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擁兵300萬號稱「世界最強」的法國陸軍,為何會被德軍迅速打敗?

擁兵300萬號稱「世界最強」的法國陸軍,為何會被德軍迅速打敗?

回顧整個二戰史,有兩場戰役對世界格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前者是發生於1940年5月的法蘭西戰役,後者是發生於1942年年底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對法國的全面開戰標誌著此時的德國已經完全被瘋狂的納粹民族主義思想所控制,為了擴大向全域爭霸的最終目標前進,德軍不惜與整個西方世界大打出手。

其實,在1939年德軍吞併波蘭後,其統帥部曾試圖與英法等國協議談判,希望獲得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對德國既得利益的認可,可是以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德軍的行為感到極為憤怒,並且隨即向德國宣戰。

此時的法國陸軍擁兵300餘萬,而且還有數十萬英軍、比利時軍等外援力量協防,所以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德軍想憑一己之力徹底打敗法國根本就是痴人說夢。而對於到底要不要向法國全面開戰的問題上,德國最高統帥部與軍方高層的人士發生了極其激烈的衝突,在多數高級將領看來,向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採取大規模突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旦戰事焦灼後,蘇聯完全可以複製一戰的戰法,從德國後背對其進行偷襲,那樣德國將重蹈覆轍,只能投降。

從裝備上來說,1940年的德軍裝甲部隊還沒有裝備後來威震四方的虎式坦克,只有各型豹式坦克的改進型,而且在空軍上面對英法聯軍根本沒有任何優勢,所以要想取勝,德軍只能在戰略戰法上多下些功夫。此時,一名集團軍的參謀長向德軍統帥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以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為主力,越過地形複雜的阿登地區直搗盟軍防禦的薄弱點,這樣既可以繞過法軍重兵防守的馬奇諾防線,而且還可以迅速將其一分為二,繼而逐個擊破。

而提出這個建議的將領就是後來讓盟軍吃盡苦頭的德國頂級軍事天才: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可以說,如果德軍按照原來制定的「黃色方案」向法軍進攻,其結果很可能會遭到徹底失敗,因為這個方案與一戰時期的對法作戰行動計劃幾乎沒有太大改動,所以法國人對德軍的大概戰略方向也是了如指掌,為此做足了應對準備。

因此,在曼施坦因看來德軍如果想拿快速打敗龐大的英法聯軍,除了在出其不意的阿登山區進行戰略迂迴外,沒有其他辦法,因其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曼施坦因最終被其長官勃勞希契將軍調離了參謀崗位,將其貶為波蘭守備軍的一個軍長,遠離了指揮中樞。可是,在前往波蘭赴任的過程中,曼施坦因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作戰計劃,為此他直接找到了元首並向其面述自己的想法。

而此時的元首也感到之前德軍將領所提供的「黃色方案」確實沒有多大新意,畢竟他本人是親歷過一戰的,所以當看到曼施坦因所提供的第二套作戰計劃後,元首感到十分滿意,隨即將其指定為「黃色方案二號作戰計劃」。不久後,一個突發事件的出現讓德軍的戰略準備工作陷入了被動,那就是「黃色方案」的一號計劃因一名德軍軍官在比利時迫降時未能及時銷毀,最終落入了盟軍手中。

歷史就是這樣驚人的充滿戲劇性,此時的德軍除了執行曼施坦因所指定的「黃色方案二號」計劃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1940年5月10日,裝備了2700輛坦克、7500門火炮以及3682架飛機的300萬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向阿登地區發起了快速突襲。其中由古德里安所指揮的第19裝甲軍快速向法國縱深推進,其突擊的速度不僅讓英法聯軍感到措手不及,而且也讓德國統帥部感到震驚,如果不是元首在最後時刻下令古德里安所部停止追擊,那麼英法聯軍後來的所謂「敦刻爾克大撤退」將不復存在。

僅僅1個月,德軍在比利時以及法國北部實施的毀滅性突擊已經造成聯軍上百萬人傷亡,其中比利時的所有部隊全軍覆沒,法國也損失了30個師的兵力,英軍的9個師也被徹底打垮,此時的法國北部已經完全被德軍佔領,剩餘的法軍只能依託索姆河沿線阻止德軍南下。6月7日,以隆美爾指揮的德軍第7裝甲師切斷了法軍第10軍團的退路,在法軍殘餘兵力突圍後德軍一路瘋狂追擊50里最終將其全部殲滅。

與此同時,由古德里安所指揮的德軍在強渡埃納河也切斷了馬奇諾防線內法軍退往瑞士的道路,經過激烈的戰鬥後俘虜了25萬法軍。在面對德軍機械化部隊幾乎瘋狂的猛烈打擊後,此時的法軍從上到下已經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可以說此時的法國正在經歷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急,亡國就在眼前。

2天後,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次遷往波爾多,而此時在凡爾登地區又有50萬法軍被德軍俘虜,所以在6月18日,認清局勢的法國當局最終不得不向德國人宣布無條件投降。當一批批武裝到牙齒的德軍士兵走在巴黎大街之時,所有法國人的內心充滿極其複雜的情緒,要知道僅僅100年前,拿破崙率領的法蘭西大軍還是不可戰勝的符號,可是在面對德國人的進攻,沒到一個月的時間擁有300萬部隊的法國竟然淪落到如此境遇。

在徹底佔領法國後,德軍為自己所取得的曠古戰績感到極度興奮,德國國內也對其元首的「超人」魄力陷入無限的崇拜之中,可是遠在東方數百公里外的波蘭,一個對這場戰役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功臣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可以說,真正要了法國命的人並不是瘋狂的納粹,而是制定「黃色方案二號作戰計劃」的曼施坦因。

不過,由於曼施坦因的出身是軍人貴族家庭而非草根納粹,所以他始終無法融入德軍的權力核心,但是就指揮藝術上來說,他的才華足以超過同時代的所有國家將領,可以說如果德軍沒有曼施坦因,德軍的二戰旅程或許就會終止於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之上。以個人的卓越戰略才能為德軍打開全盛局面,又在西線戰局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拖住百萬蘇軍的反擊,為德國增加了2年多的喘息時間,所以在戰後曼施坦因也是唯一一名被盟軍奉為座上賓的德國將領,因為在盟軍的眼中,雖然他是敵人,但是他至少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衍水小生 的精彩文章:

長津湖戰役中,一名華裔美軍用漢語「騙殺」了十幾名志願軍
隆美爾為何能在北非屢次扭轉戰局?因為他從來不按照套路出牌

TAG:衍水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