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9.6分新美劇:真正危險的,是人的謊言

9.6分新美劇:真正危險的,是人的謊言

在《權力的遊戲·8》出現一些爭議時,同屬HBO 的《切爾諾貝利》又贏得美譽。

新劇首集IMDB評分9.3分、爛番茄評分為95%、豆瓣評分9.6。

「年度神作」「新劇之王」的稱讚接踵而至。

很多人看完後的感受都是:

這簡直像是一部讓人透不過氣的恐怖片!

從名字可知,《切爾諾貝利》講的是1986年前蘇聯發生的那場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

關於嚴重程度,我們找來一組數據:

核泄漏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

27萬人患上癌症;死亡人數口徑不一,有官方說是4千人,第三方說達到了3萬-6萬人

受影響範圍:前蘇聯西部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

超過33.6萬居民被迫撤離

事故發生後,這些人一度被封閉在了「平安無事」的謊言里。

「同樣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災難,我們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是如何沉沒的,卻似乎很少人知道切爾諾貝利是怎麼發生的。

我想要通過這部劇來填補這個空白。」

談到拍攝這部劇的原因時,導演 Craig Mazin 如此說道:

「在切爾諾貝利,真正危險的並不是核輻射,而是人的謊言。」

0 1

事故的發生

時間是1986年4月26日凌晨,

夜空中突然閃起一團異常的光亮。

在核電站的控制室里,人們面面相覷。

一個人拿出輻射測量儀,

數值直接爆表。

堆芯已經被完全炸開

.........

時間過去一個多小時,

外界依然對核泄漏的發生一無所知。

趕來的消防隊,以為是在救火。

有人無意碰到地上的」石塊「,手開始潰爛……

他撿起的是帶有高強度核輻射的堆芯碎片。

死神就在他們身邊,但整個現場無人知曉。

附近的市民出來圍觀」火災「,

還有人讚歎這個場景很美。

灰屑紛紛揚揚,

落在女人的頭髮上,孩子的臉上……

他們不知道,

那其實是核泄漏引起的放射性塵埃。

0 2

謊言贏了

官員們趕到廠長處聽取事故情況彙報。

廠長向官員們保證,事故已經被控制住。

有人在來的路上看到不少嘔吐、灼傷的人。

他建議立刻開始撤離群眾。

但老領導發話了:

話畢,大家站起來整齊地鼓掌。

對於這場戲,導演解釋說:

「在災難的另一頭,你看到國家仍在拒絕接受並試圖壓制真相。

他們的第一直覺是:不要告訴任何人

那位老領導代表的是某種可以一直追溯到俄國革命的哲學。

但隨後,他又補充了一句:

「你可以壓制信息,但你無法阻擋核同位素。」

0 3

謊言的漏洞

一位反應堆專家被通知

加入中央任命的事故處理委員會。

他仍然被告知只產生了輕微污染,

輻射只有3.6倫琴。

但他說,「這已經很嚴重了,應該通知疏散」。

這時,對方打斷了他:

「你在這個委員會中的作用就是

應對反應堆產生的功能問題,

沒有其他任務。」

「政策更不是你可以討論的問題,明白嗎?」

死亡來了,新一天來了。

市民們依然毫不知情。

他們像往常一樣趕去上班。

孩子們在上學路上三兩成群。

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他們沒注意到載著核物質的雲朵已逼近市區。

在其下方,一整片森林正快速地死去。

劇中這個場景讓人想起阿列克謝耶維奇在《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中的描述:

「輻射使森林裡的動物生病了。這些動物無助地四處走動,眼神也充滿悲傷。獵人們感到害怕,也捨不得射殺它們。」

書中提到當時的市民什麼公開信息也得不到,他們決定追隨鳥的軌跡。「只要有麻雀和鴿子的地方,人類就可以生活。」

但是,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鳥有時會不停地朝車窗撞來:「好像瞎掉一樣。那些鳥不是瘋了,就是打算自殺。」

0 5

都飄到瑞典了

事故的原因是當天凌晨,核電站工程師要為反應堆做一個供電調試。但因為設計缺陷和操作失誤,導致了一場高壓蒸汽爆炸。

這場爆炸把控制箱上1000噸的蓋子直接炸飛,反應堆的頂部也被炸沒,導致核心直接暴露在了空氣中。

爆炸發生當天,唯一的現場快照。受輻射影響,相機幾乎無法成像。

在《切爾諾貝利》開播前,導演說:

「我們希望儘可能地忠實歷史。我們沒有做任何強行增加其戲劇性的改動。」

事故發生後的很長時間內,莫斯科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等到臨時應急委員會來到事發地,已經是爆炸發生20小時後的事了。

普里皮亞季市離核電站最近。

當天,被蒙在鼓裡的市民還在慶祝五一節。

有些機警的人察覺到危險,他們想要離開,卻發現出城的路都設了路障,已經出不去了

直到第二天下午,市民才收到撤離通知。

又過了2天,核電站方圓30公里內的居民才開始撤離。

為疏散車輛消毒

放射性塵埃隨風飄散,但蘇聯沒有對外發出任何警報。

等到事情暴露,已經是兩天後了。

最早察覺端倪的是瑞典Forsmark 核電站。

他們例行檢測員工身上的輻射值時,發現了問題,並推測出輻射是從蘇聯飄過來的。

在外交壓力下,那天晚上,蘇聯的電視台發布了一條20秒的官方聲明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一起事故, 一座核反應堆遭到破壞。

我們正在彌補事故造成的影響, 所有受影響的人都已得到幫助,我們已經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

蘇聯對切爾諾貝利事件的聲明

因為蘇聯政府遮遮掩掩,謠言和恐慌在國際上如病毒般傳播。

作為應對,蘇聯政府偽造了一段切爾諾貝利電站的現場視頻,告訴國民:

你們看,事情根本不是西方人說的那樣,切爾諾貝利一切正常。」

偽造的切爾諾貝利現場視頻

民眾被穩住了。疏散範圍也沒有再擴大,停在了核電站方圓30公里。

但事實上,輻射所影響的範圍遠超30公里,有數百萬人沒有被疏散,留在了污染區內。

「曾經有一個月,可以買到輻射劑量計,然後就買不到了……」

「你不能寫有關的報道……」有一個記者回憶當時領導對他說的話,「『別忘了我們還有很多敵人,在大海的另一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只能報道好事。」

「這相當於三百五十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他們應該講物理學,談物理定律,而他們卻反倒歸咎敵國,開始尋找敵人。」白俄羅斯前核能研究所主任涅斯捷連科說道。

0 6

謊言的代價

核泄漏事故發生後,電站周圍 30 公里的地方被闢為隔離區,嚴格限制車輛進入。

當時發生爆炸的四號機組現在被鋼筋混凝土封存,下面仍有約 200 噸核燃料。

即使在30多年後, 這個「石棺」外的輻射強度,仍然遠高於安全值。

封存4號機組的「石棺」

《切爾諾貝利》的導演這樣形容核輻射的可怕:

「放射性污染是一種潛伏的危機,因為你看不見摸不著。

而嚴重的輻射中毒可能是最可怕的死亡方式。人的身體從內到外從外到內都會熔化。」

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採訪了上百位親歷這場災難的人,並寫成了一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她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阿列克謝耶維奇著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祖國白俄羅斯,是受輻射傷害最大的國家。

70%的放射核素都降落在了白俄羅斯境內。

在書的開篇,她引用了白俄羅斯百科全書說:

「戰爭時,每四個白俄羅斯人中有一個人死亡;今天,每五個白俄羅斯人中就有一個住在受輻射污染的地區。」

這場事故中受輻射傷害最大的,除了電站內的員工,就是第一時間到場滅火的消防員。

這些消防員在火場工作了5個小時。

在隨後3個月內,有28人死於急性放射病。

消防員暴露在高輻射中

隨後是被從各地調來的軍人參與事故處理。

有人上車時都不知道是來切爾諾貝利的。

他們身上受到的輻射量被視為軍事機密,現場流行一個笑話說:

有一個軍人對阿列克謝耶維奇說:

當時還有人發明了口號:「用鏟子對抗原子」。

為了撲滅反應堆內的大火,軍人空投硼砂中止反應堆的核反應,同時在反應堆底挖一條隧道,用來灌注冷卻劑。

這條隧道用來灌注液化氮

「那些政府委員每天開會時都講得很簡單:『這個任務會需要犧牲兩到三條人命,至於另一個任務則需要犧牲一條。』就是講得這麼簡單明了。」官員索博列夫回憶說。

那些遭受嚴重輻射的人,不僅死況慘烈,還要被灌上混凝土、加上鉛蓋,區分埋葬。

有個傷殘退役的士兵說,「我們很孤單,我們在這裡像陌生人,他們甚至把我們分開埋葬,好像我們是外星人。」

事故發生後,還有60萬到80萬人受招募回到疏散區內清除輻射污染物,被稱為「清理人」。

這當中的10%的人犧牲,16.5萬人落得殘廢。

「清理人」

蘇聯政府將這場事故宣傳成一場戰爭,而偉大的蘇聯人終將贏得戰爭的勝利。

在「清理人」菲林的記憶里:

很多人是懷揣著崇高的英雄夢奔赴現場的。

「去那裡服務是男子漢才會做的事。」

有一個士兵從現場回家後,特意留了一頂帽子給自己心愛的小兒子。

兒子驕傲地帶著那頂英雄的帽子——後來,兒子得了腦癌。

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防護的常識。

當地流行很廣的一件事反而是:「多喝伏特加可以抵抗輻射。」

起初,人們喝的還是伏特加,後來就開始喝一些古怪的東西,比如各類玻璃清潔劑——它會讓你身體疲軟,但頭腦卻痛苦地清醒著。

普里皮亞季市原有約 5 萬居民,他們主要是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

如今這裡是一座無人居住的「死亡之城」。

然而,依然有一些的老人留戀故土,回到這裡來生活。

他們抱怨狼在深夜會衝進他們的院子,叼走護院狗,野豬在空曠的小鎮肆意出沒,但他們依然選擇留在這個封存著他們人生記憶的「遺址」里。

切爾諾貝利的「禁區」,有一些老人回來生活

而在白俄羅斯的撤離區,安娜住在一個沒有男人的城鎮

拉麗莎的女兒一出生就有殘疾。

她認為和核輻射脫不了干係。但政府不承認

「他們拒絕了我四年,一直說:『你們的孩子是先天性殘疾。』」

納迪亞在核事故後出生,因為身體畸形,遭到遺棄。

很多孩子因為輻射而致癌,死去。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記錄了很多這樣的案例。

卡爾金回憶6歲的女兒曾在他耳邊輕聲說:「爸爸,我要活下去,我還很小。」

「我以為她什麼都不懂。你能想像一個房間躺了七個剃光頭的小女孩嗎?七個小女生躺在醫院病房裡……」

「我要作證:我的女兒死於切爾諾貝利核災,他們希望我們忘掉這件事。」

「清理人」生下的孩子,不少有基因突變的情況。

基因學家 Hava Weinberg 曾調查100 名已經遷到以色列的切爾諾貝利營救工人的孩子。研究顯示,在災難發生後出生的孩子出現基因突變的比例,比1986年出生的孩子整整高出 700%。 根據切爾諾貝利兒童基金會報告,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受輻射地 區,過去十年里,醫生髮現年輕一 代畸形病例大幅增長 ;這些病例觸 目驚心,包括四肢畸形、耳朵缺失、 兔唇以及八個腳趾等等。

另一個留在撤離區的母親說:

「我每天都想到死亡,離家時一定穿上乾淨的上衣、裙子和內衣,隨時為死亡做準備。

現在我獨自在森林裡散步,什麼也不怕,森林裡一個人也沒有。」

如今,事故已過了33年,這些污染區依然受到輻射荼毒。

一份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報告說,大約有2萬名當時未成年的孩子,因為喝了受污染的牛奶而患上甲狀腺癌

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烏克蘭部分地區的牛奶放射性水平仍高達官方安全限值的5倍。

當局的修復工作仍在進行,反應堆周圍的土地要恢復再次適宜居住,至少需要數百年,有的認為需要數千年。

普里皮亞季一處廢墟

這是一個關於謊言的代價的故事。

當一群人選擇去撒謊,而另一群人選擇去相信,當所有參與者都消極地傳播這個謊言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謊言是可以得逞的。

但真相不管這些。

在最後,它還是會追上你。

導演 Craig Mazin 如此描述這部劇的主題。

這也呼應了片中一位自殺的官員錄下的一段話:

編輯整理:陣內鸚鵡 張光裕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阿列克謝耶維奇著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photography/chernobyl-tour-ukraine-nuclear-disaster-hbo-sky-tv-series-a8902981.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vvhWXL9Q

https://deadline.com/2019/02/hbo-miniseries-chernobyl-is-as-close-to-reality-as-possible-within-five-hours-tca-1202552863/

https://imgur.com/a/TwY6q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europe/milk-radioactive-cow-ukraine-healthy-dairy-safe-chernobyl-a8388576.html

Lens正在招聘新媒體編輯/資深編輯、

商業策劃、兒童美學職位及實習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有哭有笑,就把原來不懂的事看懂了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努力了也沒有得到回報……」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