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一直抱怨海岸線太短,為何沒有對鄰國丹麥下手

德國一直抱怨海岸線太短,為何沒有對鄰國丹麥下手

文/寂寞的紅酒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一個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的國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人口8100萬,經濟和國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不過德國體量那麼大、經濟那麼發達,但卻一直在為海岸線太短而苦惱。德國的海岸線僅僅1000公里(不算深入內陸的海灣),且被日德蘭半島分割為東西兩部分。此外,德國的海灘多是淤泥質海岸,多灘涂和外側阻隔性島嶼,可以說德國的海洋條件其實並不好,所以德國才經常為海岸線太短而苦惱。而有趣的是,德國北部的小國丹麥海岸線狹長,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大西洋和波羅的海的交通要道,簡直是為德國量身打造。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德國一直抱怨出海口太少,為何沒有對丹麥下手?

德國一直抱怨海岸線太短,為何沒有對鄰國丹麥下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德國別看在近代牛的不得了,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大,但在19世紀中期以前,德國一直處於四分五裂中,最強大的普魯士一直在為統一德國而奔波,根本無暇顧及丹麥。而當時的丹麥可是牛得不得了,巔峰時期的丹麥控制了波羅的海西部的大部分地區,現在的丹麥、挪威、瑞典南部包括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州)等地。此外,丹麥在海外還有法羅群島、冰島、格陵蘭及聖托馬斯、聖約翰、聖克羅伊島、迦納等大片海外領地和殖民地。當時的丹麥不欺負德國就不錯了,德國根本不敢打丹麥的主意。

德國一直抱怨海岸線太短,為何沒有對鄰國丹麥下手

當然,德國沒有動丹麥,但並不代表德國不想動,只是實力不允許而已。19世紀中期,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和丹麥的衰落,普魯士很快盯上了丹麥,丹麥成為普魯士統一德國打擊的第一個目標。1864 年普魯士聯合奧地利向丹麥發動戰爭,從丹麥手中奪回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普丹戰爭中劃歸奧地利,後在普奧戰爭中奪回)。但德國對丹麥的打擊僅限於此,因為德國不願意和丹麥糾纏。一方面德國要面對更強大的奧地利和法國,德國必須安撫後方,讓丹麥保持中立。另一方面,丹麥地理位置重要,如果德國入侵丹麥,必然會引起英國、瑞典、俄國、法國等其他歐洲強國的干涉和反對。別看德國要回屬於自己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其他強國沒說什麼,但要是德國動了丹麥,控制了進出波羅的海的通道,其他列強非得和德國玩命,德國可不想和所有列強為敵,所以德國一直沒有動丹麥。由於德國無法吞併丹麥,所以只好在自己家裡挖運河,通過基爾運河來打通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航道。

德國一直抱怨海岸線太短,為何沒有對鄰國丹麥下手

不過德國雖然沒有動丹麥,但心裡一直沒有把這事放下。當然,丹麥也沒有把收復失地放下。一戰後,德國戰敗,丹麥要求收回屬於自己的石勒蘇益格。1920年,根據凡爾賽和約,石勒蘇益格舉行全民公決。結果,石勒蘇益格北部選擇加入丹麥,南部選擇加入德國。北石勒蘇益格就這樣重新回到丹麥的懷抱,成為現在丹麥最南部的南日德蘭郡(州)。但德國也不是好惹的,北石勒蘇益格被丹麥搶走後,德國一直耿耿於懷。1939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德國派兵閃擊丹麥,德軍僅僅用了4個小時就佔領了丹麥,德國終於實現了控制日德蘭半島及波羅的海通道的夢想。但好景不長,沒幾年,德國就被盟軍打敗了,丹麥重新獲得獨立。而戰敗後的德國被拆分成了兩個國家,再也無法興風作浪,從此不得不和丹麥和平相處,吞併丹麥的美夢自然再也無法實現。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丹麥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