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被俘供詞

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被俘供詞

圖: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

導讀:洪仁玕被俘後,曾由席寶田、許本墉、沈葆楨先後分別提訊,均有供詞。或為錄供,或為親筆。除《干王洪仁玕親筆供詞》有刻本及英文譯本傳世外,其餘錄供,人所罕知。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三冊,據台灣「故宮博物院所藏原件」刊出三種。

(一)

同治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南昌府提訊逆酋洪仁玕供:年四十三歲,廣東花縣人。父母均故,兄弟四人,長次均故。三兄仁琅,小的第四[1]。娶妻張氏,生有三子:長子桂元[2],年十四;次子蘭元,年九歲;三子芝元,去年生的。

小的讀書,屢試未售。偽天王洪秀全及這位偽恤王洪仁政,都是堂兄弟。那偽天王的兒子,名貴福,誕生時,有群鳥集於屋上,飛鳴數日,眾人皆知。偽天王因要把他兒子取名,小的就預寫紙條多張於筒內,用筷鉗起,得天貴二字。偽天王不知何意,改取貴福二字。

去年十一月,小的往丹陽常州摧(催)兵,救援南京,把家小留在南京。嗣因丹陽常州難守,改到湖州府。便隨幼偽天王來江西,由新城到石城高田地方,本月十三日小的被官兵查獲[3]。幼偽天王亦被官兵衝散,現在駐紮何處,小的實不知道。

圖:太平天國運動

(二)

同治三年十月初六日本部院提訊逆酋洪仁玕供:四十三歲,廣東花縣官祿埠人。祖籍嘉應州。八歲讀書,二十二歲以後訓蒙。考過四五屆,未曾進學。老天王是我堂兄,長我九歲,他從前也是讀書講究文章。我少時從他受學一年,當時只是為人忠信,未見奇異也。考到三十四五歲,也沒進學。後來得九本書,名《勸世良言》,書內說這拜上帝的道理。天生他聰明,從此大澈大悟。那道理就是《書經》內說的:「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恆性」之意。乾吾父也,坤吾母也,故稱天父。

人都是天生的,耶穌頭一個發明天理,故稱天兄。雖敬奉耶穌,卻與外洋的天主教辨真教微有不同。究竟與孔孟敬天畏天一樣道理。老天王本名仁坤,是年大病,夢上帝叫他作秀全,命他雲遊天下,日後為太平天子。我從此亦學拜上帝。老天王雲遊湖南各處[4],我捨不得老母,未能隨他。

老天王金田起義時,有知縣下鄉查訪,因無實在行跡,就瞞過了。我怕家裡坐不穩,到廣西尋他,他往湖南去了[5]。我想學了本事,將來輔佐他,就回廣東,到香港洋人館內教書。學天文地理曆數醫道,盡皆通曉。洋人知道是老天王之弟,另眼相待。住香港四年,故與各頭目多半相識。其國中體制情偽,我亦盡知。

圖:金田起義

後來老母死了,我由南雄過梅嶺,來江西至饒州, 有水師哨官鄭姓,是我同鄉,請我辦文案,連教讀,住了幾個月,鄭哨官回廣東去了[6]。我到湖北黃梅縣為覃知縣的侄兒醫好了病,得了許多謝金。那知縣看我做的詩,說我才學好,薦我到羅田縣辦書啟,羅田縣也是廣東人,因他尚未到任,我聽見張家祥圍天京甚緊,放心不下,遂將所得謝金,假辦貨物,搭貨船到天京。

老天王見我才學,大加讚賞,封為干王,總理朝政。外洋人就把我家眷由輪船送來。陳玉成打江北,李秀成打湖北江西蘇杭,都是我的計策。我本想與外洋人連和,取武漢荊襄,扼得全個長江,再由四川下陝西,東向。那李秀成偏要與洋人為難。我將洋官都請來蘇州講和,被他鬧散了。他又貪樂蘇杭,不顧江北天京,事就弄壞了。

今年老天王因援兵不到,命我親身來召諸王。不料老天王升天,天京破了。幸小天王出來,也是絕頂聰明,我看一行書,他看三行了。出湖州時有十二三萬人,到石城不過萬人,廣老二三千人,三江兩湖的七八千,都打零星四散了。我服侍小天王寸步不離,我被擒後,不知何處去了。那昭王的印,是未發給他的。先發的有雙龍無雙鳳。南方主帥的印,是小老虎黃十四的,我們極重此印,若未給帥印,雖封王亦無多兵。我鞠躬盡瘁,只求速死。

(三)

同治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南昌府復訊洪仁玕供:小的在香港共有七年,中間到過廣東東莞縣醫卜一年,併到上海教讀二年,嗣聞偽天王洪仁坤即洪秀全已在南京建都,他既創業於前,我何妨續之於後,就要前往南京,找尋偽天王。其時那夷長理雅各已回本國,那詹馬士勸小的不必前往。小的不聽,把家小仍留香港,那詹馬士想到南京開禮拜堂,就結交小的,送給盤川,小的就從香港動身。……行至安徽長塘河地方,有堂兄偽天王派了偽賜福侯黃玉成在那裡駐守。小的向他通了姓名,及投奔偽天王來意,並在衣襟中取出自己履歷,交給那賜福侯,帶小的於己未年三月入南京。

見了偽天王,彼此悲喜交集。偽天王詢知小的在外洋多年,見識甚廣……正無人辦事,就大喜封小的為干天福。是月二十九加封干天義,兼九門主將銜。至四月初一日,就封小的為開朝精忠軍事頂天扶朝綱干王。

圖:干王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

那時南京自偽東王死後,翼王出京,一切軍務系五個主將做主。那五主將看見偽天王未及一月,封了小的王爵,均有不服之色,偽天王就傳令到教堂齊集眾官,令小的登台受印。偽天王對眾飭諭,京內不決之事,問於干王;京外不決之事,問於英王。小的見眾人不服,原不肯受。偽天王說風浪暫騰久自息。於是小的登台受印,對眾說了些道理。並把東王制度從新議論了一回,又把從前的案件批詳榜示。眾人見小的萬人之前,談論無錯,就稱小的為文曲星。

那年南京被張家祥圍困,僅有一線浦口之路可通無為州糧道。偽忠王問計於小的,小的叫偽忠王往攻湖州蘇州之虛,則張家祥必撤大兵往救,京圍自解矣。偽忠王就棄了浦口,假扮官兵,帶了五六千人到杭州,用地雷轟塌省城,滿洲城不能破,敗出。偽忠王由小路回京,走句容,願意不在得疆土,而在解京圍。張家祥聞杭州失守,撤兵解圍[7],那李世賢由燕子磯及偽忠王之兵都到南京,放火為號,南京出兵夾攻,以致張家祥於三月二十五六日大敗退扎丹陽。那上海本有夷人,偽忠王帶了二千人想破上海,被夷人空城計敗回。偽忠王於庚申年五月破蘇州。小的想與夷人和好,親到蘇州,夷人聞偽忠王有洋人只好打不好和的話,以致不能得上海。

至那年八月,小的轉回南京,那廣西老賊,都是開國的功臣,各顧自己,不顧大局。見小的言語公正,都想推小的出京,而偽忠王偽英王又不能依小的計議,以至今日之敗。夷人把小的家小從香港送到南京,小的酬謝銀二千兩。

註:

[1]、據華南師範學院歷史系印《洪氏宗譜》(校補本)載,洪氏十五世洪名揚共生五子。其譜文如下:

十五世名揚 乾隆戊戌年陽壽五十八歲國榮長子,配劉氏 早喪;溫氏 溫氏乾隆辛丑陽壽七十二歲咸豐癸丑年終;

溫生五子:仁瑞、仁球、仁琅、仁玕、仁琳。

[2]、洪仁玕長子名洪葵元。

[3]、據江西巡撫沈葆楨同治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席軍翦除湖逆搜獲偽酋折》,洪仁玕於同治三年九月初九日(1864年10月9日)被俘。

[4]、據《太平天日》,洪秀全與馮雲山等由廣東省城、繼由順德復旋迴,轉游南海、番禺、增城、從化、清遠、英德、函江、陽珊、連珊、白虎圩、八排、蔡江、珊徑、石田、荔枝鋪、金庄、南豐、魚撈、封川、容圩、藤縣、大武、木落、蒙圩、桂縣賜谷村,不見有去湖南的記載。(避西王蕭朝貴諱,改貴為桂;避南王馮雲山諱,改山為珊。)

[5]、當時洪秀全率領太平軍尚在廣西境內。

[6]、洪仁玕到饒州後,參與水師哨官鄭姓的文案,與《洪仁玕自述》「到饒州蔡康業營。八月與天朝輔王,在景德鎮打敗仗,棄行李一空」之說不符。

[7]、清朝江南大營派出救援杭州的是提督張玉良部,而不是張家祥(國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彭德懷自述(4)》
馮學榮:日俄兩國爭霸是東亞近代史的本質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