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念大連建市120年(三):大連源自青泥窪,1929亞洲之最

紀念大連建市120年(三):大連源自青泥窪,1929亞洲之最

青泥窪的由來

青泥窪與大連一樣,是最讓人親切的名字,但它又充滿了迷惑,有人說青泥窪,有人說青泥窪橋,很少有人說清是為什麼。

青泥窪是最鄉土、最中華的地理文化。

解放前,大連有「星亇浦」、「玉乃浦」,人們以為「浦」是日語,清少納言著《枕草子·浦》一文寫道:「浦是生の浦最佳。鹽灶の浦。志賀の浦。須磨浦。和歌の浦」。

其實,「浦」的稱謂是我國傳到日本的。《詩·大雅·常武》載有「率彼淮浦」的詩句。

據《說文解字》載,「浦,瀕也」,意思是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

大連就曾被古人以「浦」命名,唐初稱為「三山浦」,唐中期改為「青泥浦」,今天的青泥窪就是由「青泥浦」演化而來。

青泥窪的「窪」也不讀wā,而是按照古音去聲調讀wà。

日本侵佔大連後,日軍遼東守備軍司令部男爵西寬二郎發布傳達命令第三號,內容為「自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二月十一日起,『青泥窪』改稱『大連』」。

嚴禁任何不良媒體轉載,借本號原創商業炒作!

青泥窪·有河亦有橋

有時,青泥窪一帶也被稱作青泥窪橋。

青泥窪橋確有橋。

青泥窪河通常是指西青泥窪河,源自綠山積水,穿過勞動公園荷花池,經青泥街入海。

勞動公園的橋叫虎溪橋,鐵路橋是宏孚橋,它們都是「青泥窪河上的橋」。

青泥窪橋是中山路段與長江路段的兩座橋。

俄國侵佔時期,中山路段那座橋是木橋,長10米,寬12米,由4座木墩支撐。日本侵佔時期改叫常盤橋,1908年改為鋼筋混凝土橋。長江路段那座的橋1921年才出現,1922年的地圖上標註著「青泥窪橋」,後因城市發展而被填埋。

1946年6月1日,大連地名去殖民化,常盤橋改叫青泥窪橋,這是中國人自己命名的青泥窪橋。

1979年,中山路改造,橋墩拆除。

「青泥窪河不見河,青泥窪橋不見橋」,雖然它們已經埋在地下,仍珍藏在大連人的心底。

常盤橋·木橋

水泥橋

昔日的「大連銀座」

1945年8月15日之前,大連中心裕景東面的青泥窪一帶被稱作「大連的銀座」。

日本侵佔大連初期,隨著繁華街區的地價與房租不斷攀升,日本小戶商人聯合到一起,在1923年2月達成協議,建立一個大型共同店鋪商業大街。他們看中了西青泥窪河的西岸,構想建設「連鎖商店街」。

當時,那裡是垃圾和灰土的堆積場,還有偽關東廳土木科木材存放地、苗圃場。

偽關東州廳正愁這個地方影響市容,就把關東廳土木科木材存放地、苗圃場及其他用地約33000平方米廉價租給他們。

「連鎖商店街」類似今日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但不是一座單獨大廈,而是成片街區。

1928年6月,商業街開始施工,1929年11月竣工,建成16棟樓房,200個店鋪。

連鎖街建築分兩層和三層兩種,一樓是店鋪和事務所,樓上是住宅。房間的廁所都是水洗式,而且下水設施完備,整個街區顯得非常乾淨整潔清。

因為採用集中供暖方式,屋內可以自由調節冷熱,而且窗戶都是雙層玻璃,冬季不會感到一絲寒意。

同年12月,連鎖街開業,成為與浪速町(今天津街)齊名的商業街。

連鎖街以商品豐富著稱,尤其是物美價廉舶來品更令它享譽大連。

這裡陳列櫥窗很大,而且設置了許多霓虹燈照明,據說日本當時也找不到這樣壯觀的商業街。

日本商業界巨頭清水正已甚至親臨考察。

「購物在連鎖街,住宿在錦水賓館」是當時家喻戶曉的廣告語。

94歲的松原一枝是《幻の大連》的作者,她回憶,自己就是連鎖街的常客,曾在マルキタ咖啡店裡一邊喝咖啡,一邊與同學敘舊。

大商步行街的前身是「任家菜地」

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5-08/28/node_1085.htm

(2015年8月28日《新商報》)

光緒年始,任氏人家五兄弟(後世稱「老哥五個」)從山東牟平縣萊山河北村渡海來到青泥窪。

當時,青泥窪橋一帶仍是淤泥漫灘,任氏兄弟就在此開荒,奔波附近挑擔賣菜。任家當年的菜地範圍很大,東至今解放路天安國際大廈,北至大連火車站,西至久光百貨一帶。

而青泥窪最早的商圈就是任家的一部分菜地——大連火車站前勝利廣場東北角。

俄國侵佔時期,這裡為預留用地。

1905年8月,日本殖民當局在此建成「信濃町官立市場」,有店鋪128家,主要售賣蔬菜水果與副食品。

任家菜地動遷,「老哥五個」便「棄農經商」,開始批發果菜。

久而久之,忠厚誠信的任氏人家成為濱城頭號菜商。

郊區菜農送來的蔬菜、水果等過稱後,他們並不立即兌現,而是按其價值發給特製銅牌作為憑據,月底到任家依據特製銅牌的累計進行結賬。

商人們受到啟發,紛紛效仿,此後建立的「小崗子市場」、「大菜市」多採用這樣的經營方式。

興建新大連火車站在無形中推動了青泥窪商圈的形成。

1937年6月,大連火車站建成,對站前廣場重新規劃,信濃町市場遷至新建的「大連市場」。

「大連市場」就是今天的大連商場。

「大連市場」建於「盧溝橋事變」之後,1937年12月始建,1938年11月竣工。

以副食品為主,兼營百貨服裝土雜等,一層是食品區,有水產品市場,二層是百貨店,三層是文化市場及管理區。

據統計,商場日客流量超過兩萬,銷售額2萬多日元。

當時,日元與美元匯率為2:1,其繁華可想而知。

解放前,大連人很少到「連鎖街」遊逛,卻常到「大連市場」購物。

就連小孩子也經常結伴來這裡玩。

老大連人孫來成回憶,一樓中間是一個大空場,一次,他和小夥伴曾在那裡看過一條很大的魚,也不知是鯨魚還是鯊魚,大家好奇地圍上前去看。

普通的中國人家常去「大連市場」買些便宜的臭魚爛蝦等水產品,孫來成印象最深的便是大人們常買些蝦頭回家熬湯。

青泥窪商圈還有一個坐標——秋林公司

秋林公司是中山路最耀眼的明星。

據《中國近代建築總覽》記載,這座洋樓1937年8月底建成,叫三越株式會社大連支店,老大連人喜歡叫「三越洋行」。

「三越」很早就來大連發展,上海路上的三越吳服商店就是它的旗艦店。

1936年10月29日,三越投資300萬日元在青泥窪建造了大型百貨商場。

洋樓高五層,還建有地下一層,一至三樓經營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和化妝品等,四樓則有中、西餐廳,五樓是新商品展示廳。

就像當天百和大商的激烈競爭一樣,大連的第一家百貨店幾久屋(天百前身)通過各種營銷手段打壓三越。

當時,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是他們競爭的受益者。

三越畢竟實力明擺在那裡,經過多年的競爭,雙方誰也沒有擠垮誰。

大連火車站也是青泥窪的標誌

歷史學家顧頡剛來大連避暑,他對大連火車站印象極好:「大連車站高廣,幾可與北京新車站媲美。」

20世紀20年代,俄國人設計建造的「達里尼臨時火車站」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要了。

島國日本已經不把自己看成小國,總是通過各種方式向世界顯擺自己的強大。

1924年,滿鐵著手組織新大連火車站設計方案的競選。經過激烈競爭,滿鐵工事課的設計師太田宗太郎與小林良治合作的設計方案獲得一等獎,最終中選。

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工程,還是一個政治象徵。新火車站的主體其實仿照了建於1883年的日本東京上野驛。

大連站雖然仿照上野驛,但規模更大,設計理念更先進,整體布局更時尚。建築立面簡潔明快,現代時尚,而且採用人車分流的橫向橋樑式設計,視覺衝擊感極強,讓過往的人們在很遠處就可以遙望到。

眾所周知,滿鐵是日本侵華的急先鋒,所以城市建築設計的整體規劃意識是一致的——侵略擴張。

藝術是為政治服務的。

建築在特定的時候註定要表現國家意識,就像人們站在故宮的高大紅牆那樣,置身大連火車站的大廣場中,面對巨大的建築空間,人自覺特別渺小,容易產生拜服感。

這就是日本人在設計意圖。大連民間傳說這是一個不出頭的「大」字。

1937年6月1日,新大連火車站開始運營,同一天,偽關東廳從旅順遷到大連。

末代皇帝溥儀與新舊兩座大連火車站皆有緣。

1935年4月,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精心安排下訪問日本。

4月6日,溥儀在高木三郎、羅福葆、周君適等人陪同下從長春乘坐當時世界上最快的火車「亞細亞號」浩浩蕩蕩地來到大連。

他們打算轉乘停泊在大連港的日本軍艦「比叡丸」前往日本。90歲高齡的陳維深,是大連冰山集團創始人陳民立先生之子,現居北京。

據他回憶,當時自己只有7歲,還是西崗公學堂一年級學生。

與很多像他一般大小的孩子在殖民者的安排下,整整齊齊地站列在青泥窪橋,「夾道歡送」溥儀。

1940年6月26日至7月6日,溥儀再次訪問日本。

這一次雖然還是有很多頑童夾道歡迎,他卻呆若木雞。

訪日期間,裕仁天皇假惺惺地問溥儀:「皇帝陛下願意把『天照大神』迎到『滿洲』去嗎?」溥儀的台詞就兩個字「同意」。

這兩個字無需背誦,他說「同意」時,幾乎沒有表情,內心極其痛苦。

殖民者「幸福生活」很快破碎

抗戰期間,美國人明哲保身,放任日本侵華。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災難是全世界的。

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為大連是自由港,所以一度是中國第五大商埠。

隨著戰爭升級,美國、英國、挪威、瑞典、荷蘭、芬蘭、愛沙尼亞等大大小小几十個領事館相繼關閉,港口貿易逐漸滑落,以港興市的大連開始變得蕭條起來。

太平洋戰爭也影響了在連日本人的生活。

1944年初,大連各學校開始執行嚴格的戰時教育體制,許多高年級學生被強征送往前線。

同年4月,關東軍又頒布《陸軍特別護士制度》,強迫大連地區日本人高等女學校的高年級學生到陸軍充當護士。

在連日本人大多反對把孩子送到前線做炮灰,就連前關東州廳長官、時任滿鐵理事的御影池辰雄也不肯在女兒的志願書上簽字。

當時被應徵入伍的還有世界著名演員三船敏郎。

三船敏郎1948年因主演黑澤明執導的影片《泥醉天使》一舉成名,被讚譽為「世界的三船」。

三船敏郎1920年4月1日出生在青島,4歲時隨父親來大連。1938年讀完中學後,他幫助父親經營照相館。

三船家的スター(明星之意)寫真館就在昔日「大連的銀座」里,現在是一家名為「安樂園」的餐飲。

1942年,三船敏郎被迫應徵入伍,主要負責航空偵察。

二戰結束前,他主要負責給神風特攻隊出擊的飛行員拍遺像。

……

1987年10月8日,三船敏郎訪問大連,受到魏富海的親切接見。

提案~凝聚和展現城市魅力、文化自信,打造「青泥窪文化創意街」

一 青泥窪在大連的重要性

1歷史淵源

大連源自青泥窪,某種意義上,青泥窪等同於大連,是最具鄉土鄉情的大連元素,大連人對之有著深厚的情感,它是代代相傳的心靈家園。

青泥窪又稱青泥窪橋,因河與橋得名。這裡不僅掩藏著橋址河跡,還記錄著城市的發展進程,歷史人文豐厚,110餘年來,溥儀(滿清末代皇帝)、徐世昌(民國總統)、西哈努克親王、尼赫魯總統、田漢、於藍、沈從文、顧頡剛等眾多歷史名人紛紛在此留足。

2區域現狀

青泥窪河與青泥窪橋位於青泥街,今天的青泥窪泛指中山路兩側。南側有大商集團,建有大商步行街,是濱城最繁華的中心。北側有大商電器,1945年8月15日之前號稱「亞洲最大的商業街」,之後是大連重要的文化街,原大連話劇團就位於這裡。

該區域地處大連火車站,東有勝利廣場,南有青泥窪商業街,布局合理,文化氣息濃郁。現因管理不善,被五金業態及小餐館所覆蓋,且髒亂差經常曝光,多次發生不安全事故,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究其原因系背離了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二 打造「青泥窪文化創意街」的建議

1借鑒上海、青島等城市的成功經驗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意識到要保留上海獨有的建築群。秉承「改變原先的居住功能,賦予它新的商業經營價值」的理念,引入國際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等時尚業態,使之成為凝聚上海建築特色的元素,中西合璧、新舊結合的商業區域。

1997-2001年上海新天地一期竣工,改造成領略上海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形態的最佳場所,成為上海的新地標。

2012年青島啟動百年老街中山路改造工程。

改造採取貨幣補償和異地房屋產權調換的方式,通過搬遷使群眾居住條件逐步改善,通過改造使歷史風貌建築有效保護、街區環境及配套功能顯著完善、區域經濟活力初步振興、文化氛圍及影響全面提升。

高樓大廈並不意味繁榮富強,也不是發展的終極目標;歷史街區,百年老建築更不代表貧窮落後,相反卻凝聚著城市的歷史文化,彰顯著城市味道,蘊涵著市民的情感。

城市發展需進行全方位規劃論證,要充分考慮城市歷史,關注市民情感,做科學的發展規劃。在高速發展的今天,青泥窪的尷尬愈發體現出來,保護開發愈顯重要。

2大連話劇的歷史傳承

大連是聞名世界的都市,很早就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文化,鄉土文化與戲劇文化積澱深厚。

1911年,劉藝舟、連承基等人在今宏濟大舞台演出新劇(話劇前身),宣傳民主革命思想。

1925年2月,中國現代話劇創始人之一歐陽予倩應邀請演講,催熟了大連地區的戲劇文化。

1945年大連解放後,成立了全國最早成立的話劇專業團體「大連話劇團」,先後五次排演享譽國內話劇《雷雨》。1961年排演的《雷雨》,得到了中國話劇巨匠田漢先生的好評。1995年,大連話劇團攜《雷雨》赴日本演出,曹禺先生為之親筆題詞。60餘年來,劇團培養了眾多國內知名的優秀演員。劇團著名演員夏君、劉美華先後榮獲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金獅獎」,奠定了大連話劇在中國戲劇舞台的地位。著名演員孫維民則在影視圈內被譽為「活周恩來」。

曹禺題字

3符合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的需要

科技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該《規劃》聚焦文化遺產的價值認知、保護修復、傳承利用和公共文化服務4個重點方向,補強短板、創新發展,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創新體系;

從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出發,以形成滿足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重大發展需求、解決行業重大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為重點,在基礎研究、重大關鍵技術、國產專有裝備、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大連應銳意進取,與時俱進,不斷從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中、從大連豐沃的歷史文化土壤中、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成績中,汲取營養、積累素材,推出更多具有大連特色、大連風格、大連氣派的優秀作品,不斷擴大大連文化的影響力。

作為國內新領軍城市,大連需要自己的聲音,做時代引領的聲音。近些年來,大連話劇團響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神,在保留經典劇目《雷雨》的同時,先後創作出《這裡有情況》、《闖關西》等多部深受市民及年輕一代喜歡的時尚話劇。

4青泥窪文化創意街的構想

大連京劇已經成為引領國粹的品牌。

大連話劇也具備了同樣的實力,需要得到更多的扶持,尤為需要屬於自己的演齣劇場。

青泥窪本身就具備品牌內涵,是城市文化的靈魂所在,特建議整合區域資源,盡全市之力,揚城市之風,打造城市奇葩——「青泥窪文化市場」。

大商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百貨商業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大連話劇團具有60年底蘊的文化品牌,強強聯合,具備了整合與發展青泥窪歷史文化資源的能力。

建議項目由政府主導,協調組織,大商集團與話劇團主持具體實施,科學規劃:

(1)以原藝術劇場為核心,命名青泥窪文化劇場。

(2)老建築改建青泥窪博物館(或展覽館)

(3)適當引入影視基地概念。

(4)區域內三條橫向街依次規劃改造為彙集創意畫廊、藝術攝影、咖啡酒吧、休閑旅遊、工藝品的文化街,青泥窪特色餐飲街,青泥窪海珍品街,聚大連風情,大連文脈、大連海鮮、大連餐飲於一體,全面展現別樣的海派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代言者,重塑青泥窪文化劇場,是城市文化發展的福音。合力打造「青泥窪文化創意街」,無論是對歷史,還是未來,都是最好的尊重、繼承與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丟的大連街 的精彩文章:

TAG:海南丟的大連街 |