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來源: 雷克世界

工業機器人是我國製造強國戰略明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水平是體現國家創新能力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深入實施,為進一步提升國家製造業在全球競爭中的競爭地位,我國大力推動智能製造裝備在傳統製造業中的應用,旨在通過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降低傳統製造業的人力成本、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而工業機器人作為在傳統製造業生產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智能製造裝備,在全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帶動下,市場規模始終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自2013年起,我國已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國。

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已「萬事俱備」

產業政策體系完善。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相關技術的突破,擴大國內機器人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我國已從國家戰略層面將工業機器人納入未來將要重點發展的方向。連續三年持續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產業政策,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推動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國家及地方工業機器人政策梳理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研中心整理

產業鏈布局完整。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勢頭迅猛,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專業機器人園區60餘家,涉足領域涵蓋了機器人本體製造、系統集成、核心零部件等各個環節,發展至今已成為了繼日本、韓國之後,全球第三個具備全產業鏈自主生產能力的國家。

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得益於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傳統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市場需求激增,2018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持了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突破14萬台,市場規模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銷售額達到62.3億美元,繼續蟬聯全球第一的市場位置。

2016-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及預測(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研中心整理

核心技術加速突破。核心零部件受制於人是長期制約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核心因素,但隨國內主力廠商的加速布局,我國已在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技術突破。其中控制器與外資企業技術差距最小,以華中數控、瀋陽新松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在硬體製造方面已實現突破,且部分產品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伺服電機得益於埃斯頓、廣州數控、匯川技術等國內企業的加速布局,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並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配套能力。目前我國擁有具備較大規模的伺服大電機自主生產能力的品牌企業20餘家。減速機屬於技術壁壘最高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目前我國減速機企業主要集中在諧波減速機領域,受益於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住友重機等掌握核心技術的相關企業專利面臨到期,其技術限制有所放鬆,因此,綠的諧波、雙環傳動等國內廠商基於國外企業現有的理論研究基礎,在諧波減速機方面取得顯著突破。精密度更高的RV減速機基礎工藝和結構更為複雜,需要工藝層面的積累沉澱,是我國減速機突破的難點。目前中大力德、南通振康等廠商正在通過採購先進機床設備和檢測設備提升工藝水平,經過數年摸索和沉澱也已初步研發完成試用產品,RV減速機技術正逐步走向成熟。

資本支撐實力雄厚。2015年起我國機器人投融資開始步入快速車道,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我國機器人領域投融資次數超過100次,2018年機器人投融資依然火熱,2018年上半年投融資次數達到63次,融資額約為120億元。

同時,2018年11月我國正式確立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引導資本市場加大對具有核心技術、市場佔有率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機器人作為「硬科技」的典型代表,雖現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盈利,符合科創板上市要求的企業較少,但領域內存在大量高市值、高研發投入的「獨角獸」企業,完全契合科創板支持方向,因此科創板的設立將機器人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了新的機遇。

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融資事件梳理(部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研中心整理

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只欠東風」

整體來看工業機器人發展有基礎、有資源、有市場,只欠實戰東風。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廠商主要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產品多以搬運機人、碼垛機器人、分揀機器人等中低端產品為主。在協作機器人等高端領域與ABB、發那科、安川電機等國際主流廠商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而導致在國內市場,國內廠商與外資廠商市場化競爭的能力不足。雖然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但從市場佔比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所佔份額仍然較低。然而高端市場與中低端市場並不會產生直接的競爭衝突,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強基等重大工程的實施,在中低端領域國產工業機器人已經具備了成熟應用的條件,特別是在一些傳統工業領域,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性能和精度要求相對較低,國產機器人完全可以滿足企業使用需求。因此,國內企業應以更加積極、包容的態度接納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在應用實戰中助力國產工業機器人製造工藝基礎的積累,為國產工業機器人由中低端向高端領域滲透,最終實現「彎道超車」提供機會。

END

看累了嗎?戳一下「在看」支持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蘋果材料回收機器人每年回收120萬部iPhone,俄電視台首次啟用機器人男主播等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