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職場心理學:為什麼人們往往沉浸於假象,卻鮮有勇氣面對現實?

職場心理學:為什麼人們往往沉浸於假象,卻鮮有勇氣面對現實?

關於行動力,有這麼一句話:「機會是種子,行動是金子」。言下之意是,一個人不但需要機會,還需要有獲取機會的「行動力」。此話不假,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人如果只是沉溺於自己的幻想當中,空有理想而不邁開雙腳,那麼永遠都只能原地踏步。

每一個偉大的人都是用行動去踐行自己的夢想。中國女子職業搏擊第一人唐金的故事或許能證明這一點。

在22歲之前,唐金只不過是一個對武術故事痴迷的普通女孩,她說:「我小時候喜歡讀花木蘭的故事,覺得會功夫的女孩子很瀟洒,周圍沒有一個人會想到日後我會成為一名職業搏擊運動員。」

2007年,年近22歲的唐金來到北京打拚,她的目標是:打入女子搏擊舞台。經人推薦後,她師從意拳名師劉普雷先生學習功法,這是唐金首次有機會真正接觸武術。從進入這行的第一刻起,唐金就鎖定了自己的目標,並且全力去追夢。

敢想敢做,唐金開始了自己搏擊夢。從一個初學者到一個上台比賽的職業拳手,這不僅僅是身份的簡單轉變,更是從身體到精神的一次殘酷磨練。對於拳擊手而言,提升實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而要在短時間內成為冠軍,更是要付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唐金從小生長在一個家庭條件不錯的環境當中,沒有吃過什麼苦。在最初接觸到職業搏擊時,她的生理和心理都遭受了極大的摧殘。

但唐金的性格又是倔強的,她自幼不肯服輸。國內缺少女子搏擊運動員,唐金就和男運動員一起訓練,在場上甚至比男運動員更加努力。別人每天訓練4個小時,她就訓練6個小時,別人訓練6個小時,她就訓練8個小時。別人周日休息,她還在訓練,除了吃飯、休息、訓練之外,她幾乎沒有任何業餘時間。

在擂台上搏殺,受傷也是在所難免的,唐金也不例外。她的眉弓縫過5針。鼻子骨折過兩次,肋骨也斷過。但相比於心中的目標,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終於,唐金從艱難困苦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中國女子搏擊領域最受矚目的明星,人稱「搏擊玫瑰」。

在成功之後,她回顧自己的成名路時說道:「只要你相信自己並付諸行動,就能不斷接近自己的目標。前進的道路上,沒有失敗,只有放棄。冠軍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並且貫徹到底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活在自己所營造的假象當中,覺得天上會有免費的餡餅,那永遠也吃不到餡餅。怯懦、拖延的性格,會造成一個人的懶惰,無論遇到什麼事,總想著要別人幫自己做,那麼這個人一輩子也沒有什麼出息。就算有理想,也不過是水中花、鏡中月,沒有實現的可能。

所以,行動力一定要強,想要成為什麼人,想要做成什麼事,心裡決定了,就在當時當刻就開始行動,從最基本的事開始做起,從最平常的行為開始改變。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心中的夢想彼岸。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心理學家指出「三步法」。

第一步,找出實現自己理想的條件。先把前期條件找清楚,才能夠將理想分解為一個個細化的小目標,然後有的放矢,一點一點地積累,夢想自然會實現。

第二步,要對自己狠一點。確實,付諸行動很痛苦,很難受,但是不經歷蠶繭里暗無天日的涅槃,怎能在以後成為最美麗的蝴蝶?在職場當中,如果你每天都只是得過且過,能拿60分,就不去追求100分,那怎能成事、成才。

第三步,無規矩不成方圓,要給自己制定一個非常詳細的時間表。在什麼時候該完成什麼,必須要完成什麼,都寫在紙上。一個夢想,乍一想,可能覺得遙遙無期,但實際上,一旦我們將它分解開了,會發現其實完成它、實現它並不是什麼難事。

把自己的夢想牢牢記在心裡,開始行動吧。每天行動一點。終有一天夢想會實現。每天什麼都不做,只是空想,夢想終有一天會被現實擊破打碎。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注我的文字,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好未來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一件善事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佛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行;與人方便,也就是與己方便

TAG:職場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