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何小米缺貨被罵飢餓營銷,華為缺貨卻被理解?原因無非這三點

為何小米缺貨被罵飢餓營銷,華為缺貨卻被理解?原因無非這三點

小米手機缺貨早已是人盡皆知了,自從小米創立至今始終未能實現現貨供應,始終被外界質疑是一種飢餓營銷的手段,儘管雷軍無數次回應稱,小米絕對不會飢餓營銷,但每年的新款手機仍然需要一機難求、秒售罄。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小米手機搶不到」終究是不爭的事實。但近幾年來卻出現耐人尋味的現象,同樣是缺貨,小米每次都被罵飢餓營銷、耍猴,而華為卻能大家原諒,這是為什麼呢?在筆者看來,無非以下三點:


供應鏈和供貨能力差異化

導致缺貨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零部件供應鏈、生產線產能、貨源調配等,都會影響到供貨效率。缺貨的現象在各大主流廠商的熱門爆款機型發售初期,也越來越普遍,並非小米只有小米會遇到。但在解決缺貨、供應不足時,華為的效率顯然比小米技高一籌。

雷軍曾立下軍令狀,一個月內小米9如果不能完成100萬台,自己就去工廠擰螺絲,但在一番豪言壯語的表決心後,最終卻未無疾而終。從小米創立至今,缺貨供應不足的弊端始終未能得到根除,致使小米被網友們貼上耍猴、飢餓營銷負面標籤。華為在貨源供應、提升常能方面顯然更有力度,自從轉向高端市場後,華為手機的銷量利潤持續增長。

包括華為P20、Mate20都曾出現過短暫的缺貨,但均在短期內得到改善或實質性解決,和小米長時間的一機難求相比,消費者更能感受到誠意。


品牌定位和固有形象

雖然華為、小米同樣是主流的一線手機品牌,但市場定位和品牌形象卻存在兩極分化的巨大差異。除了產品本身外,用戶基礎和自身的品牌形象、市場定位,都能間接影響到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的認可,小米身為互聯網手機的標杆,產品的競爭力側重於性價比,從而導致在大部分消費者看來更加廉價,品牌形象和定位偏向「屌絲化」。而華為恰恰相反,從產品到品牌均在逐步向高端市場靠攏,加上十分注重產品和技術研發,因此將自身塑造為高端的精品國貨,即便是缺貨,也相對更容易被消費者接納。


渠道布局各有所長

互聯網品牌的小米, 主要渠道布局集中在線上市場,而在線下渠道的布局相對薄弱,大部分貨源優先提供到各大電商平台和官網,由於小米手機本身的性價比較高,經常出現秒售罄、一機難求。消費者在線上渠道搶不到,在線下渠道購買又經常會「被加價」,因此不免會引發用戶的不滿。華為、榮耀的雙品牌策略,彼此分別定位於線上和線下渠道,實現市場全面覆蓋,無論是從電商平台、或是線下專賣店都更容易買到自己心儀的手機,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減少排隊搶購的情況。

那麼對於小米和華為的缺貨,大家認為有什麼看法呢?不妨說說你的看法,互相討論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人聊手機 的精彩文章:

馬雲沒吹牛!三年吹的牛已兌現,螞蟻森林未來還有大動作!
不買貴只買對!目前最划算的3款手機,配置設計堪稱完美!

TAG:小白人聊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