出類拔萃的名將。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他大雪配裸衣,以三千破魏國七萬,勇武堪比張遼,可謂是為孫權挽回了一點顏面,他就是——丁奉

丁奉,字承淵,廬江郡安豐縣(今安徽省霍邱縣)人。

丁奉年輕時就因驍勇而成為了一員小將,先後從屬於大將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麾下。

他多次參加戰鬥,經常勇冠全軍。每到作戰時,常能斬將奪旗,也因為奮勇當先而時常負傷。在吳國建立初期,丁奉僅官至偏將軍。

他的榮耀之戰,當屬雪中奮短兵的———東興之戰。

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去世,不滿十歲的少帝孫亮即位。此時已經掌握大權的魏國大將軍司馬師,趁孫吳皇位迭代,政局不穩,決議南下攻吳。

當年十二月,魏軍十五萬分三路南征,西路王昶取南郡,中路毌丘儉取武昌,東路胡遵、諸葛誕攻東興。魏軍主攻東路,胡遵和諸葛誕有足足七萬大軍。

孫吳曾在巢湖東興修建大堤,吳太傅諸葛恪聽聞魏軍南征,急忙在高山和堤口之間營建東西兩座城堡以作防備。

兩座城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魏軍傾巢出動,佔據大堤進而圍攻兩座城堡。

諸將都說:「敵人聽說太傅您親自到來,等到我們上岸他們就會逃走。」

唯獨丁奉認為:「並非如此。敵人調集境內兵力,帶了許昌、洛陽的全部兵力大舉前來,一定定下了明確的目標,怎能無獲而返?我們不應指望敵人不戰而退,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戰勝敵人。

諸葛恪上岸後,丁奉與將軍唐咨、呂據、留贊等人一起沿著山向西面進發。

丁奉說:「現在各部隊行軍太慢,如果敵人佔領了有利地形,我們就難以與他們抗爭了。

於是丁奉離開大部隊的行軍路線,獨自帶領手下三千人前進。當時正刮北風,丁奉軍乘船兩天就到達前線,佔據了徐塘(今屬安徽)。

當時天氣寒冷下了大雪,魏軍將領飲酒高談,丁奉見敵人先頭部隊人少,就對手下說:「立功領賞的時候到了!」令士兵脫去鎧甲頭盔,都拿著短兵器。

魏將發現後都取笑他們,並不做防備。丁奉率領部隊奮起砍殺魏軍,大破魏軍先頭部隊的營寨,正好此時呂據等人的部隊到來,一起擊潰了魏軍。

史書原記載——《三國志·丁奉傳》

及(諸葛)恪上岸,(丁)奉與將軍唐咨、呂據、留贊等,俱從山西上。

奉曰:「今諸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乃辟諸軍,使下道,帥麾下三千人徑進。

時北風,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徐塘。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

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會據等至,魏軍遂潰。

裸衣的記載見於《三國志·諸葛恪傳》:

時天寒雪,魏諸將會飲,見(留)贊等兵少,而解置鎧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盾,倮身緣遏,大笑之,不即嚴兵。兵得上,便鼓噪亂斫。

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絕,自投於水,更相蹈藉。樂安太守桓嘉等,同時並沒,死者數萬。

自古以來,南北之戰不在少數,比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北方軍失敗的原因往往是水土不服、不習水戰、不堪酷暑等。

而這次東興之戰,一場大雪把魏軍凍敗,也算是古代戰爭史上清新脫俗的一例了。畢竟北國的冬天是比南方更為寒冷的,北方漢子應該更能抗凍啊。

也許真如現在我們說的:北方是乾冷,南方是濕冷。

南方人初次到北方,會感覺到空氣乾燥,嗓子有點乾巴;北方人初次到南方,會感覺吹來的風好像滲透到了身體裡面。

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季,北方士兵面對這種濕冷的感受,是難以言表的。

所以他們飲酒高會不是作風問題,而是靠飲酒暖暖身體,

他們喝著酒、烤著火,順帶吃根羊肉串,一群習慣了乾冷的北方人在巢湖大堤上被凍得手腳發木。

突然看見一小撮兒南方人光著膀子沖了過來,如果是你,你也得笑出聲來:這群東吳人,莫不是被凍傻了吧!

魏軍哪裡知道吳軍在南方年年遭受這種濕冷,雖不說習慣了,但這耐受度明顯要強了好多。

所以面對手腳發木,兵器都拿不穩的魏軍,吳軍自然所向披靡。

更關鍵的問題是裸衣!「鎧甲」一詞說明是金屬甲胄。雪天穿鎧甲不是更加凍人嗎?

吳軍乾脆把衣服一脫,輕裝上陣,連矛戟等長兵器都不要了。畢竟爬上大堤,長兵器不如短刀更為方便。

裸衣還帶來一個好處就是徹底寒冷!在寒冷情況下,人的腎上腺素會飆升。吳軍裸衣爬大堤還相當於作了一下熱身運動。

一邊是熱身完畢,腎上腺素爆表的吳軍,一邊是蹲著烤火,越烤越怕冷的魏軍。

鼓噪亂斫」一詞道出了這場戰役的真實場景,吳軍勇猛無敵,處於極度高亢狀態,戰局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丁奉不愧是用奇兵的專家,智勇兼備。

張蛑評價說:

自古倚長江之險者,屯兵據要,雖在江南,而挫敵取勝,多在江北。

故呂蒙築濡須塢,而朱桓以偏將卻曹仁之全師;諸葛恪修東興堤,而丁奉以兵三千,破胡遵七萬。轉弱為強,形勢然也。

除此之外,丁奉還敢於冒險,並以身犯險。

他後來輔佐孫皓北伐,進行過兩次神奇的作戰,他的水軍從高郵轉入洪澤湖,再行水道向壽春進軍,當時淮河發洪水,丁奉利用這個天時把水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而丁奉在渦口遭遇牽弘,被牽弘擊退,這本應該是劣跡才對。

但是我查到渦口的地理位置後大吃一驚,渦口在今懷遠縣一帶,淮南市的東北處。這意味著丁奉越過了孫權多年打不過的合肥大後方,奔向晉國揚州的治府壽春而去。

丁奉能在跟魏軍交戰後全身而退已經很了不起了,倘若下邳的駐軍準確的進行加擊,丁奉是有去無回。

孫皓和司馬炎對峙的時期,雙方實力已經差距太大。如果還是三國鼎立的時期,趁魏晉多線作戰,丁奉這種打法也許還有機可乘,但不得不說丁奉這種冒險精神已經打出了衛青、霍去病的風範。

丁奉也不止一次這麼干,早前一次因為嚮導帶錯路,丁奉跑到更北邊去了。

孫子兵法曰以正合,以奇勝。

要用奇兵首先得有正兵牽制敵人,孫權、諸葛恪北伐合肥之時,如果有這麼一支奇兵奔襲後方,那對於魏晉是很致命的,但是孫權、諸葛恪都沒敢這麼干。

丁奉這個人善出奇兵,能斷大事,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畢竟可能是書讀得不多,行事作風不夠低調,以致遺禍子孫。

他生前地位很高,又有大功,漸漸驕矜起來,有人因此詆毀他。

後來,吳軍北伐時丁奉與萬彧商議撤兵的計劃又泄露出來,此時,丁奉雖已去世,孫皓卻依然追究他前次出兵谷陽無功的責任,殺害了丁奉的兒子丁溫 ,把他的家屬流放到臨川(治南城)。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把劉邦、趙匡胤、朱元璋三人放到同一朝代,誰會當上皇帝?
此人算無遺策,曹丕讓他做太尉,孫權大笑!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