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勿忘屍骨血淚,美國奠基者永遠屬於華人!

勿忘屍骨血淚,美國奠基者永遠屬於華人!

至今日華人群體在美國越來越有影響力。

美國政壇中,部長,市長,州長,乃至參議員,眾議員的重要美國政治任務都有華人的身影。

尤其是華人女性在美國政治上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例如:趙小蘭,趙美心等等華人政治家..

不僅如此,華人在美國各行各業發展,是收入最高的族裔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然而今天的成果,卻是幾代華人用生命所帶來的...

當年華工修築鐵路的場景

在150年前,席捲世界的加州淘金熱的背景下,美國聯邦急於修築通往加州、連接東西海岸的鐵路,並為此投入了巨資。

而當年為建築這條鐵路而從海外僱用的華工。

作為第一批來美的中國移民和先驅,他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在150年後的今天,再次為世界所矚目。

5月9日晚,在猶他州鹽湖城鐵路華工後裔協會 (簡稱CRWDA) 舉辦的「金釘節」150周年紀念大會上,特邀嘉賓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致辭:

「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交通部長,我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特別是紀念華工們卓越的貢獻。他們參與建造的美國首條跨大陸鐵路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它成為了美國發展的基石,也打開了美國新的一頁篇章。」

趙小蘭在CRWDA晚宴上講話

150年,回首當年華工的經歷,仍令許多在美華人唏噓不已。

1869年5月10日12點30分,猶他州普羅蒙特利。

時任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前加州州長的斯坦福高舉銀質大鎚,將一顆純金的道釘砸進了鐵軌中——隨著這一聲錘響,太平洋鐵路正式合龍的消息傳遍整個美國,引發無數的歡呼聲。

這項偉大的工程,主要由來自中國廣東的1萬2千多名華工和來自愛爾蘭的勞工經過7年艱苦施工後完成。

該鐵路的建成為美國十九世紀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凝結著超過1.2萬名華工的血淚。

5月,全美各種舉辦紀念活動,各地華人社團也忙碌起來。新澤西華人聯合總會組織了紀念美東首批華工移民祭拜儀式。「無忘異鄉人,感懷華工魂」的語句令人唏噓。

美國華人博物館在紐約曼哈頓舉辦了「奮進150年:帶著我們的故事向前跑」活動,上百名華人進行7英里長跑,並藉此發動全美1500名跑者接力15000英里路跑,同時搜集150個華裔移民的故事,以紀念華裔在美國歷史上做出的卓越貢獻。

今天,聯邦政府與猶他州政府也在當年鐵路合攏處,猶他州的普羅蒙特里舉行盛大的紀念鐵路建成150周年的慶祝活動,上萬人出席。

當年參與鐵路建設的華工後裔代表也在紀念儀式上發言。

(猶他州鐵路紀念館)

北美築路華工的歷史無疑是一部苦難史。

擠在底艙或被迫全程待在甲板上的非人待遇、暈船、颱風、傳染病的時刻威脅……從中國到美國的漫長旅途就死傷無數;

終於上岸後,等待他們的則是惡劣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沿著陡峭的花崗岩和險峻的頁岩鋪設鐵軌、懸吊在離河面1400英尺高的籃子里作業……

1866年夏,華工在Sailor"s Spur用開挖路基槽的土方墊起溝壑處的路基。 (攝影師:Alfred A.Hart 資料來源:斯坦福大學圖書館)

事實也正是如此。施工中,華工們常以驚人的智慧攻克難關。

1866年秋天,西拉內華達山唐納關施工情景。(攝影師:Alfred A.Hart 資料來源:斯坦福大學圖書館)

1868年,工程延伸到內華達山——積雪和時常發生的雪崩,使得已經通車的地段經常會出現阻斷,火車無法通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工們沿著鐵路在容易發生雪崩的地方修建了近70公里的防雪牆,完全避免了積雪的影響。當地人充滿敬意地把它稱做「內華達山脈的中國長城」。

此外,他們在河谷上方數千英尺的高空,沿著陡峭的花崗岩和險峻的頁岩鋪設鐵軌,若兩側沒有立足之地,華工便懸吊在籃子里作業。

日鋪設10英里鐵軌記錄終點標誌。(攝影師:Alfred A .Hart 資料來源:斯坦福大學圖書館)

在與東段公司展開築路競賽的最後階段,西段華工還創造了一天鋪軌10英里200英尺(約合16.15公里) 的世界紀錄。

在崇山峻岭、沙漠、沼澤地中穿行的這條鐵路,「每一塊枕木下都埋著一具華人的屍骨」,這是史學家的形容。

鐵路施工進程中,華工們住在建築工地旁的帳篷里,而老闆和工程師們住在火車上。(攝影師:Alfred A .Hart 資料來源:斯坦福大學圖書館)

「赴美修建鐵路的逾萬名華工中,超過10%的人為建設美國第一條跨大陸鐵路而長眠他鄉。」美國華人聯合會(UCA)前理事長,休斯頓大學教授白先慎曾對記者表示。

就在華工完成鐵路建設僅13年後,美國國會於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

該法案禁止華工在10年內進入美國。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項以特定族裔為目標的歧視性法案。

《排華法案》在美國曆時60年之久,通過一代代華人不斷的抗爭,直至1943年才被《麥諾森法案》廢止。

但法案廢除後,華人在美國地位並沒有得到明顯提升,華工的功績也並未得到正視。

吉米?卡特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時曾說:「華裔人數之少,與其對這個國家貢獻之大,不成比例。」

新澤西華人聯合總會為華工勒石以銘,上書「無忘異鄉人,感懷華工魂」。(美國《世界日報》記者 謝哲澍 攝影)

直到100多年後,華工才迎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榮光

2014年5月9日,美國勞工部將鐵路華工列入榮譽紀念堂,紀念他們的卓越貢獻,華工是進入該紀念堂的首批亞裔群體。

2017年5月8日,美國加州眾議院全票通過決議案,將每年5月10日定為鐵路華工紀念日。

這一切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在美華僑華人的奔波呼籲,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在美華僑華人的拼搏奮進。

這個能夠建造萬里長城的民族在美國這片大地上,勤奮努力,揮灑血汗,積累實力,逐漸靠近當地主流社會。

終於,美國政壇開始出現華人的聲音,美國社會開始看到華人維護自身權益的身影。

終於,一段塵封的歷史被掃去塵埃,一個受盡欺凌的群體得到認可,一種「遲來的正義」讓人熱淚滿眶。

2017年,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跨越時空的迴響——紀念150年前鐵路建設中的華工」展覽。圖為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珍貴圖片資料。 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攝

150年的時光,讓曾經一度被遺忘的歷史記憶,逐漸被喚醒。

記住歷史並不意味著記住仇恨。

還歷史以本來顏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屬族群一路走來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要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在追夢的路上走得更好。

文/綜合中新網,澎湃新聞,人民網海外版,僑報等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生活網 的精彩文章:

爹地射媽咪,3歲童言難取證,20年後他在舊宅親手挖到媽媽遺骸
心痛到無法呼吸,美國媽媽欲哭無淚的直播,一夜火爆網路

TAG:華人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