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花和柳都是美好的事物,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詩文中也多寄託美好的寓意。如唐代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將柳枝比擬為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宋代陳與義《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將海棠花的朦朧嬌羞比作塗過胭脂的美人。

我們也說了詩言志,須得結合時代來理解,故而朝廷奸佞當道,小人得志的情況下,在曾鞏和蘇軾眼裡,有些時候,即使美好的事物也會蒙上一層奸佞小人的面紗。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例如曾鞏的《詠柳》,,這首詩是曾鞏為數不多的傳世經典作品,是繼盛唐時期著名詩人賀知章詠柳詩之後,又一描寫春柳的力作。然而不同的是,隨風飛舞的柳絮在詩人曾鞏筆下變成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勢力小人。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詩人抓住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讓人讀罷便能看到一個得志猖狂的小人形象。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降臨、柳葉飄零的時候。全詩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以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稍稍得志便猖狂囂張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錢鍾書先生說曾鞏的七絕有王安石風致,竊以為這首詩更勝王安石一籌。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同樣在蘇軾的一首詩中,也用了美好的花影來比喻除之不盡的奸佞小人。

《花影》

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這是一首以花影為題的寫景小詩,也是一首諷刺詩,諷刺那些依仗靠山當權的小人層出不窮,像花影一樣掃也掃不去。這首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全詩自始至終著眼於一個「變」字,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實際上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花影本來很美,詩人卻「幾度呼童」去「掃」,這裡詩人是用諷喻的手法,將重重疊疊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盤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無論怎樣努力,也把他們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來一批。「收拾去」寫太陽剛落,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明月東升,花影再現,徒發無奈之嘆。

詩人巧妙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變化之中,意在言外,含蓄雋永。全詩構思巧妙,比喻新穎,語言通俗易懂,寓意深遠,回味無窮。

蘇軾、曾鞏的兩首詠物詩,以美物喻奸佞,詩雖鮮為人知卻堪稱經典

其實柳依舊是柳,花依然是花,至於你看到的是美人,還是小人,全在你此時心境如何,一切景語皆情語。同時這也告訴了我們事物的多樣性,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當生活中與他人意見發生分歧時,試著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也許你的不一定對,別人的也未必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