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正在畫速寫的吳冠中

吳冠中先生似乎和「張家」兩個字特別有緣。

1980年,吳冠中迷上了湖南張家界,一篇《養在深閨人未識》,多幅傳世大作,讓張家界走向了全世界。七年之後,他踏入了又一個「張家」村落「張家桐」。在張家桐,吳先生畫了兩天,他對邀請他前來的台州青年金全才說:「我喜歡這裡真實的美,人的生活,平凡就能發現美。」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玻雕大師金全才,要把吳冠中眼中的美,告訴更多人。

「這裡有你想要畫的東西」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邀請一位素未謀面的偶像來家鄉做客,這估計是很多粉絲都會做的夢。1987年,剛在浙江省內有所成就的金全才,把這個夢付諸了行動。他通過時任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的高志岳先生,聯繫上了大師吳冠中,邀請吳大師來天台寫生。

「我當時對他說了兩句誠懇的話,一句是『這裡有你想要畫的東西』,另一句是『我也在學習繪畫,希望得到您的指點』。」現任台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院長的金全才,回憶起這個冒失的邀請,笑得像個年輕人。

當時吳冠中共受到了三處邀請,江蘇美術館落成儀式,深圳、溫州各有活動,和自己的邀請相比,金全才很是吃不準。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金全才(右一)與吳冠中合影

1987年4月28日,金全才在杭州車站見到了偶像吳冠中。第一印象,偶像像個老農,「灰色西裝,黝黑乾瘦」,對談了幾句,偶像的魅力令人心折。「他囑咐我別通知任何人他來了,隨身就帶了速寫本和水筆。」隨後的幾天,金全才不僅在大師身邊窺到了作畫的妙處,也學到了做人的準則。

金全才沒有說大話,吳冠中先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天台確實有他想要畫的東西。原本只打算在天台呆三天的吳冠中,最後在天台流連了六天,而張家桐,更是佔用了他兩天時間。

吳冠中畫了國清寺的清凈殊勝,也畫了石樑瀑布、瓊台仙谷等勝景,但相較於名勝,他更傾情於村落。金全才回憶,吳在勝景前取景大多粗略而匆匆,但是在張家桐,吳卻「遠近高低」細細琢磨。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張家桐,是真的讓吳冠中動了心。

這裡應該成為

美術學院寫生基地

「這個山村的美是真實的,舊和臟不能掩蓋山村本質之美」,吳冠中在遊記中如此評價張家桐。

位於著名詩僧寒山子隱居的寒岩下方,張家桐是一處「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村落。隨意行走的牯牛,嬉鬧的稚子,以及純樸的鄉農,都留在了吳冠中的速寫本中。

「張家桐具備吳冠中最愛的『點、線、塊』多樣形式結合、變化的畫面,和他的審美非常契合,他當時就說了,這裡應該成為美術學院的寫生基地。現在我想來,天台山和吳先生真是有緣。」金全才回憶,就在同一年9月,「吳冠中回顧展」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吳冠中的成就與名聲,到了新高峰。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在行遍祖國山水的吳大師眼裡,張家桐不僅是個勝地,我想也可以說是『福地』。」金全才如是說。

最近,因天台建設「美麗鄉村」,「美麗而貧困」的張家桐差一點要納入拆遷改造的版圖。經過天台文聯眾多人士和金全才先生的呼籲和建議,天台縣請來了清華大學的建築大師王路,對張家桐的新建設進行了重新規劃。金全才告訴記者,張家桐現在正全力打造藝術家寫生基地,浙江美術家協會確定了張家桐為文化下鄉的聯絡村。

「跟著吳冠中寫生張家桐」是張家桐最新的宣傳語。「在建設新農村的同時,儘可能保留張家桐在文化上的優勢,這裡既然得到過吳冠中先生的讚美,我想讓更多的人在這裡體驗天台之美。」曾經近距離感受過吳冠中先生審美啟發的金全才,希望和更多人分享張家桐的美。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吳冠中的「天台行」

金全才

1987年4月28日,我在杭州成站專程迎接吳冠中老師來天台山寫生,我們未曾見過面,車一停穩,卧鋪車廂走下「一個穿灰色西裝的老農民」,乾瘦略帶黝黑,這是難忘的第一印象。

那時從杭州到天台僅一條公路,十分擁擠,大客車要走八九個小時,我們一小車也走了五個多小時,途中,他與我約法三章:我來寫生不許驚動地方官員,不要告訴任何人。

吳老師只帶了八開的速寫本和一大把粗細不一的水筆,他說以前寫生背著笨重的油畫架,山上山下到處跑,為了一個好構圖,都要多次轉移地點和角度,作畫的手法是寫實的,但意境的構思是民族的,運用各個真實的細部、構建理想中的整體效果,現在已過了背畫架的年齡,用速寫本寫生已經輕鬆多了。他對國清寺的清靜、乾淨,讚歎有加:他畫了一張紅燭高燒、香煙裊裊的場面。後來他在隨筆中描述國清寺:老樹盤曲、青瓦黃牆、潺潺流水、溪清苔滑、高聳入雲的隋塔,閱盡人間波瀾,深諳世態炎涼,寺內四圍一塵不染,暗香浮動。靜穆與優美令人凝思,滌人煩惱,他講他不信教,但愛大自然的美,回述蔡原培先生曾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美有潛移然化之的感染力。吳老師作畫時十分沉靜:雙眼圓睜,精神貫注,全力以赴;休息時,話頭一起十分健談,海闊天空,畫壇掌政,美學觀念,無一不談,淳淳善誘,誨人不倦,他說他的寫生方式在美的感悟中的探索,與他從西方學習的印象派寫生方式,全前背道而馳了。他十分感嘆國清寺中綠蔭蔽日樹影婆娑,他十分讚歎庭中古樹參天,他對我說:佛像可以毀了重塑,不幸之中大幸是紅衛兵當時沒有把老樹砍盡,否則「綠窟」中的祖庭今日便不可設想了。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吳老師對美的感覺總能使他更深入地去挖掘事物的內涵,不僅在畫中描繪,也在散文中延伸他的思考。他身體力行,作為畫家,既要有作畫的技巧,也要有文思,一種對人生、藝術深層次的反思。

從國清寺隋塔後面拾級而上,是水岩峰,他說:「陪伴我的小朱知道我愛尋農舍,帶領我們翻過兩個松林高坡,來到一戶她相熟的農家」,那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在那裡他細緻描述了環境和農家的生計,看出他們對生活的滿足,肯定這是勤勞的成果,他認為「人生的幸福,不決定於物質生活的奢華程度」,他對細節的觀察十分準確,其中老農將挖出的春筍用幾根苧麻捆紮,又找來一段絲瓜絡纏在手提處,以免麻勒手,他說小朱為她準備了迎客佳品,回到家中,春筍鹹菜燒的麵條,讓吳老師嘗了鮮,他說這是他吃過最鮮的筍了。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寫生中,吳老師對大自然的美有一種特殊的感應,能在眼前平凡的場景中迅速找出美的能力,他說學畫的人:要見人之所不能見,聞人之所不能聞,感人之所不能感的東西,尤要精觀察,善感受;重重茶山中,種茶人古屋石牆成為一幅速寫的主體,他始終把生活的氣息作為描繪的重點,他對一般的名勝也只是大略地看一看,但也畫了一幅「石樑瀑布」,而他真正的著眼點在於一般畫家並不在意的山村村落。

他在記游中稱我為熱心的朋友,想帶他游遍天台山勝跡,去了寒岩,是個名勝所在,是寒山子清修地方,他粗略看過,匆匆下山,來到途中名叫張家桐的地方,吳冠中老師興奮了,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背靠山岩,建立在高低曲折地基上的古老山村,隱現於大岩石之間,入村,村裡有巨石,池塘,棕櫚,野藤……處處入畫,因為具備塊面及點線之多樣形式變化,且男女老幼相呼應,老牛,犢子隨處走,生活氣息十分濃厚……他認為這個山村的美是真實的,舊和臟不能掩蓋山村本質之美」。第二天再次來畫了整整一天,僅張家桐一處畫了十來幅速寫。我在一邊看他怎樣選景,怎樣改變角度和地點,怎樣取捨,這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使我受益無窮。當中啟示了吳冠中老師的美術觀念和創作手法,後來我多次去張家桐,將他的作品對照他的寫生場面,逐漸理解和接受他的啟示,吳老師說這個地方,真正具備了美的要素,可以讓寫生的人隨意發揮,是個理想的美術學院寫生基地!以後我去了多次,每次寫生都有新的收穫,吳老師發現了九寨溝,同樣發現了張家桐。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是一個另他動心的山村,是他天台行畫得最多的地方,許多畫幅反覆在他的作冊中出現。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速寫

最後吳老師改變了行程,取消了雁盪的計劃,六天都在天台山,因為他說天台山太美了,他回去要寫一篇文章,介紹天台山,新觀察一直向他約稿。

寫生回來間隙,他點評我的玻璃雕刻,在我的金魚上,畫了幾筆水紋波,幾根線使畫的形成一個新的整體,幾條線把畫畫活了。

他為我們十來個學生講課,聲音十分洪亮,彷彿在美術學院的大講堂上講課:講點、線、面的畫法,講黑白灰的調子,講平面分割,講如何觀察,如何取捨,如何構圖,如何突出「畫眼」……

餐前飯後也講一些畫壇的趣聞逸事,我一一作了記錄,可惜多次搬家,筆記一下子找不到了。他講,如何為范曾評教授他帶頭投了第一票,講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畫大幅「長江三峽」,本來要畫三個月,做國宴的廚師天天變著菜譜,他怕吃人家太多了,太麻煩了,抓緊畫了一個月就完成了任務,悄悄地離開。後來有的畫家朋友問他你畫的三峽在那一段,我怎麼也找不到,他講在我的構思中……。

吳冠中:天台張家桐 眼中紙上都是美

吳冠中 張家界

第五天去了百步村,坐渡船,找尋古村落,畫了松林。歸來,吳老拿出二幅北京帶來的畫,用鋼筆落款,一幅題上:全才惠存,一幅寫下:小朱留念,並清理了二十餘幅畫稿,將他選出的12幅讓我去複印一份,叮囑要複印得黑一點,然後用水筆題上他的簽名,留給了我,這是一代大師的天台山寫照。

5月2日是第六天,分別時,吳老師主動提出與我倆合影。回去北京不久,收到他寄來的合影照片,之後《新觀察》發表他的散文《天台行》。

9月吳冠中老師的香港回顧展大獲成功,從此名馳中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歷代畫論(連載20)唐宋:《畫墁錄》(宋)張舜民 撰
不懂油畫不要緊,美!你一定懂!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