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紐西蘭代餐奶昔品牌「Smeal」入局功能性食品市場

紐西蘭代餐奶昔品牌「Smeal」入局功能性食品市場

如果要推薦,我推薦玄米抹茶口味。

文 |徐子

一提到「代餐」,很多消費者會直接和「減肥餐」掛鉤。代餐市場的規模並不小,但存在明顯的問題:有品類無品牌,市面的產品良莠不齊,有的甚至被認為是「智商稅」。

代餐產品的痛點也很明顯:口感不好,大豆分離蛋白沖水有豆腥味,因此生產方面傳統的思路是選擇用香精去掩蓋;沖泡不順滑,會有結塊。

在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36氪接觸到一個代餐新品牌Smeal,該品牌創立於紐西蘭。我們也藉機和創始人曹鵬聊了一下 Smeal 的產品設計理念和商業思路。

為什麼要做代餐奶昔?

曹鵬告訴36氪,選擇這個品類是出於幾方面的考慮:1. 代餐產品不是新品類,對消費者也不是陌生的概念,無需做市場教育;2. 原有的產品質量和效果都參差不齊,smeal 希望用科學的方式,在原有的市場中進行產品升級;3. 瓶裝粉末的形式,最便利便攜。

要解決以上問題,Smeal 的團隊自己研發了配方,不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劑,目前有 6 款不同口味的代餐奶昔,但每款在功能性上有所側重,比如抹茶玄米味的加入了益生菌,可可味的加入了神經醯胺,黑豆芝麻的加入小分子膠原蛋白等。食用方法也很簡單,加水,8秒搖勻即可。在產能方面,Smeal 摒棄了袋裝和桶裝,有獨立的全自動灌裝生產線,用瓶裝粉末的形式,平衡功能性和便攜性。

如果說營銷內容決定消費者是否願意「試錯」,那麼口感就是「決定復購」的關鍵因素了。今年4月,Smeal上線了電商渠道,包括京東、天貓、小紅書、網易考拉等平台,目前的客單價在200元左右(6瓶裝的三日清體系列),復購率保持在20%。未來,團隊也有計劃推出價格更低的系列。

獲客方面,代餐和減脂的緊密關係已經不用多說。但在營銷上,團隊不會刻意去強調「減脂」的概念,而是側重展示科學的配比、無添加成分、好喝低卡,以及長達 5 小時的飽腹感。配合內容投放,會通過小紅書筆記,讓用戶自傳播「好喝」和「減脂」的效果,據透露,運營團隊的 ROI 轉化高達 7。

長遠來看,Smeal 並不是要做代餐品牌,而是以體重管理為切入點,成為功能性食品品牌。接下來,新品類將圍繞瓶裝粉末的形式,做更多功能性的延伸,比如滋補保健。初期會以體重管理作為測試市場的入口,做精準營銷和轉化。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創始人曹鵬曾任職于海爾和西門子,才能夠2007年開始連續創業,領域涉及消費、金融和O2O,Smeal 創立於紐西蘭,去年5月團隊把項目帶回中國,做前期試水和市場推廣,目前運營健康,團隊已開啟天使輪融資。

同領域的創業公司,還有創立於矽谷的Soylent、美國的SuperBodyFuel、歐洲的MANA、Huel等;中國市場雖然起步晚,但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代餐市場已有百億元的規模,未來將有望突破千億,相關項目,36氪曾報道過液體便當「若飯」、板栗做食材的西木西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王興的「秘密武器」
5G商機背後,你沒注意到的隱形黑馬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