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兒科醫生媽媽:家長購買母嬰產品感到失望的背後原因和解決辦法

兒科醫生媽媽:家長購買母嬰產品感到失望的背後原因和解決辦法

3月初,在「育兒互助」家長社群內,發起「3.15母嬰用品大調查」之「問題大發現」,《兒科醫生媽媽:315母嬰用品大調查,問題大發現,購買請三思!》這篇因為趕著315前夕出文章,所以,還有很多數據沒有詳細分析,還有很多想法沒有仔細梳理。其實,這次問卷調查的結果,讓我感到意外而驚喜(確實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結果)。給我的「驚喜」是,實際遇到質量問題很少(或者很難發現),給我的「意外」是「失望」這種很主觀的東西成了吐槽的主要方向。

一位發改委的朋友留言給我,說「這篇調研報告很有價值,數據採集的角度很全面,切入點找得很好,應時應景。不足是,數據分析了,現狀描述了,但對深層次的原因沒有進一步深入分析。症找到了,葯呢?」

於是我開始重新在數據和結果中「尋找病因,尋找良藥」!

家長購買母嬰產品感到失望的背後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可能:

1、家長不成熟的育兒心態。

新手家長因為育兒知識匱乏,一旦遇到一些疑惑問題,無助焦慮時,尋找產品成為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路徑依賴;

新手家長因為育兒經驗不足,時常遇到各種未知情況,束手無策時,尋找產品成為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救命稻草。

一些母嬰產品恰恰迎合了家長們此時的心理,「用了總比沒用好」「不試試怎麼知道」是家長們的普遍心態,甚至認為這些母嬰產品是解決燃眉之急的當然之選。

2、家長盲從的購物心理。

家長更多注重的是解決當前眼下的問題,購買產品時注重短期作用,沒有考慮遠期風險。

家長更多側重的是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尤其當家長幼年曾經歷過物質條件匱乏,歲月留下的遺憾會變成彌補孩子的衝動。

商家的營銷宣傳能夠不斷喚起家長的購物慾望,「不讓孩子遺憾」「不能比別家差」也是家長們的普遍心態。

3、商家對產品的過分宣傳。

除了上述心理導致不理智的購物行為之外,媒體廣告對母嬰用品的過分宣傳,誇大作用,隱藏風險,讓家長篤信其神,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並沒有那麼好,甚至問題頻出,前後落差比價格太貴還來得更加令人失望。

可能的解決辦法

作為家長:

1、育兒遇到問題時,是否先去諮詢靠譜的醫生專家,了解還有哪些解決辦法;

2、準備動手購物前,是否先去諮詢靠譜的專業人士,了解使用產品可能隨之帶來哪些問題;

3、當發現物品沒有幫助時,繼續積極尋找其他解決途徑(返回1 和2);

4、當發現效果小於期待時,可能提醒我們需要調整對孩子的期待,孩子可能需要更多陪伴,此時的落差感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

作為商家:

其實顧客接受的產品教育很少,才會經常覺得買錯;廣告提高了顧客的期待,顧客會因為覺得沒有滿足期待而感到失望,所以,廣告未來方向的應該轉到多做產品教育,而不是一味去提高顧客預期。

微博、微信或微訪談,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能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fishfarocean@sina.com

【蝦米媽咪】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媒體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新浪微博十大醫療影響力大V(新浪微博:@蝦米媽咪),搜狐醫療行業最佳自媒體人(搜狐自媒體: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的精彩文章:

TAG: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