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一種愛,永遠都是給予大於回報的

有一種愛,永遠都是給予大於回報的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有一種愛,永遠都是給予大於回報的,她鑄就堅強、培育勇敢;有一份情,永遠都是灌注生機且驅趕怯懦的,她牽繫一生、溫潤一生卻又無法相伴一生,這就是母愛、母子情。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最堅實的愛

余遠來

有一種愛,永遠都是給予大於回報的,她鑄就堅強、培育勇敢;有一份情,永遠都是灌注生機且驅趕怯懦的,她牽繫一生、溫潤一生卻又無法相伴一生,這就是母愛、母子情

20歲那年,我參軍了。參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19歲那年高考落榜,我只能南下打工。儘管1年時間裡,我成了廠里唯一一個能把13道工序全部拿下的員工,但我不甘心這樣的生活。走進軍營,我成為黃海之濱一個鹽場的新兵。9000畝茫茫鹽田,從整理鹽池、播撒鹽種,到破渣、扒鹽裝車、堆鹽……我都做過。在如滷水般的銹色苦咸環境下,我完成訓練任務後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學習,成了鹽場40年來第一個考上軍校的戰士。之後,從戰士到博士,從學員到教員,我經歷了多個崗位,轉換了多個專業……一路走來,母親一直陪伴在我左右。

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只上過小學,沒有什麼文化。她13歲失去父親,上面的三個姐姐均已出嫁,與外婆兩人相依為命。她19歲結婚,20歲有了我,不久又失去了年輕的丈夫,我的生身父親。21歲經人介紹,帶著我下嫁,她說為了給我一個完整的家,讓我在父愛的庇蔭下健康成長。

母親的勤勞能幹在村裡是出了名的,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被鄉親們稱作「插秧機」,插秧的速度無人能及;她又是「鐵娘子」,上山挑得百斤擔,下田扛得打穀桶;她還是「美廚娘」,燒得一手好菜……她從不知疲倦,永遠都是那麼樂觀。無論幹什麼,母親總要帶著我。她用她樸素的道理教育著我,希望我能快快長大、為她分憂。我跟在她後面喊累,她就不斷地鼓勵我、鞭策我、引導我,讓我逐步學會如何適應苦累、鍛造堅強。插秧時我喊腰疼,她就說「青蛙無頸,小孩沒腰」;打豬草、砍柴我嫌苦,她就說,「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挑水、挑稻壓得我腳步蹣跚、氣喘吁吁,她就說,「男人就要有副鐵肩膀」……母親一邊堅毅地告訴我要學會吃苦,一邊又轉過頭去偷偷地抹淚。

母親對於我的愛,是一般人難以理解到的,因為她還要小心翼翼地平衡與父親的關係,生怕我受到一絲絲不公正的對待。她當著父親的面狠狠地訓斥我,爾後還要找機會安撫我,告訴我最多的兩個字就是「爭氣」。我起先是不能理解的,總覺得很委屈,還曾幾次頂過嘴,惹得母親一邊罵一邊哭,直到最後母子二人抱作一團,痛哭一場。後來,我漸漸地懂事了,也學會了剋制自己的情緒,主動地擔當起家務。6歲不到的我,還不到灶台高,就開始跟著母親學做飯;體重不足70斤的我,就開始跟著母親挑水種菜,收稻子時還要挑100多斤重的穀子上岸回家;從初二暑假開始,我就跟著母親到蔬菜公司摘辣椒為自己掙學費,我一天摘300多斤,甩出大人好幾條街;高中住校,周末回家我就跟著母親上山打柴,掙伙食費。有一次,村裡的元叔看到我們母子倆挑柴回來,當著我們的面掉眼淚,感慨地說:「沒有見過你們這樣的娘倆」。

我當兵幾年後,家裡的地被徵收,母親沒有地可種了。於是,母親便跟妹妹商量著一起開店。起先,我只是在電話里聽她說生意還不錯,她很開心。後來回家探親的時候,我才知道,這背後的辛勞母親是不曾向我吐露過半點的。每次進貨,母親就得頭天晚上坐車,經過幾小時車程,凌晨趕到外地的大市場,像打仗一般在市場里進貨,然後再搭班車趕回瀏陽。一天一夜沒得休息,第二天還要照常出攤。我陪著她在店裡的時候,勸她說不用這麼拚命了。母親淡然一笑,「這點苦算什麼?比種地搞『雙搶』要輕鬆多了。」接著她又頗有感悟地對我說:「做人呀,沒有誰比誰強,就看能不能吃得了苦、吃得起虧、撐得過去。氣最容易泄,誰不想懶下來圖舒服呀?」母親這幾句話言淺意深,很好地詮釋了她的人生哲理:一個人的堅強,並不是一時之勇的突進,而是一生堅持的積澱。回首我後來考研、進機關、當教員的這段歷程,母親予以我的堅強性格是最為堅實的支撐,也是最堅實的愛。

作者與母親唯一一張合影。資料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