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冷戰波及面有多廣?連海底一萬米都未能倖免,可以看到冷戰痕迹

冷戰波及面有多廣?連海底一萬米都未能倖免,可以看到冷戰痕迹

冷戰期間的核試驗對我們星球的影響到底有多深?「深」到海平面一萬米以下!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屬於端足目的深海甲殼類動物的肌肉組織中,放射性碳比周圍環境中更多。而這些放射性物質的來源,竟然是幾十年前的核試驗!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地球化學家孫衛東說:「海溝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棲息地,我們對生命在那裡的生存方式,它的食物來源以及人類活動是否對其有任何影響感興趣。」該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雜誌上,講述了核試驗中含有放射性物質碳-14的爆炸顆粒如何進入生活在距離海洋表面數萬英尺的小甲殼類動物的內部。

從1945年到1963年,人類進行過近500次核彈試驗,主要由美國和蘇聯引爆,其中379枚在大氣中爆炸。這些核試驗大大增加了我們星球上碳-14的數量,而這些碳-14最終會被海洋和陸地上的生命所吸收,甚至包括那些地球上最難到達之處的生命。

直到1963年的《禁止核試驗條約》簽訂之後,各國才停止進行公開核試驗。然而,地球想從核試驗中恢復過來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即使在《禁止核試驗條約》生效後的數十年,大氣中的碳-14密度仍然高於人類擁有核武器之前的水平。

據悉,孫衛東的團隊收集了穆紹海溝、新英國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的端足目動物的數據,這些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距海面10公里以上。該團隊最初打算研究與淺水親屬有關的甲殼類動物,並發現這些深海生物往往比淺水域的同齡個體體型得更大,壽命更長。生活在淺水中的端足目動物通常活不到兩年,並且只能長到大約不到2.54厘米的平均長度,但是居住在海溝中的端足目動物卻可以有10多年的壽命,長度達到9.1厘米。

研究人員懷疑深海端足目動物更大更長壽,因為它們必須在更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和進化。為了在深海的低溫、高壓和有限的食物供應中生存,端足目動物必須具有較慢的新陳代謝和較低的細胞更新。這些特徵允許生物體內的能量儲存更長時間,但也意味著碳-14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代謝出去。

為了下潛到足夠的深度,科學家依靠兩艘裝有誘餌陷阱的國產科考船來收集標本。在對它們的肌肉組織和腸道內容物的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體內的碳-14水平明顯高於淺水生物。 科學家認為,這些深海生物分解消化了從海洋表面沉降到海底的受過核污染的動物屍體,通過這種方式吸收了放射性物質。

不過這些發現可能並非令所有專家都感到驚訝。事實上,在美國東海岸的30多個深海海底中,都發現了人類的放射性垃圾。核試驗造成的污染已經到達最遠的海洋深處,這表明人類的有害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就算今日的我們盡量避免環境進一步惡化,從前核試驗的負面遺產仍然難以消除。

地球迄今為止是人類唯一的家園,而它的生態系統說脆弱也脆弱,人類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幾十甚至幾百年之後的未來。環境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譯眼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日本新天皇夫人因未能生子備受公眾議論,成為王后春天就會來么?
慢工出細活,巴黎聖母院要想修復需要5-6年

TAG:譯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