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香永存萱蔭樓

書香永存萱蔭樓

書香永存萱蔭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沐浴著暖暖的陽光,我緩緩地步入了蓮橋第街區。所謂蓮橋第街區,除了蓮橋街本身外,還囊括了周邊與之相通連的毛衙街、牌樓巷、五台巷、塔影巷等十餘條小街小巷。「一條蓮橋街,千年寧波史」,確實,這7公頃之地,光列入市級保護的古建築就有23處。這一座座古樸蒼老的深宅大院,如果深深細細地探訪,都多多少少或傳奇或榮耀地隱含著故事,許多文人墨客、仁人志士都在這片故土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痕。我欲尋覓的是毛衙街上的「萱蔭樓」。

在寧波城市化進程的大潮中,昔日這裡低矮破敗、一如衣衫襤褸風燭殘年老人般的民居都已拆除,代之而起的是已經基本修繕和改建完成、諸多保存下來、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明清古建築。它們涅槃重生,欲再現昔日的英姿。蓮橋第街區如今已成為寧波歷史的一個縮影。

書香永存萱蔭樓

我找到了毛衙街,但已覓不到萱蔭樓的蛛絲馬跡。新建的翰香小學和已修繕的高高的馬頭牆,告訴我萱蔭樓已經煙消雲散了。說萱蔭樓也許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如果我說一本書《天工開物》,那上過中學的人一定都知道的。這本由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書,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科技著作,被歐洲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對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對中國古代的各種手工業技術進行了系統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天工開物》如今傳世的版本有15種,而最初最珍貴的是塗本,此後的所有版本都源於此。萱蔭樓的主人李慶城就收藏了塗本。

書香永存萱蔭樓

萱蔭樓主人李慶城,字連璇,寧波人,家居毛衙街。李幼年喪母,刻苦勵學,對中國典籍倍加喜愛,遂對藏書痴迷一生。李氏與蔡鴻鑒為姻親。蔡鴻鑒,字蕭卿,號季白,也是寧波人,家居上海,是清末有名的藏書家。蔡自幼喜好讀書,藏書甚豐,在上海滬西建有「墨海樓」,喻藏書之深廣和富裕,專事收藏珍本古籍,先後藏書近10萬卷,31000餘冊。其中,大多為鎮海藏書家姚燮「大梅山館」和盧址「抱經樓」散出之書,故其有繼「天一閣」、「抱經樓」之後第三大藏書家之號。

李蔡兩家聯營錢業。1929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國際金融風潮波及,錢業倒閉,蔡氏瀕於破產,不得已將「墨海樓」藏書全部作價銀元4萬抵於李氏。李氏遺孀方夫人平生喜愛文學,於是出資收購。辟毛衙街住宅東首明軒樓房三棟為藏書樓,並命名為「萱蔭樓」,意為:希望以母氏所藏的珍本書籍傳之於繼子慶城及後世,永不衰替。萱蔭樓的藏書交由塾師蔡和堅打理。蔡和堅乃蔡鴻鑒的胞弟,老成博學,經一年多的辛勞,全部藏書分類編目完成,共十二卷,2879種,30431冊。其中有《明實錄》、《國榷》、方誌和詞曲等。版本有宋、元、明刻本、精抄本、名人稿本等,尤以明刻海內孤本《天工開物》最為著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慶城母子姐弟全家遷居上海,藏書函托李慶坤(李慶城的胞兄)。李慶坤將全部藏書水運至風嶴市,藏於一所錢莊的樓房。據李慶坤回憶,因藏書避難,他得以有機會翻閱部分珍本。那些書檀香作函,牙籤錦裝,棉紙朱欄,丹書實錄,他一直記憶猶新。此後,寧波淪陷,但藏書經錢莊主的精心保護也無損傷。1942年,李慶城託人幾經輾轉又把全部藏書運回寧波萱蔭樓。歷經戰亂,幾度風險,所幸藏書毫無損傷。

新中國成立後,李慶城一家仍居上海。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指派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鄭振鐸和故宮博物院兼北京圖書館負責人馬衡專程到寧波,通過當時的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部長到效實中學找到李慶坤,商談如何同李慶城聯繫,將萱蔭樓藏書轉讓給國家管理的事宜。李慶坤給他們介紹了李慶城在甬的管家胡某,請胡赴上海向李慶城面陳中央人民政府的意思。後又在浙江省教育廳廳長沙文漢以及徐森玉、唐弢等著名人士的促成下,鄭振鐸與馬衡在上海同李慶城會見。李慶城當即表示願無償將萱蔭樓全部藏書捐獻給國家。後藏書由政府專運至杭州,暫寄存於浙江圖書館。經按書目分類檢點整理,將其中宋、元槧本及大部分抄本和明清槧珍本運入北京圖書館,珍藏於善本部,這中間就包括了海內孤本《天工開物》。一部分明代歷朝皇帝實錄的明抄本,包括世所僅見的《建文實錄》的明抄本、明嘉靖抄本《蘇氏易傳》、明刻本《明史概》以及姚燮大梅山館舊藏的《粢花齋四種曲》等數百種善本,則留藏於浙江圖書館。而李慶城本人經政府安排在浙江圖書館工作,後調至上海圖書館繼續工作。卒於1955年。

「書藏古今」,寧波真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如果把寧波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藏書樓排成一排,那麼,它們無疑是蔚為壯觀的。曾有有心人做過統計,寧波歷代有事迹可考的藏書之家有154家,有名可稽的藏書樓40餘處。綜觀寧波藏書歷史,宋以前以虞氏家族和林鼎藏書為主;北宋以樓郁、陳謐藏書為最;南宋有被稱為「南樓北史」的樓鑰「東樓」和史守之「碧沚」藏書;元代有「藏書甲浙東」的袁桷「清容居」;明代初年以豐坊的「萬卷樓」為最,後以范欽的「天一閣」數第一;清代寧波藏書進入全盛,陳朝輔的「四香居」和陸寶的「南軒」僅次於天一閣。另有為數不少的書樓藏書量在5萬卷至10萬卷之間,如黃宗羲的「續鈔堂」、萬斯同的「寒松齋」、全祖望的「雙韭山房」、鄭性的「二老閣」、盧址的「抱經樓」、姚燮的「大梅山館」、黃澄量的「五桂樓」、徐時棟的「煙嶼樓」、蔡鴻鑒的「墨海樓」、董沛的「六一山房」等;繼後著名藏書樓有張壽鏞的「約園」、李慶城的「萱蔭樓」、秦潤卿的「抹雲樓」、朱鼎煦的「別宥齋」、孫家溎的「蝸寄廬」、馮貞群的「伏跗室」等10餘家。

徜徉在已改造一新的毛衙街,想覓見一絲萱蔭樓的痕迹已是徒然,就像寧波歷史上眾多的藏書樓,大多已煙消雲散,碩果僅存的除了「天一閣」,也不多見了。但這諸多的藏書家為我們保存、流傳下來的大量珍貴古籍、歷史文獻,不但成為了現代許多圖書館的鎮庫至寶,這些精神財富對我們現在的社會文化發展也是永照千秋的。令人高興的還有,寧波愛書、藏書的優秀傳統並沒有斷層,許多尋常百姓家裡都有藏書。近十年來,寧波市、區兩級也開展過多次藏書之家評選活動。迎著依依斜陽,我踱出了蓮橋第街區,萱蔭樓已然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但它留下的書香會永存千秋。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還原王圓籙本來面目
跨越241年,她讓這本古籍變得「活」起來!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