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Uber上市之後:能否借自動駕駛敲開盈利大門?

Uber上市之後:能否借自動駕駛敲開盈利大門?

Uber上市之後:能否借自動駕駛敲開盈利大門?

美國東部時間5月10日,共享出行平台Uber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UBER」,發行價定為每股45美元。Uber最初計劃籌集81億美元,估值將達到820億美元。這使其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美股市場規模最大的IPO。

不過,Uber的股價最終以每股42美元開盤,截至發稿跌至41.57美元,總市值達697.11億美元。雷鋒網新智駕注意到,這一情況與號稱「網約車第一股」的Lyft相似。

今年3月,Lyf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區間定為每股62至68美元,隨後由於投資者需求高漲,上調至72美元。開盤當天,該支股票最高漲幅23%,但第一個交易日後即下跌近12%,收於69美元,跌破72美元的發行價。

Lyft在2018年收入達到21.6億美元,高於2017年的10.6億美元。但該公司去年的凈虧損卻達到9.113億美元,較2017年增加2.23億美元。截至發稿前,Lyft的總市值為146.05億美元。

Uber的情況稍好一些。截至2018年12月31日,Uber總資產為239.88億美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64.06億美元,公司總負債達171.96億美元。2018年營業收入112.7億美元,實現了首次盈利,凈利潤為9.97億美元,經調整後的EBITDA虧損為18.5億美元。

在此之前,Uber在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38.45億美元,凈虧損3.7億美元;2017年營業收入79.32億美元,凈虧損40.33億美元。

擺在Uber、Lyft等出行平台面前的,仍是網約車市場共存的持續虧損難題。

核心業務持續虧損

Uber成立於2010年,最早正是以網約車服務與傳統計程車實現差別競爭。

短短几年,Uber除了在美國本土上線,還很快擴張至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城市。有著龐大人口的中國市場自然是Uber繞不開的目標,這家出行平台於2014年3月正式進入中國上海,隨後與本土公司滴滴等展開依賴燒錢戰術的補貼大戰。

Uber的核心業務是個人出行(包括網約車、共享電單車)、Uber Eats外賣送餐、Uber Freight貨運。截至2018年12月31日,Uber的運營範圍已覆蓋6大洲的700個城市,月活躍用戶為9100萬,日均出行次數1400萬次,司機數目達390萬名,並已累計向司機支付了780億美元收入。

網約車為出行市場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當地就業,但這種商業模式是以很劇烈的變革方式到來的。新的商業模式除了有外部的公共安全風險,內部也一直很難打通正向盈利,這幾乎已經是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Uber的直接競爭對手Lyft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第一季度營收為7.760億美元,同比增長95%;凈虧損為11.385億美元,同比虧損幅度擴大。

導致網約車平台虧損的諸多因素中,司機這一人因素佔比不小且變數很大。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幾年前Uber、滴滴以補貼進入市場時,曾普遍出現過大量外地司機集中湧入開通網約車地區的情況,而隨著補貼和行業規範的逐漸建立,這些被補貼吸引來的人又出現了「外逃」。此外,在網約車行業發展過程中,一些平台因盈利無望而關閉也會引起司機方的波動。

司機和平台暗中不斷博弈。Uber、Lyft近日就發生過司機「罷工」事件。

據紐約計程車公會組織(NYTWA)的負責人稱,在洛杉磯大約4200名網約車司機將聯合停止在Uber和Lyft平台上接單。該組織表示,司機要求工作保障、穩定收入以及對網約車公司從車費中收取的費用設置一定上限。

國內多名網約車司機曾向雷鋒網新智駕反映,網約車平台方的抽成和管束力度均在加大,這份工作已經不像前幾年一樣掙錢。不過,從一些人透露的收入情況看,網約車或許仍是一門不錯的工作。對於熟悉路況且肯長時間駕駛的人來說,在一線城市有時每天能掙到四百到五百元的費用。

能夠替代司機的自動駕駛技術一些人視為網約車盈利的希望。

根據波士頓諮詢發布的《科技顛覆人類出行,企業利潤何去何從》報告預測,隨著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共享按需出行的興起,新興「利潤池」(包括自動駕駛汽車與純電動車的零部件、純電動車銷售、數據和智能網聯、按需出行)在行業利潤中所佔的份額,將從2017年的1%增至2035年的40%,汽車行業利潤池將迎來重大的結構性轉變。汽車行業的整體利潤池將從2017年2260億美元增長到2035年的3800億美元。

性感的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或許會將共享出行帶至盈利狀態,這項性感的技術看起來很遠但已依稀可見。

在2018 CES展期間,Lyft已經與自動駕駛公司APTIV(安波福)達成合作,推出了一項與CES相關的定點運輸服務,這可以視為固定區域內的自動駕駛試點服務。APTIV是由德爾福汽車分拆獨立,聚焦自動駕駛和主動安全等業務的科技公司。

今年5月,Lyft對外又確認了與Waymo已經達成合作關係,決定推出一項服務範圍更大的自動駕駛汽車租車服務。據外媒Mashable報道,雙方會將安裝了自動駕駛套件的克萊斯勒Pacifica投入到服務中,每台自動駕駛汽車的前排會像去年CES期間一樣配備應駕駛員來應付突髮狀況。

不同的是,這一次Waymo會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用戶可以通過Google Play Music 來播放音樂,而Lyft的客戶端屆時將出現專屬的呼叫按鈕。

Uber同樣將自動駕駛同樣視作掌上明珠,雖然這家公司在把首席執行官從Travis Kalanick轉為(Dara Khosrowshahi後,看上去已經不再把自動駕駛業務表現得激進異常。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Uber最早在2016年宣布將在匹茲堡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並稱當地居民晚些時候可以用手機傳喚自動車輛。後來,Uber還在匹茲堡建了一個名為「ALMONO」的假城市來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

不過,自動駕駛測試車的麻煩也時有出現。先是有媒體報道稱,由於Uber並未事先與匹茲堡政府溝通,這引發匹茲堡當局強烈不滿,匹茲堡計划出台相關措施以限制Uber的自動駕駛測試。

2018年3月,Uber在轉戰亞利桑那州進行道路測試後,自動駕駛測試車將一名過馬路的女士撞倒並致其最終死亡,當時車上的安全司機正在玩手機而沒有注意到路況變化。這一事件帶來的輿論壓力,讓Uber最終宣布關閉亞利桑那州的路測項目。去年11月,Uber被曝出正尋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許可,以重新獲得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的資格。

此次Uber上市日的當天,Dara Khosrowshahi在被問及未來交通會如何時表示,「首先,它必須是電動的,我們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這對環境有好處,這就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正在盡自己的一份力,比如在倫敦推廣電動汽車。」不過,對於特斯拉CEO馬斯克的「2020年底公司將有100萬輛能夠作為無人駕駛計程車上路的汽車」這一觀點,Uber的這位管理者卻並不認同。

「我想,如果他(編者註:指馬斯克)能做到這一點,必然會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在感測器技術和環境映射技術方面,我們採取了一種相對保守的方法。最終軟體會實現這些功能,所以我不認為他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只是認為我們在時間上存在分歧。」Dara Khosrowshahi說,他並不認同明年會像馬斯克所說那樣出現真正自動化的「機器人計程車」。

但是,公司高管略顯保守的公開言論背後,Uber實際上在自動駕駛方面很可能將大幹一場。

今年4月,日本電裝公司宣布攜手豐田、軟銀願景基金向Uber自動駕駛技術部門ATG(編者註:即Uber自動駕駛團隊)投資10億美元,以加速自動駕駛共享汽車的研發和落地。注資完成後該自動駕駛技術部門的估值將達到72.5億美元。

更早前,豐田曾在去年8月向Uber注資5億美元,在豐田Sienna小型貨車中導入高度安全駕駛支援系統和Uber自動駕駛系統,並計劃在2021年實現按需駕駛出行服務。

未來,Uber、Lyft是否會真的拋棄司機加速飛馳,依靠自動駕駛或更多的增值服務實現盈利?無論如何,這都會為同行業的滴滴、Ola等平台提供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一個AI開發平台是怎麼參與熱帶雨林保護的?
漫長To B路,華為用數字平台解局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