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她熬過懷胎十月,卻「死」在產後一周

她熬過懷胎十月,卻「死」在產後一周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柳飄飄了嗎」

ID:DSliupiaopiao

文丨柳飄飄

潮濕的浴室里,她赤著雙腳,散著頭髮。

嬰兒聒噪的啼哭聲,蓋過了水流聲。

她一直在哄,獨自一人,使勁渾身解數。但懷中瘋狂哭泣的孩子,依然沒有平靜的跡象。

——要麼不洗了?她曾這樣想過。

但很快被自己否定了:不行,不洗澡的話,孩子身上會長濕疹,別人又會怪她當媽媽「不合格」的。

再說了,難道今天不洗,下次孩子就不會哭了嗎?

反正也一直沒人幫忙。

就這樣哄到精疲力盡,似乎沒有盡頭。

……

她鬆開了手,孩子掉進了浴缸。

這一幕「浴室殺女」事件,來源於最近一部日劇——

《坡道上的家》

女主角里沙子是一位家庭主婦,為正值「小惡魔期」的女兒頭痛不已。而她恰好被選為候補的國民陪審員,每天要去法庭聆訊。

她參審的案件,是一起「虐童謀殺案」:

一個和她年紀相仿的年輕母親,安藤水穗,在自家浴缸中「蓄意」將8個月的女兒溺死。

一經報道,這起案件就成了輿論的熱門話題。

鄰居們接受採訪,在鏡頭前坦然說著主觀的判斷——

其他年輕媽媽說:她總是焦慮,但她家孩子發育確實就是不如別的孩子。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一個中年男人說:是母親的錯,孩子只是這女人與別人攀比的道具。

女主角在剛剛接觸這個案件時,第一反應是震驚,氣憤。

——「你沒有資格做母親」。

而犯人安藤,始終沉默著,恍惚著。

對於控訴,她並沒有絲毫辯解。

唯有為安藤水穗辯護的律師,說出了一些更現實的「細節」——

丈夫一直借口「忙於工作」,在育兒中很少幫過妻子。

周一到周五,丈夫常常晚上都不回家,由妻子日夜照顧孩子。

不止如此。

丈夫在家時,也會嫌棄孩子的哭鬧聲影響自己。

就像那天,浴室中孩子的哭聲,也會被丈夫視作「無能母親」的表現,如果不能快速使孩子閉嘴,就會招來丈夫責罵。

在力竭和焦慮中,這位年輕的母親,早已經出現了精神衰弱的癥狀,甚至,對案發時的情況已經失憶……

可惜,這樣的辯護,幾乎沒有人聽進去。

因為所有人都有一個潛意識:

育兒什麼的,本來不就是母親的責任嗎?

別人都能做好,偏偏你不能——那一定是,你不配成為母親吧。

而隨著劇情的開展,起初站在主流觀點一邊的女主角,卻漸漸產生了不一樣的感受:

或許,被告並非人們所說的那樣十惡不赦。

她也只是被逼入絕境的犧牲品。

有這樣感受的人,不止女主角一個。

至少,還有在電腦前快要跟著抑鬱起來的飄飄。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選擇為殺人犯辯護的律師在冒天下之大不韙時說:「我也有可能變成他。」

看《坡道上的家》時,我腦海中也冒出了這句話。

假如置身於那樣極端的疲憊和無解的焦慮中,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我又究竟能保持清醒到何時?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崩潰,抑鬱,絕望,甚至萬劫不復……距離每個母親,都不算太遠。

看到這裡,很多人估計已經猜到了。

《坡道上的家》觸及的話題,是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距離我們遙遠嗎?

一點也不。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2017年的統計顯示:

在中國 ,有50~70%的女性,都會在生產後出現抑鬱傾向,而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幾率約在10~15%。

哪怕是在生活條件優渥的明星群體中,曾經歷產後抑鬱的也不在少數。

秦海璐生完孩子忍不住一直哭,甚至導致眼球受傷,不得不做了雙眼皮手術。

袁詠儀生完孩子看什麼都不順眼,甚至自己媽媽提著菜回來,她看一眼就哭了。

有人會說,情緒壞歸情緒壞,但像《坡道上的家》中的母親,竟然做出殺子這麼極端的事,是不是太誇張了?

同樣,一點也不。

事實上,產後抑鬱並不只是情緒不好、煩躁這麼簡單。

而是一種很可怕、很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完全有可能造成生命的悲劇。

遠的不提,我前兩天就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4月21日上午,一位27歲的母親,帶著自己4歲的兒子和一對2歲的雙胞胎兒子,在四川米易縣城的一座橋上跳下,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河水中。儘管救援人員拼盡了全力,還是沒能挽回他們的生命。(來源:成都商報)

生前,這位絕望的母親在遺書中寫道:

生了雙胞胎之後,到現在我沒有睡過一個晚上熟覺…… 這幾年來,我真的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曾經無數個時候,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離開算了,但看著身邊可愛的孩子終是不忍心……

產後抑鬱的原因很複雜。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所以有時,甚至連抑鬱的母親本人,都說不出是為什麼難過。

而在我看來,產後抑鬱的最心酸之處,就是它還伴隨著母性的本能。

這就意味著:

脆弱的母親本人,會比任何人都更加責怪自己。

《坡道上的家》中的被告母親,就曾經因母乳不足而陷入深深的自責。

除了「母乳不足」,能讓一個母親自責的理由,還有太多太多:

「哄不住孩子」「孩子太瘦」「抱孩子不熟練」「孩子不愛吃我做的輔食」……

而這種自責,又反過來滋養甚至催生了更多的焦慮、愧疚、自暴自棄、情緒崩潰。

在那起帶著三個孩子自殺的悲劇中,母親也曾在遺書中寫:

「我是個沒用的人,沒有本事,沒有能力,連最基本的帶娃都帶不好……」

而最無奈的是:

產後抑鬱症這件事,太容易不被理解了。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沒事找事」「自己作的」「不夠堅強」「矯情嬌氣」。

「大家不都是那麼過來的嗎?」

「你堅強一點不行嗎?」

別再對著每一個母親要求「為母則剛」了。

假如你未曾體會過她們的絕望,就不要輕言「何不堅強」

《坡道上的家》想表達的,其實又不僅僅是「產後抑鬱」而已。

而是在質問,我們對母親這個群體的關心,是否不夠?是否「過多」?

關心不夠的,是她們的情緒。

關心太多的,則是她們的行為。

知乎曾有個熱門問題——導致你產後抑鬱的原因是什麼?

出現最多的答案,是很多年輕媽媽發現,孩子落地的那一天起,她這個人似乎就完成了使命,失去了意義。

思想不被關心——每當想做什麼,想買什麼,都會聽到一句話「你都當媽的人了,居然還……」

在這個句式下,她這個人的正常需求、一貫性格似乎都是不合理的了。

身體也不被尊重——「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上來捏一把你的乳房,像考量機器性能一樣挑剔、指導你。」

而這一現象,不止是產後這一階段,而是無窮無盡的——

包括母親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開始不斷地苛求母親。

婆婆:怎麼可以這樣帶孩子呢,怎麼可以只想著自己輕鬆呢……

親媽:你必須時時刻刻看著ta,想當初你小時候我多辛苦……

孩子:媽媽我要抱抱,媽媽我要玩具,媽媽我要去遊樂場,媽媽我不要你上班……

親戚:這孩子好像有些太瘦/太胖/太矮/太黑/太蒼白呢……

老公:你已經夠幸福了吧,只需要帶帶孩子而已,還鬧什麼呢?

——以上所有都能夠不遇到的媽媽,可能是上輩子拯救了地球。

而更多人,都是面對著其中至少一種、甚至所有的壓力,在崩潰邊緣掙扎。

劇中就那位被告母親進行採訪時,在人們口中不斷出現一句話:

或許她原本就不適合做母親

這句話,我在現實中也經常聽到。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談論母親的話題時,很多人都很喜歡用「合格」「適合」之類的字眼。

不願意為了孩子暫停事業的媽媽,可能會被議論「這種女強人,不適合當媽」。

天生沒什麼母乳的媽媽,會自責「真是個不合格的母親」。

晚上太累不想帶孩子的媽媽,會被評價「這麼懶,真不夠格當媽」。

喜歡到處去旅遊的媽媽,忍不住在孩子一歲半時出去旅行了一次,可能就會被婆婆說「收不住心,不適合當母親」……

每當聽到類似的話,總會覺得非常刺耳。

而看完《坡道上的家》,我突然意識到了我對這些話反感的根本原因——

在這種苛刻的評判體系中,根本沒有一個母親,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什麼叫「適合當母親」

什麼叫「合格」

你能保證自己的母乳充足,可你能保證孩子喝了你的母乳不哭鬧、不生病嗎?(因為未來這些都要你的母乳背鍋)

你能保證你孩子身高體重都令人滿意,可你能保證ta爬行、走路、說話、背唐詩……無論運動發展還是語言發育,永遠在別的孩子前面嗎?

劇中認為自己「一直都很幸運」的女主角,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著。

照顧著年幼任性的女兒和飯來張口的丈夫,不得不出席法庭時把女兒拜託給婆婆,並一再鞠躬感謝。

可是,小心翼翼經營著這一切的她,並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感謝。

不,連認可都沒有得到。

一個傍晚,她手中提著沉甸甸的東西,走到家門口,女兒突然鬧著要她抱,坐在地上耍賴不肯起來。

等回家抱抱也不行,喝果汁也不行,她只好假裝自己先走,在旁邊牆角偷偷觀察女兒何時跟上來。

誰知就在這時,下班的丈夫回家了,一把奪過女兒——你在幹什麼?

回家後,丈夫直接給她安上了「無能」的帽子:

承認自己做不到別人能做的事

並不可恥

——原來,「不配當母親」這個帽子,離每個母親都並不遠啊。

催婚催育的聲音從來都沒停過,可是,在這樣苛刻的評判體系中,我就會忍不住想:

誰知道我是不是也不配當母親呢?

畢竟,我連「為孩子好還是不要無痛分娩」這種「合理」的要求,都只想翻白眼啊。

是誰奪走了女性當母親的信心?

不是你們口中「自私」「幼稚」的每一位女性。

而是端起雙手,等著看母親們好戲的每一個人。

《讀者·原創版》

讀者傳媒綜合性新銳原創青年雜誌

2019年破季訂閱正在進行中

隨時隨心 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原創版 的精彩文章:

跟男朋友玩角色扮演,結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爸媽,對我的前男友念念不忘」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