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菲特:資金控管分兩階段,專款專用和可承擔風險

巴菲特:資金控管分兩階段,專款專用和可承擔風險

巴菲特認為,資金控管分兩階段,專款專用和可承擔風險。

第一階段資金控管:專款專用

在資金控管上,我的第一階段資金控管為源頭控管,透過記帳將投資資金與生活資金分離、專款專用。在投資資金不涉及生活所需資金下,就可以避免當投資遭遇系統性風險及企業非營運類風險時,基本生活品質受到巨大影響。

生活與投資資金分離、專款專用,投資資金不影響生活資金,讓投資更輕鬆,完成長期投資。

第二階段資金控管:可承擔風險

「投資一定有風險!」是在購買金融商品時,銷售機構一定會告知的事項。 在多數投資人都幻想著要完全規避風險下,為了規避風險,諸如保本這類的投資術語,就相當的容易吸引到投資人的目光。

但營運風險是小事,看得到的風險也是小事;最怕的就是非營運風險及看不到的風險,例如經營者掏空或者員工偷盜,但這類資訊是完全無法掌握的。

因此在投資市場中,團隊並沒有保本這概念,因此在開始投資前,團隊做的是不幸遭遇到風險時,將最大損失「鎖」在可控制範圍內,也就是投資總資金金額內。

因此對於需保證金擴大槓桿、有時效的投資商品,因為在承擔風險時,都有一定的機率會讓損失大於投資總額,基本上就不屬於可投資的標的。

在投資個股的資金控管中,納入了銀行授信規範中,對單一企業、單一集團的授信總額度的限制,這在銀行授信中是避免授信風險過度集中;但在投資上,就變成了降低單一企業營運對整體資產變動及整體股息收益的影響。

畢竟身為一個散戶投資人,要全盤了解一家企業的整體營運內容總是有困難度,在資訊不對稱極有限資訊下,依據不同個股資訊取得的容易度及了解程度,給予不同的額度,也就是「單一標的可承受的總損失」概念,如此可將單一企業對整體資產損失的影響,限縮在一定的額度內。

範例:

依一年可獲取的現金股利金額為單一企業投入總額限制,例如目前年領50萬現金股利,則單一企業總投入金額就不超過50萬;因此,萬一不幸這家企業因非營運因素經營不善,最大的損失也就鎖在了50萬。即使企業營運不如預期,也因單一企業總額控管,即使停損,對整體資金的影響程度也能掌控。

而當總投資資金還不大時呢(例如小於100萬)?那就以總操作個股數不超過5檔的前提下分配單一企業投資總額。

當然,隨著持有時間對該企業的了解程度越多及投資資金的增加,後續單一企業投資總額就可以隨之動態調整,擴大實質收益及穩定整體資產品質。

掌握2個資金控管,長期參與股市獲利分配

在2個資金控管下,確實的掌握自身財務狀況,在投資時,便可以將最大損失鎖在不影響生活的範圍內,不會有被市場淘汰出局(破產)的機會。

當股價向下修正、套牢時,因標的整體營運仍具基本獲利能力,就可以在不受生活壓力下,穩定、持續的加碼;且在配息做為投資本金回收下,投資總額的空間亦同時空出,便可降低單位持本及擴大持股股數;而當股價向上攻堅時,也因具相當持股規模,在股價相對高/最高點時獲利了結時亦享有相當的價差投資效益。

透過專款專用、持續的資本配置,擁有穩健的「糧草」,就可以穩穩的向外攻城掠地,也不需為了指數位置,考量要留多少現金、留多少股票,進而長期參與股票市場的獲利分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狀元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巴菲特:100%持股,你就會睡不著嗎?
2萬4千元買入2張股票,仿效巴菲特13年不賣,獲利高達432%

TAG:文狀元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